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百科

整本书阅读习作|刘星宇:从《朝花夕拾》看鲁迅的儿童教育观

七年级·整本书阅读
《朝花夕拾》鲁迅
11月,七年级开启了《朝花夕拾》的共读之旅。孩子们被有趣的百草园所吸引,与告别童年、走向书塾的迅哥儿产生共鸣;被阿长和迅哥儿相处的日常逗笑,为阿长的淳朴真挚而感动……
早上的花朵掉落在地,晚间才拾起来,鲁迅赋予了这一简单的动作深刻的寓意。整本书反复读了许多遍后,孩子们有感于鲁迅的童年生活,在课堂上共同讨论这本书中所体现出的“儿童教育观”,也纷纷动笔写下了自己对此的看法。
在此选取其中的三篇与诸君共享。
从《朝花夕拾》看鲁迅的儿童教育观
七年级4班 刘星宇
《朝花夕拾》是一部回忆性散文集,主要描写了鲁迅先生的快乐童年与青年时游历在外的经历,同时也体现了先生对儿童教育的看法。总的来讲,鲁迅先生对儿童的教育观就是自由:思想自由、行动自由。
我们从文章里寻找答案。《二十四孝图》里曾写:“我们哪是有什么可看呢,只要略有图画的本子就要被塾师,就是当年“引领青年的前辈”禁止、呵斥,甚至打手心。”这是思想上的不自由,恰恰扼杀了孩子的天性。鲁迅先生认为,孩子就应该培养兴趣,激发天性。大人不让孩子看闲书,是怕孩子不好好学习,但是,孩子们对书籍是有极大好奇心的,这份好奇心应该被保护,这份求知欲也应该被顺应。先生不单单在《二十四孝图》里写过,且在《五猖会》、《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里写过,在《山海经》一文里也表达出“非正统”书目,也可以学到东西,它们一样可以为孩子启蒙、引领兴趣。
《五猖会》文末写:“我至今一想起,还诧异我的父亲何以要在那时候叫我来背书”,此处反映出鲁迅先生对教育的两个观点:一、家长应该信守承诺,不应该在和孩子已有约定的前提下拖延、毁掉约定;二、孩子背书不应死记硬背,父母应该告诉孩子文章的立意及意思。
再者就是行动上的自由,即行动上没有过多限制。先生曾说,百草园是他儿时最喜欢的乐园,他那时还不用去学堂,行动上没有过多限制,于是在他的童年印象里,只要是关于“百草园”的句子都是开心的。在先生看来,限制孩子行动也是一种扼制天性的表现,关上了孩子好奇心、求知欲的大门。
当然除了自由之外,先生还讨论了封建社会那些不可理喻的观点,如《二十四孝图》里“郭巨埋儿”、“卧冰求鲤”这类故事都是古代人民虚伪盲目、无知的孝顺。它们非但不能孝敬父母,反而会对孩子的内心造成无形的伤害,所以先生是希望孩子们不要去盲目听从父母的封建教育、盲目孝敬,而要多分辨事情的可行性和虚伪性,避免心受到冲击。
有时繁琐的礼节也是对孩子的保护及关心,文中的阿长虽然让鲁迅遵循很多没有意义的封建礼节,但这些终归都是一种对先生的关爱,希望先生长大有出息,天天过的幸福。这里先生想表达的观念很简单:有时父母、长辈教育子女时会做很多没有意义的事情,不要生气,因为他们很有可能是在关心你。
先生的童年可谓是充斥着悲欢离合,有快乐,有悲伤,有吐槽,有鼓励,所以表达的情感自然有厌恶、有支持。长辈对孩子的教育有好有误,但记住两点:思想自由、行动自由。
编辑:皓皓老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