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百科

人生不过是一场经历

先聊点题外话,这两天有点忙,音频录得很差,吐字不清,嗯嗯啊啊,还常有错误。
主要原因是比较忙、赶时间、注意力很难集中。望天天听音频的朋友原谅,过了十一会不忙,再认真、专心地录。
1
我小时候,也就是1970年代后,听到哪有人跳井、上吊、喝农药这些自杀的事儿,老人就说,好死不如赖活着。
后来,上了中学的时候就想,活着到底为啥?
对60、70后来说,有一句非常高格调、正能量的话,让这二代人活得非常有理由,这个理由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据说,这句话是周恩来12岁时到沈阳看他伯父,见到沈阳租界的洋人在中国的土地上耀武扬威,非常气愤而不解。
当时周恩来就读东关模范学校,这是一所当时的公立小学,校长姓魏。
有一天,魏校长向同学们提出一个问题:“请问诸生为什么而读书?”
同学们踊跃回答。有的说:“为明理而读书。”有的说:“为做官而读书。”也有的说:“为挣钱而读书。”“为吃饭而读书”……
周恩来一直静静地坐在那里,没有抢着发言。魏校长注意到了,打手势让大家静下来,点名让他回答。
周恩来站了起来,清晰而坚定地回答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如果那一年周恩来12岁,那一年就是1910年,第二年辛亥革命爆发,清王朝走到了尽头。
现在,我们总说大国崛起,中国人心里崛起的意思已经孕育了100多年了,崛起的目的是不再受欺负,背后就是这么一个简单的逻辑。
这个逻辑适用于从弱到强,从0到1,强了之后、有了1之后,再讲不崛起就有人会欺负我们就显得有些荒唐。
可以说,现在世界上的任何一个国家,没有哪一个敢有当年八国联军的想法,也包括美国。恰恰美国的鹰派的调门我们是一样的,他们说我们有多牛多牛,他们进入了落后就要挨打的程序。
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道理。一个小孩子和一个大人说,等我长大了再打你。等小孩长大了,由软变强了,再去打那个大人,或者说为了打那个大人而活着,是不是很荒唐呢?
人活着往往要有高一点的目标,属于那种精神层面上的东西。比如,我当年心中的想的就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样想的时候都觉得自己比别人高一等。
2
可光读书不行,再说新中国成立之后就算崛起了,屹立在了世界的东方。那么,还要为啥活呢?
读中学之后,有一句非常非常有名的名言:
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人来说只有一次。因此,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一个人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尼古拉·奧斯特洛夫斯基
这句名言影响了中国几代人,这些人现在都步入了中老年。这句名言包含了“三观”,也可以说在那个时候,也就是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人的“三观”。
第一是积极进取的人生观。
这种人生观好像是中国社会的主流人生观。但中国古代并不这样,道家、佛家清静无为、清心寡欲的人生观要比儒家的登科举士高级得多。积极进取的人生观是建国后,再往前一点是民国之后开始形成的。
改革开放之后,这种人生观被放大到了极致,在计划经济时代的一层层天花板被捅破之后,中国人进取的爆发力用到了极限,才有了我们现在看到的一切,也就是国庆时讲的各种奇迹和各行各业过剩的产能。
现在好像没人怀疑积极进取的人生观,当然,人生观是自我选择,其他人也没有资格去怀疑别人的人生观,更不能划定统一人生观。
但这几十年下来,《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里的人生观影响了整个中国社会,这就是文学的力量,它看不见、摸不着,但它能自制DNA,并向一代遗传。现在总能听到很年轻的父母教育孩子说,你不奋斗怎么能行啊?要不,长大你会后悔的!
这都是这句名言遗传的结果。
听了挺吓人的,生命的意义难道真的只是为了奋斗吗?
第二是全人类的大世界观。
“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这是一种无国界的世界观。地域、文化、种族完全被打破,只要是人类,就是我们事业所及的目标。
这种大世界观有一个非常积极意义。那就是改革开放后,也就是八十年代初,当西方文化进入中国的时候,中国人并没有消化不良,而是照单全放,并把它发挥到为我所用的实用地步。
这就是这种大世界观造成的。如果没有当年社会主义要解放全人类的大世界观,当年的改革开放的阻力也许就不是来自路线问题,而是社会文化问题。那样,我们前进的速度也许会慢很多。所以说,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当年的乌托邦思想所产生实际效果也有好的一面。
有一个现象。当一个社会的世界观很大的时候,这个社会表面出来的就是一种非攻击性的合作,并且不强调民族或国家;当一个社会的世界观很小的时候,也就是开始强调民族和国家的时候,这个社会表现出来的就是一种进攻的姿态,感觉到处都是敌人,谁看我们都不顺眼。
其实,当谁都看你不顺眼的时候,是你只看到了你自己,并过分地看重自己的优点,拼命地去掩盖缺点。本质是自卑,强硬的态度往往来自自卑,而不是自信。
要知道世界不是一个人、一个国的世界,生存的基础是共生,而不是谁为谁而生,这是自然法则。
第三是解放全人观的价值观。
这个价值观在改革开放后塌了。
讲一个朝鲜的故事吧,说我们自己的好像不行。
朝鲜的海军总要去朝韩有争议的海域巡逻,有的时候就离韩国这面比较近,船上就能收到韩国的广播,朝鲜士兵就听。原来是个广播剧,剧中两个家庭主妇打起来了,原因是出去买菜时抢停车位。
那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朝鲜士兵一听傻了,啥玩意?人家个人,还是家庭主妇都开车,还抢停车位打架,那汉城得有多少车啊?
再回头一想,自己的将军家只有一辆公家给配的吉普车,不是说要解放韩国吗?这到底谁要解放谁啊?
结果,一个巡逻艇上的官兵都脱北了。为什么会这样呢?他们原有价值观听了韩国两家庭主妇抢车位的广播剧之后瞬间崩塌了。
1977年、78年我们就派了大量专家、官员去西方考察,我听过一位老干部说,原有的价值观瞬间崩塌了。
前天,有人问我,像海子、顾城这样的诗人为什么会自杀?是不是诗人都喜欢自杀,比如三毛。
当时我说,他们都是精神有问题,要不然不会。
他问我,是不是学诗学的,把脑子学出了问题。
我说,不是,和诗没啥关系,就像杀人的是人而不是刀一样。
现在我可以告诉他,海子、顾城为什么会自杀,他们解放全人类的价值观崩塌了。
他们做不到,你欺骗了我,我一笑而过。
3
建国七十年了,有多少人是嚼着奧斯特洛夫斯基的这句名言长大的呢?
我想太多,最起码有几亿人。
也许有人会说,当时背下来就是为了写作文,那你是小瞧了文化的力量,你无论是用什么样的方法去碰它,它都自有办法粘到你身上。
不过奧斯特洛夫斯基的这句名言是有价值观的,当然不是最后一句,而是第一句: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
这就是人活着的价值,因为生命只有一次。
生命是由时间组成,生命也就是分分秒秒,我们谁也留不住它。我们能做的也不是去珍惜每一分每一秒,你珍不珍惜,它都会过去。
我们要做是感受每一分每一秒的存在,利用它让自己的内心更平静,这样你才能感觉到时间的存在,去做时间的朋友,而不是拿时间当对手。
最后,你会发现,人生不过是一场经历,成功失败都是这场经历的填充物。只要你能把这场经历延续得更长,填充物最不重要,长度才重要。
五星级酒店住一夜,露宿街头也是一夜,而在这场经历中哪一夜会发出更亮的光还真不好说。
欢迎关注老杨品谈,感谢天天转发、点在看、留言、打赏的朋友们,我们明天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