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百科

【精读随笔】你的自由来自:自我管理

——读《你的自律,给你自由》随笔
许多的心理困惑与心理问题来自什么地方?心理咨询阅读推广多年的我来告诉你,是这样的一个地方:这一个地方的人普遍缺乏自我管理;这个地方的人总是在谈论他人,不谈论自己;这一个地方的人呼吸的空气不新鲜,这一个地方盛产心理疾病;这一个地方的人还会用解剖的方式去聆听远古灵性的声音… …
《你的自律,给你自由》算是一本科普读物,没有专家学者作序,没有著者个人简介,第一页《前言》中的文字就捕捉了读者的视线… …有时我感觉,作为读者我们在读书,可有的著者似乎在静静地看我们,他们将视线隐藏在文字中… …在阅读《你的自律,给你自由》一书时,我会梳理头发、缓柔表情肌肉、坐正身躯… …
前 言
在知乎上看过一个问题:“你见过最不求上进的人是什么样子?”点赞数第一的回答是:“我见过的最不求上进的人,他们为现状焦虑,又没有毅力践行决心去改变自己。三分钟热度,时常憎恶自己的不争气,坚持最多的事情就是坚持不下去。终日混迹社交网络,脸色蜡黄地对着手机和电脑的冷光屏,可以说上几句话的人却寥寥无几。他们以最普通的身份埋没在人群中,却过着最煎熬的日子。”
生活不易,什么又容易呢?康德曾说过,假如我们像动物一样,听从欲望、逃避痛苦,我们并不是真的自由,因为我们成了欲望和冲动的奴隶。我们不是在选择,而是在服从。唯有自律,自律使我们与众不同,自律令我们活得更高级。《少有人走的路》里有这样一句话:“自律,是解决人生问题的首要工具,也是消除人生痛苦的重要手段。”自律,我认为就是自我管理。
许多人往往习惯性地推卸责任,当时可能感觉舒服和痛快,却永远无法进步,心智永远无法成熟。趋利避害、逃避责任是人类的天性,但是每个人的人生轨迹都是由自己主宰的。问过身边考研失败的朋友,是否后悔过曾经坚持的那段时光?她说,考研的那段日子,是我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现在的我,每当遇到困难想要放弃,我都会想起,自己曾经为了一个目标,可以自律成那种模样。
自律,就是自我管理,自我管理就是自律。《你的自律,给你自由》共七个章,用笔随意扼要表述如下:
1 二十几岁,不只有梦想
心理学上有这样一个词叫“花盆效应”,指的是人们如果在舒适的“花盆”中待久了,就会不思进取、安于现状。当你对现状心满意足,日复一日地去做着同样的事情,不再将时间花在提升自己上,那么你的成长见识,将永远停留在原来的那块区域里。
作家李尚龙说:“在大城市里,搞废一个人的方式特别简单。给你一个安静狭小的空间,给你一根网线,最好再加一个外卖电话。好了,你开始废了。”面对许多宅男宅女的生活现状,我开始相信:低质量的长期宅,确实能改变一个人的心智、外貌,甚至是人生。太多人为了逃避思考追求舒适而不愿意做任何事。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说:“毁掉我们的不是我们所憎恨的东西,而恰恰是我们所热爱的东西。”
这个世界上从来没有百分之百稳定的工作,只有自己的实力才是最大的底气。我们要考虑的是,如何才能不断提升自己,不断有勇气从头来过,这样才能跟上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而不是整天抱怨天抱怨地抱怨他人。
理性消费(这儿的钱财可理解为自己的资源):A 尽早开始储蓄,重视存钱,让自己有一个原始积累;B 养成记帐的习惯,做好预算与规划,做到财产心中有数。比赚钱行为更重要的是赚钱的思维:A 明白省钱的意义。那些在小钱小事上斤斤计较的穷人基本都不会有大的作为,因为他们耗费了大量的心智和精力在各种琐碎并无意义的事情上。省钱的关键不是省钱本身,而是明白什么才是重要、主要的部分。B 目光长远能够克服自己人性中的急功近利。亚马逊的创始人杰夫·贝佐斯问巴菲特:“你那套投资理论没人抄袭吗?”巴菲特回答道:“没人愿意慢慢变得富有。”巴菲特还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你不愿意持有一只股票十年,请不要考虑拥有它十分钟。”C 用钱赚钱。赚钱有四种层次:a用体力赚钱b用脑力赚钱c用资源赚钱d用钱赚钱。巴菲特说过:“一生能够积累多少财富,不取决于你能够赚多少钱,而取决于你如何投资理财,钱找人胜过人找钱,要懂得钱为你工作,而不是你为钱工作。”
财富(才能也是更重要的财富)是一个人思考能力的产物。唯有去连接更多的人和信息,突破自己的认知局限,转变自己的思维方式,进而转化成行动,才能让自己摆脱又穷又忙的窘境。当安于现状成为一种心态,人就会习惯碌碌无为不思进取。只有懂得主动跳出现状,挣脱短视的牢笼,才能让自己有能力应对生活中接连而至的挑战。人生有时就像一场赛跑,任何的拖沓都可能导致结果的不理想。机遇总是稍纵即逝,没有人会等你,现实更不会迁就你。
2 别让未来为现在买单
心理学上有个词叫“稀缺性原理”,即东西越少,想要的人就越多。东西的稀缺性越大,我们觉得它的价值越高。但它实际并没有变得更珍贵。广大商家正是瞄准了当下消费者的这一点心理,因此出现了“饥饿营销”、出现了“仅今日有售”等。
能让你变得更有钱的,不是毫无目的地兼职,而是你的稀缺性。与其将宝贵的时间花在人人都能做的机械性劳动上,不如用来学点新的技能本领,提高自己的不可替代性。孙凌说过,一个人是否能够创造价值,决定其是否值钱;而一个人所拥有的能力是否稀缺,决定其能够值多少钱。
能够掌控时间的人,才能掌控自己的一生。许多人外表看起来勤奋,却忽略了更重要的精神上的思考。越来越多的人在逃避思考,希望能用战术上的勤奋,来掩饰战略的懒惰。不爱思考的人正在慢慢失去深度思考的能力,变得越来越肤浅、越来越缺乏内涵。某作家说过,我们的大脑,本质上是排斥深度思考的。一方面,深度思考要求投入大量的精力,另一方面,我们进行深度思考时,接收不到外界的刺激。所以我们宁愿将碎片时间拿来愉悦自己,用各种不费脑的娱乐来取悦自己。
层次越低的人喜欢将大把大把的时间花在这三件事上:A 娱乐八卦。你的时间花在哪儿,你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格局高的人,不会花太多时间在娱乐上的。B 喜欢关注他人而不是更多地关注自己。中国著名作家杨绛曾给一个向她请求解惑的年轻人写信说:“你的问题就在于读书太少,想得太多。”而有些人的问题则在于,关注自身太少,关注他人太多。C 不重要不紧急的事。许多鸡毛蒜皮的小事占用了我们太多的时间,让我们无法集中精力去关注那些更有重要价值的事情。唯有将时间的重心安排在重要的事情上,才能拓展自我成长的空间。
村上春树在《我的职业是小说家》中提到,当自律变成一种本能的习惯,你就会享受到它的快乐。而跑步和写作,对他来说已经变成了每天必须完成的例行公事,和一日三餐一样必不可少。当自律成为一种习惯、一种生活方式、一个人的人格和智慧也会变得更加完善。
3 圈子决定了你的层次
心理学上有这样的一个实验:与别人聊天时,在几分钟之内“我”字出现不超过5次,对方对你的好感度会增加50%,反之,就会遭到不同程度的反感。那些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每句话都以自我为中心的人,其实根本没兴趣知道你的事,你又怎么和他深交呢?
判断一个人是否靠谱,就看这三点:A 是否有执行力。这个世界上的大部分传奇,不过是普普通通的人们将心意化作了行动而已。真正靠谱的人,拥有很强的执行力。B 做事是否磊落。为人处世坦荡磊落,问心无愧。C 是否未雨绸缪。作家池莉说过,靠谱,说起来简单,落实下去复杂,听起来像感觉,做起来是原则。靠谱是比聪明更重要的品质。靠谱,才是对一个人最高级别的评价。
然而,在中国式家庭关系里,人与人之间的界限特别模糊。多少父母打着“为你好”的旗号,不管不顾地侵犯子女的隐私,试图控制子女的生活。凡事,其实都需要有个界限,当好心突破了界限,最终只会让亲密关系破裂。学会将自己放在首位,为自己建立边界,足够的自尊和自爱才会让人际关系变得更好。
有时需要觉察是否有情感勒索,什么是情感勒索呢?情感勒索是指一种强有力的操纵方式,和我们亲近的人用它直接或间接地威胁我们,如果我们不顺从他们,他们就会惩罚我们。人际交往中,我们总会遇到这样的人:不答应他们的要求,他们就会说我们自私,不领情,威胁要和我们断绝关系。痛苦往往不是没吃没穿,多来自人与人交往交流中的创造。
生活中永远有这样的一些人,总是莫名其妙地诋毁你、伤害你、如果你都去计较、和对方纠缠,那你只会筋疲力尽,生活就成一地鸡毛。就像作家李尚龙所说:“永远不用和不属于自己的一类人过多解释,那纯粹是浪费时间。”
圈子决定了你的层次,你的状态也在影响着圈子。真正富有涵养的人,对自己的生活必定不会潦草将就。就像民国时期上海最耀眼的白富美郭婉莹,无论何时何地,即使在最艰难落魄的岁月里依然保持着优雅,拥有最精致的生活。后半生频频遭遇磨难的她,在五十岁时被赶出大宅去刷马桶,刷得手指变形。但即使去刷马桶,她也要穿着优雅的旗袍;没有烤箱,她就用煤球和铁丝烤出酥脆的吐司;没有茶具,她便用搪瓷缸子每天雷大不动地喝自制下午茶。直到她去世的前一天,她依旧坚持打理自己的头发和妆容,将优雅和不将就演绎到极致。
4 人生没有白走的路
学习不只是一段在脑子里完成的过程,只有当你真正将自己学会的东西变成实际行动时,你才是在真正地学习。梁实秋说过:“零碎的时间最宝贵,但是也最容易丢弃。”在这个获取知识越来越便利的时代,我们只有利用好这些零碎时间,每天坚持学一点东西,才能增加个人产能,最终达到想要的目标。
当我们在早起的这段时间里完成了一项最重要的任务时,我们的大脑会释放出一种叫作“内啡肽”的物质,令人自然而然地感到心情舒畅、情绪亢奋。早起读书吧,读书的用处,不一定在于功成名就、荣华富贵,更重要的是提升了一个人的修养和谈吐,拓展了眼界和见识,让你拥有更多选择的权利,获得内心的平静。约翰·马克斯韦尔是这样劝你的:“除非你去改变一些你每天都做的事情,否则,你的生活只能一如既往。成功的秘密就隐藏在你的日常行为中。”
巴菲特说过:“当我们需要什么,就只能让自己配得上它。”正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只有将时间花在磨炼自己,从身体、精神、心智到待人处事四个层面,才能增进个人产能,累积其他修养的本钱。
5 自律、是为遇见更好的自己
塞利格曼曾做过一项经典实验:起初把狗关在笼子里,只要蜂鸣器一响,就对它进行电击,狗关在笼子里逃避不了电击。多次实验后,只要蜂鸣器一响,还没进行电击,狗就伏倒在地,开始呻吟和颤抖,即使把笼门打开,也不会逃走。本来可以主动逃避,却选择绝望地等待痛苦的来临,这就是习得性无助。
作家李尚龙描述过这样的现象:看起来每天熬夜,即只是拿着手机点了无数赞;看起来那么早去上课,却只是在课堂里补昨天晚上的觉;看起来在图书馆坐了一天,却真的只是坐了一天;看起来去了健身房,却只是在和帅哥、美女搭讪。当你的勤奋不能转化为价值时,你的勤奋只是低端的勤奋。低端的勤奋把自己感动得一塌糊涂,却收效甚微。与其超长待机,不如选择方法,提高效率。
我们有时感到无助,只是我们不在努力。越会赚钱的人,越喜欢将时间花在这三件事上:A 将时间花在储蓄投资上。很多人只知道用心读书,用心工作,然后将赚来的钱肆意消费,却不知道储蓄积累知识的重要性。B 将时间花在读书学习上。一个人看问题有多少角度,他做事情就会有多少可能。一个人看问题有多深入,他的收益就会有多大。C 将时间花在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上。核心竞争力,就是让你自己与其他人区分开来的能力,也就是你的不可替代性。白岩松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人的价值、社会地位,是与他的不可替代性成正比的。”如果你没有掌握一项别人不可替代的能力,很容易惨遭社会淘汰。
认为自律很困难是因为你一开始给自己定了一个过高的目标。想要正确地学会自律,我们应该这样做:A 降低自律成本;B 适当放松;C 提高享乐成本。在家里看书写作,会忍不住被其他电子产品分散了注意力。但如果去人多的图书馆,有他人在场的情况下,会不好意思一直将手机拿出来,这就提高了享乐成本。
知乎上有这样一个问题:你最深刻的错误认识是什么?点赞最高的回答是:以为自由就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后来才发现自律者才会有自由。设计师山本耀司说:“我从来不相信什么懒洋洋的自由。我向往的自由是通过勤奋和努力实现的更广阔的人生。”这个世界很残酷,努力不一定有结果,但是不努力一定没有结果。
6 做自己生活的主人
层次越高的人,越不喜欢将就。你越是将就,人生就越是不讲究。你可以为自己的随便与将就找到一百种借口,但生活是自己的,最害怕的是你碌碌无为,还安慰自己平凡可贵。林语堂在《人生不过如此》里写的一句话:“我们最重要的不是去计较真与伪、得与失、名与利、贵与贱、贫与富、而是如何好好地快乐度日,并从中发现生活的诗意。”每天沉溺于计较得失中无法自拔,习惯看眼前而不顾长远。当一个人习惯于对每件事都斤斤计较,将太多的算计埋藏于心,长久以往会愈加忧患,毫无快乐可言。有人说:你在乎的、计较的,往往反映出你的水平。格局越大、层次越高的人,反而计较得越少。
不计较的人,拥有豁达的胸襟与气度,遇事不纠结、不急躁。看似这样的人很容易吃亏,但往往能比别人活得更心安、赢得更多的尊重。诗人纪伯伦曾说过:一个伟大的人有两颗心,一颗心流血,一颗心宽容。生活原本没有痛苦,当你开始计较得失,贪求更多不属于自己的事物时,痛苦便来缠身了。记得早年台湾的周老师来苏州讲国学,一次晚上提到:人生痛苦只有两个“较”一个是比较,一个是计较。这次又让我领会到“计较”的副作用… …
梭罗说:“一个人放下的越多越富有。”不如学会断舍离,清空环境、清空杂念,重新拿回驾驭生活的主导权,而不是沦为被生活驾驭的奴隶。断舍离是日本咨询师山下英子提出的概念。断=断绝不需要的东西;舍=舍弃多余的废物;离=脱离对物品的执着。不要再用“我已经付出了那么多”这种理由来自欺欺人,你应该庆幸,自己的沉没成本就到此为止了,然后整理心绪,重新开始。
怎么行动?精简信息输入的源头,减少使用社交网络,戒掉没事就刷朋友圈、微博的习惯;减少关注娱乐、社会新闻的次数,关注的对象宁缺毋滥;比起短时间内看很多本书,不如将一本书重复读上三遍,每一遍你都会有不一样的体验;搭建属于自己的阅读、学习体系,学会提问、学会深入思考问题,拒绝人云亦云。
在网易云音乐里曾经看过这样一条戳心的评论:到了一定年龄,必须扔掉四样东西:没意义的酒局,不爱你的人,看不起你的亲戚,虚情假意的朋友。所谓的人脉,不是集邮,并不是靠几次酒局就能建立起来的。更多时候,你会发现自己付出时间和精力去维持的,都是无用的社交。如果你自己不强大,那些社交其实没有什么用。只有等价的交换,才能得到合理的帮助。在我们大脑中一直有天马行空这样的念头:不去经历马云成长期的困惑,总想着与马云交朋友… …
7 自律是毕生的修养
生活中,有太多人喜欢站在自己的角度和立场去评判他人。在不了解事实的情况下,以己度人,妄加评论。但是凭什么呢?看过这样一句话:一个人最大的恶意,就是把自己的理解强加于别人,把所有的结果理所当然用自己的过程来解释,并一直认为自己是正确的。《庄子》有云:“子非鱼,焉知鱼之乐?”不了解他人,就不要轻易不结论。深入骨髓的教养,就是从不随意评价他人。
成功有时很容易,只要管好自己的多言的“嘴巴”。我们总太喜欢先入为主了,太喜欢用自己的偏见去揣测、衡量别人。但其实我们根本不了解别人曾经有过怎样的经历,心中有怎样的痛处。不管自己的话有多大分量,就信口胡言的人,实在太可怕。韩寒说过一句话:“如果你不了解,你就闭嘴,因为你永远不知道别人经历过什么;如果你了解,那你就更应该闭嘴。”深入骨髓的教养,是从不随意评价他人。即使看破,也能不说破,明白对方心中所苦,又给人留以体面,是做人的一种修养。
看了《人性的弱点》,我才明白:情商高的本质,是懂得真心实意地站在对方角度着想。一个人的成就,情高占80%,专业技术、智商占20%。情商高的人,一般拥有这三种特质:A 不会用无用的批评来解决问题。哲学家杜威认为:人类天性中最本质的冲动,就是被人尊重的欲望。B 懂得善用利他思维。自私的人只会想着自己的利益。C 善于聆听他人的意见。那些最爱挑剔、最喜欢吹毛求庛的人,往往会在怀有忍耐与同理心的聆听者面前软化下来。
有一种教养,叫作“不给别人添麻烦”。看似不起眼点点滴滴,却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基石。生活中的这样许多细节,会让别人对你好感全无。排在热门第一、点赞数达到十九万的一条评论是:“无论你说什么,他总会呛你两句,好像这样就可以显得他比你牛X,比你见多识广一样的。”
《柔软对话》这本书列举了十一句最伤人的话,其中有这四句:A 你不懂。B 不关你的事。C 你还要我怎么办。D 您从来不… …(或)你老是… …雨果说过这样一句话,激烈的言辞彰显了薄弱的理由。心理学中,有这样一个概念叫作“语言虐待”。这语言虐待不如身体虐待容易引起注意,然而,它的伤害比身体虐待更严重更深入更远久。
一个人品极好的人,绝不会将自己的责任推卸到别人身上。作家桌子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人的人品怎么样,就看他和你有利益冲突的时候,当一个人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不择手段地推卸责任,这种人的人品,实在令人不齿。凯鲁亚克说:“在一个极端的社会里,温柔显得极其珍贵。”一个人品极好的人,绝不会被戾气所控,因为他们的温柔与耐心已深入骨髓。白岩松说过:“人品是最高的学位,德与才的统一才是真正的智慧,真正的人才。”
阅读书目:你的自律,给你自由,著者:小椰子;台海出版社2018年9月出版;ISBN:978-7-5168-1998-2。全书252页,2020年5月第3次重印,如果你不能完整阅读全书,望完整阅读本篇随笔。阅读《你的自律,给你自由》一书,仿佛一位智者与你在对话,故在此推荐阅读!本篇随笔每一段都是干货、精华,欢迎点赞、分享。分享给好友,你没有丢失什么,却多了一份感动!
苏州阅读推广人:左步电
2021年3月6日14:1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