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百科

幼儿教师都在这样培养孩子责任心 | 教育洞见

教育干货
责令和要求
无法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感受和体验 才可以 ///
zhujiwen
studio

用心
养育
作者/陈彩霞
// 好茶细品,好文慢读 //
承上期
??在一日生活中,养育幼儿责任心 | 上期??
“ 如何培养孩子责任心?

从爱自己,到爱万物,是意识世界的逐渐宽广,也是责任心的增长。从小播下名为“责任”的种子,让它随着时间的延展和经历的丰富而逐渐强大起来,孩子终将成长为社会的脊梁。
然而思想意识的转变不能通过简单的一节课、一个活动就能实现,它需要我们引导孩子在感受和体验中、在生活的一件件小事中慢慢滋养,使其发自内心地改变,才能塑造生命的价值。
让我们以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为线索,在每个环节中寻觅培养责任心的契机,上期我们介绍了三个环节,分别为:
1. 来园时
2. 行走时
3. 盥洗时
点击图片返回上期
今日将带来后半部分。
进餐环节
FOOD TIME

进餐时的三个任务
好好吃饭
不只是为了自己健康,
更是尊重他人的劳动,
以及大自然的恩赐。
进餐过程中我们鼓励小朋友要把饭都吃光,不剩饭。鼓励他们进餐后把桌面整理干净,把剩下食物残渣倒到垃圾桶。但我们往往只强调这样做会让自己的身体更健康,那么孩子们虽然也会有所改变,但是在他的内心想到的只是自己,没有别人。
所以我们可以将简单的告知变换一种形式,让孩子慢慢理解更深层的含义。
1. 情景表演
面对剩饭情况,我们可以用情景表演的方式,用小米粒的语气表达对幼儿剩饭行为的态度:“我努力的生长就是为了让你能长高,而你却把我丢弃了,我的努力就白费了,农民伯伯白白辛苦了,食堂厨师也会伤心的。”
再带孩子去看一看那些在食堂忙碌的叔叔阿姨,看他们汗流浃背的辛苦。让孩子们说一说自己的所看所想。在别人的声音里幼儿能够更清晰地理解自己的行为对他人的影响,考虑他人的感受。
2. 亲历过程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春天带孩子们种下种子,体验翻土、施肥、浇水、除草的繁复,经过漫长的守护和汗水的浇灌,让孩子们亲手将麦粒和蔬菜收获。之后和孩子们一起将麦粒从麦穗中脱离下来,用最原始的方法把麦粒磨成面粉。一起动手活面团,做豆包;一起摘菜、洗菜、切菜,和老师、爸爸妈妈一起炒菜……
亲历过这样一个完整的过程,相信孩子们不仅获得了知识,更理解了“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缕半恒念物力维艰”的深刻。
FOOD
3. 参与劳动
让孩子参与劳动,不管是帮助爸爸妈妈洗碗,还是幼儿园里值日生的设置,都是为了帮助幼儿感受劳动的不易、培养他们的劳动意识、服务意识,更重要的是能够让孩子们体验劳动前后杂乱和整洁的区别。有了这样的直接体验,孩子们自然会理解自己掉的满桌饭粒,会给收拾整理的爸爸妈妈和老师带来多大的麻烦。
这种深度认识,比浅层次的外在要求更能够产生强大的自我行为约束力,更能促使孩子们的行为主动改变。

游戏时
when we play
play
games
游戏时的三个一定
让孩子尽情去玩吧,
他们自会发现问题,
然后才能建立规则,
并发自内心地去遵守。
在幼儿园是孩子们适应集体生活,调控自身行为的最好场所。自由自主的游戏环节更是需要孩子们有自约束、为他人着想的责任。因此在游戏中要引导幼儿一定不能影响别人,玩完以后要收整。
1. 尽情玩,发现问题
让孩子们尽情游戏,教师不急于要求和帮助。之后一定会出现相互影响而产生的矛盾和争执,同时游戏后不认真收整一定会影响环境和下一次游戏的质量。在游戏中问题会渐渐暴露在孩子面前,给孩子们自主发现问题的机会。
2.细细想,在结果中找原因
发现问题后,教师要引导幼儿深入分析问题,在现实结果中查找原因,从而发现自己行为与不良结果的因果关系。
3.规范自己,予人方便
当幼儿理解这个因果关系后,就要引导他们自主思考如何规范行为、如何建立规则,使自己和大家的游戏利益得到保障。这种源于幼儿的规范,建立自身与外界关系的过程,更是幼儿社会化发展的表现。

集体活动时
GROUP ACTIVITY
集体活动中的轮流与等待
人是社会的产物,
规则往往在
相互碰撞与交往中产生。
集体活动使幼儿认识到自己与集体的关系。所以学会轮流和等待是一种适应集体、尊重他人表现。
1. 直接表白内心感受
在集体活中,有些幼儿很着急的要表达自己的看法,所以会打断他人的话。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就可以直接表达自己的感受:“请等我说完,被别人打断的感觉很不好。”
2. 你来想办法
集体活动中会产生人多资源少的问题,可以在活动前直接把问题抛给幼儿,让幼儿想办法。一开始孩子们一定会从自己的利益考虑,但是在大家的讨论中,幼儿为了能够说服大家,就会逐渐从只顾自己到顾及他人,在集体的争与论中发现在集体活动中的规则。
离园时
when back home
离园两不忘
整理好个人物品,
是照顾自己的能力,
一句简单的再见,
有让人放心的魔力。
离园时,提醒幼儿自己收拾好自己的物品,和老师和小朋友说再见。
这两个行为看似简单,但是常被许多小朋友被忽视。不是丢三落四让老师提醒,就是见到了家长就飞奔而出。物品整理问题是因为成人的包办代替太多,孩子对自己的事情责任心不强;匆匆离开不是因为没礼貌,而是他们不知道一个简单的再见,能让老师放心和暖心。因此可以这样做:
1. 从被提醒到自觉
每天离园大家相互提醒带好物品,一开始老师提醒,之后可以小朋友轮流提醒,让每个小朋友都经历为他人服务、承担责任的过程,最后到大家不用提醒成为自觉。
2. 一次温暖的告白
利用离园时间,老师可以和小朋友说一说自己的快乐和担忧。例如,
“老师的快乐是小朋友可以回家和家人团聚,我为你们开心。”
“老师的担忧是离园时人多,担心小朋友走丢。”
“小朋友的再见不但能告诉老师,你见到家人了,还能让老师感到温暖。”
真实的表白能够让幼儿听到别人的声音,也会增进理解,学会在做事时多一分对对他人感受的考虑。
写在最后
一日生活中这些小小的行为其实都是《指南》和《纲要》中提出的幼儿发展目标,更是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第一部分。然而如果在生活中我们用直接告知、生硬要求、没有温度的外部规则来教育幼儿,这样的成果一定只是昙花一现,不会成为陪伴孩子一生的优秀品质。只有运用他们可以接受和理解的方式,让他们感受每个自我约束和自我行为的背后,对自己的益处、对他人的影响,才能使幼儿养成长久的扎根内心的好习惯,同时,在一个个生活片段和那些看似不经意的行动中生长出美丽的责任心。
在孩子幼小的心灵埋下责任的花种,这生命的力量必将成就孩子幸福的人生,整个世界也会因为他的存在而灿烂美好。
END
文字 | 陈彩霞
图片| 站酷作者-伊子木木000
点击图片返回上期
朱继文工作室
搭建学习共同体,
携手守护中国幼教的未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