您的位置 首页 基础教育

高中辅导教师成长系列(三十四)——认识校园危机

我们接着“生命教育”来谈“危机干预”:
在面对外界变化的时候,青少年应变能力本来就未臻成熟,加上资源使用认知有限,在面对急剧变迁的社会与疏离的人际环境中,若遇上学业、前途、家庭、人际关系或意外事故的发生,所造成的压力和困扰超过他们所能承受,危机就容易出现。因此青少年聚集的校园,积极介入协助青少年进行危机处理,是重要的课题。
在之前的篇章中,主要侧重于学生自伤自杀的危机预防,与青少年抑郁症相关。但除此之外,校园危机还包括有意外事故、校园欺凌、自然灾害等。这些危机会给学校带来某种程度的混乱,降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稳定性,会引发学生受威胁感、失落情绪或心理创伤,甚至会令学生因缺乏安全感而产生无助的情绪,所以学校领导需要重视这方面的工作。
这一次的新冠疫情,可能会对学校应对危机事件有一些推动作用。目前有部分地区准备开学,那这些地方更要在校园中构建危机干预的相关执行措施。而目前关于疫情下学生心理问题干预的线上课程已经非常多了,我个人也不太想去凑这个热闹,反而对于当下打算开学的地区,我有些担忧。这个担忧并不是来源于疫情复发的可能性,我觉得我们国家在这方面的控制已经非常到位了。
我是担心学生去上学,是否会有心理上的负担。这个负担可以有很多种,如对校园卫生、就餐环境、他人健康、停课期间学习进度等问题的担心,尤其是对于高三、初三面临大考的学生,考试焦虑很有可能会出现。同时,我们也需要关注家长、老师的心理状态,他们同样也会有不同程度的担忧。毕竟,这次的疫情,确实是危机事件,对整个社会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那从辅导教师的角度来说,我们需要去关注学生、家长、老师对于危机的反应,尤其是情绪和行为方面,比如:
1.沮丧:感到绝望无助、出现失眠、无胃口。危机事件在脑海重复出现,没有动机处理且不愿意提及往事。每天无精打采、不愿意和别人接触;
2.焦虑:恐惧、害怕、头疼、胃痛、胸口痛、晕眩、冒汗、呼吸短而急速、食欲不振、失眠、危机事件在脑海中重复出现,不知如何处理、坐立不安、学业或工作表现退步,常会依赖药物、吸烟或饮酒等;
3.震惊:困惑、无助、惊惧至麻木、心跳加剧、手脚冰凉、不相信或逃避现实、上课或工作精神不集中、目光呆滞、听觉迟缓、口齿不清、步履不稳等;
4.暴力倾向:愤怒、受伤害、心跳加快、认为他人或自己不对而引发愤怒的情绪、责怪他人、恐吓或伤害他人、孤立自己、自残或自杀等;
5.假适应:表面上看起来未受危机影响,将悲伤、害怕、内疚、愤怒或受伤的感觉压抑,表现出不受变故影响,提及变故事件时,表现异常理性,此时很难与人建立信任关系。
从危机的发展阶段来说,往往有四个阶段:冲击期——应变期——危机解决期——适应期。
这里可以和我之前谈到的“抗逆力”(心理弹性)关联,因为面对同样的危机,可能每个人最后的表现结果很不一样:有的人恢复到事发前的状况,顺利渡过危机回到生活正轨;有的人会在危机事件汇总有所学习、体验、成长,而出现一个新的局面,这当然是我们追求的结果;但有些人会陷入恐惧、退缩中,无法走出阴霾,受困其中,严重的也会选择自伤、逃避,甚至因此精神崩溃,走向极端。
综上,接下来面对学生返校的辅导教师,一定要有所预备才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