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百科

“变脸”的历史作业

作为历史学科的作业,以前总是把课本上的简答题或论述题做到作业本上,学生充其量只是照教材内容抄写一遍了事,根本产生不了任何积极作用,久而久之,学生很厌烦。
近几年,随着高考综合性和开放性试题分量的加大,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成了历史教学的重头戏,这样,在作业布置上,我尝试让学生做“变脸”作业,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所谓“变脸”作业,就是减少那种思维含量低的死板题目,增加能培养学生辨证思维和历史思维能力的创新性题目,让后者在作业中唱主角。
主要做法:一是设计作业题目时,创设新情境,激活学生的思维,强化学生的探索意识。如在讲完北宋时,我设计了这样一道作业题:一个生活在北宋晚期广州城里的学生到京城赶考,他沿途看到了哪些景象?这道题目非常灵活,若学生不了解古代科举考试的时间和北宋的经济状况以及由广州到开封的路程,很难回答出来。这比简单地要求学生“概括北宋时期的经济状况和交通状况”要强许多倍。
二是设计思辩性很强的题目,这种题目有助于加强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训练。如对洋务运动的评价史家历来莫衷一是,在学完“洋务运动”一节后,我设计了下列题目:有人认为洋务运动促进了中国历史的发展,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也有人认为洋务运动是封建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从根本上说不利于中国的进步,你同意哪种看法?为什么?
对这样一道作业题,学生自然会有三种观点,即有的认为洋务运动具有进步性,有的认为具有落后性,有的认为既有进步的一面,也有落后的一面。无论学生持什么观点,他们都会用所学知识做出解释,学生做题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综合分析问题和辨证分析问题的过程。正是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锻炼了自己的思维,提高了能力。当然,对“变脸”作业,教师还要加强讲评,应针对学生作业中出现的偏差,强化指导,教会学生分析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这对学生综合思维能力的发展大有裨益。
发表于2002年7月10日《中国教育报》,被《无锡日报》《当代教育科学》转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