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百科

【普洱散文】我爱每一粒粮食 || 李宝君

我爱每一粒粮食
文/李宝君我曾经从课本上看到,红军长征路上,吃草根,煮皮带充饥的故事。我也听老一辈庄稼人,诉说起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吃食堂饭”的惨状。父亲曾亲口告诉我,三年自然灾害时期,拿着一大把钱却到处买不下粮食的困窘。在乡下,临死前没吃过一顿饱饭的人比比皆是。对于饥饿,不,应该说对于整个贫穷的内容,我都特别敏感,进而心生厌恶与怨恨。我没有理由不心生厌恶与怨恨。因为,在我十一岁,上小学四年级那年夏天,趁着学校放麦假,父亲给生产队长谎称回陕南老家行人事,却带着我去朝邑滩上拾麦子。因为路太远,所以早上从家里动身时,天上还布满星星。七十多里路,我随着父亲,硬是凭着两条腿,吃早饭时分,赶到了散落在黄河边上的朝邑滩。当时虽已是疲惫不堪,但因为拾麦的人多,不敢怠慢。我和父亲各自啃了块儿自带的玉谷面馍,就顶着白花花的太阳光,加入到了繁杂而庞大的拾麦队伍之中。
大饭时以后的黄河滩上,太阳全方位照射,使人浑身燥热,汗流不止。两个小时过去了,我和父亲跑遍了好几块一望无际的麦田,麦茬把双脚都扎烂了,却仅仅只捡拾到四五斤又瘦又秕的麦穗。滩上拾麦的人太多了,一拨又一拨人群,失望叹息地走了,又赶来一拨又一拨怀惴侥幸与希望的队伍。三个小时麦田拉网式的竭力搜索,收获寥寥。我和父亲选择了离开。来到黄河边上一个叫不上名字的村边,肚里早已饥肠辘辘了,有点天旋地转的感觉,我和父亲瘫坐在了一棵大树下。此时,我看到父亲眉头紧锁,浑浊的两眼,写满了无奈与无助的叹息。一刹那间,我幼小的心灵里,不觉微微一震。父亲悲愁的眼神,从那一刻起,就永远沉淀在我的脑海中了。太阳快落山时,父亲把拾得的几斤麦子,给了村里一户人家,换来两碗模糊杂面条。因为,将近一天没有吃饭,带来的家里仅有的几个玉谷面馍,在滩上就着咸涩的水,早已吃光。这碗杂面条端到人跟前,香气直往鼻孔里扑。多少年以后,我都觉着那碗杂面条所散发出的香味,一直在我嗅觉范围里缭绕。那可真称得上一碗有救命意义的杂面条啊。一碗面下肚,勉强压着饥,我和父亲坐船去了黄河北岸。刚才吃饭时,主家说对岸属永济县,日子相比宽裕一些,与其说拾麦,还不如过河去讨几天饭,讨一些馍块晒干,拿回家更实惠些。过了河的当天晚上,我和父亲在一个村边的老麦秸垛下,蜷缩了一夜。因为走的路太多,人疲倦到了极点,一觉睡起,已是天大亮。父亲和我进到了一个村子里,试着要起饭来。只走了几家,都被人呵斥,驱逐。我两眼含着泪水,执意拉着父亲的手说,大,咱回,饿死再也不干这丢人的营生。从永济逃出,我和父亲步行至潼关县城,在潼关火车站扒上一列往西的货车,在孟塬车站偷着溜下车,投奔去了洛南秦岭沟驾鹿的一家老亲戚。两天忍饥挨饿的不停奔波,使人浑身像散了架似的虚弱。在亲戚家的土炕上,我和父亲,美美睡了一天一夜,放开肚皮吃了两天饱饭。临走时,憨厚的亲戚,又装了四十斤自家出产的土豆,让我们捎上,以度饥荒。顺便说一句,深山里的土豆又干又面特香,可比咱平地里长出的好吃多了。洛南秦岭沟的土豆,是我这一生吃过的口感最好的土豆。同样是瞅机会,从孟塬火车站,我和父亲背着土豆偷偷扒上一列东去的货车,又偷偷地在离家最近的故县火车站下了车。车站离家里还有十多里沟坡路,在秦岭沟亲戚家几天的休养及食物补充,使我和父亲体力得以恢复。我俩从故县车站,抄小路连夜摸黑赶回了已关闭一个星期的家门。四十多年过去了,我和父亲拾麦讨饭的事,我一直羞于对人说。但这段经历,早已经镌刻在了我心灵的底板上。这段特殊的经历,使我真正懂得了粮食的金贵。上学时,读李绅的“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只是口头上念念而已,有了此次经历,我把粮食与生命划了等号。后来,又读了朱子家训,里面所说的“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更使我把俭省节约看成了活人处世的一种至高无上的美德。
四十年改革开放,全社会物质达到极大丰富,国人的生活水平也得到翻天覆地的改观,但铺张浪费的恶剧也紧随其后,纷至沓来。表现最为突出的就是餐饮浪费。出入饭店的新贵或土豪们,为了所谓的“脸面”,为了炫富,几个人,叫了满满一桌子饭菜,结果,有的菜原封未动,被无情地倒入垃圾桶,眼都不带眨一下。那些拿着公款吃喝的当权者,抱着不哭的孩子,消费档次更高,浪费现象更是惊世骇俗,令人发指。最令人忧虑的则是,大大小小的学校餐厅,每天也有无数剩餐,被无情地倒入了垃圾桶。学校应该是真正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圣地,当一颗颗雪白的米粒,一个个雪白的馒头,让孩子们眼睁睁看着,倒入垃圾桶,“俭以养德”的真正含义,同时也就尽皆丧失了。有人统计过,全中国每年糟蹋浪费的食品,可解决2亿人口的吃饭问题。这是多么可怕的现象,这又是多么令人惊悚的数字。早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一代伟人毛泽东就有了“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的英明论断。面对肆无忌惮的铺张浪费,习近平主席在惩治腐败,打击公款吃喝的同时,又号召全国人民积极参与到“光盘行动”中来。而且,据可靠数据显示,此行动已取得显著成效。“成由节俭败由奢“,自古亦然。我相信,我们的国家,我们每一个家庭的每一个人,都能尽早尽快唤醒其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都能视“厉行节约为荣,铺张浪费为耻“。同时,我也坚信,国家对于铺张浪费实施立法,也将指日可待。泱泱大中华,几千年赖以生存的勤俭节约美德,岂容中途夭折?可怜的父亲,因贫病交加,已去逝多年,但潮阴滩上那棵大树下,父亲悲愁无奈的眼神,如芒在背,刺激着我珍爱每一粒粮食,从不扔掉过时破旧的衣物。从年轻时,准确点说是从那次拾麦归来,我对粮食,有了深入骨髓的一种敬畏。几十年漫长的岁月流逝了,我没有倒过一次剩饭剩菜,除非它已变质。每次去饭店参加宴会,我都会打包一些剩餐回来。对于我的作为,有些人会嗤之以鼻,报以轻蔑嘲笑的眼神,但我从不以此为丢人现眼。眼看着这些美味佳肴,没有被倒入垃圾桶,而是有了最有价值的归属,我暗自庆幸。我的心长时间因一种心安理得与如释重负而感到快乐。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文化大革命余波未退,“贫宣队”进驻学校。为了搞阶级教育,我们这些在校学生几乎都吃过“忆苦饭”。我觉着,现在的中小学校,应该再尝试一下这样的活动。让这些娇生惯养的孩子,从小就知道生活不易,从小就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一旦此习惯蔚然成风,成为一种社会时尚,国家才会稳固发展,中华民族才能永远雄峙于世界民族之林。亲爱的朋友,“光盘行动“,是一场人民战争。需要你我他从自身做起,需要全民族每一个人的积极配合。心动不如行动,你若热爱生命,就请你从珍爱每一粒粮食开始吧!
(图片来自网络)
作者简介:
李宝君,三门峡市作家协会会员。六三年人,生于陕西商县,长于河南灵宝。一个不甚称职的老农民,一介沾沾自喜的穷书生。四十年费时劳神,只换得耳聋眼花,几百万习作经历,方知道文难养家。然一支笔蘸一腔热血,视美文如美女娇娃,沉溺其中,今生恐难自拨也。
·END·
长按下方二维码
关注 收藏初见·普洱雅苑的苹果小店品尝灵宝苹果
问世间,情为何物?一颗灵宝苹果是也!
点“阅读原文”,进入初见的苹果小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