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百科

【秦川文化】签约作家王丽华/卧处流芳

卧处流芳
天韵百合
自古以来,上自天子,下至庶民,都会有基本需求:吃喝拉撒睡,常言道:民以食为天,我想:民以睡为安。有了卧处,才会心安。一个人除了和父母子女朋友亲以外,恐怕就要数和卧处最亲了,那个劳苦人的天堂,那个让人魂追梦绕的地方,那个有着温馨浪漫的魅力所在,一直深深地吸引着所有人。卧处,也叫睡处。人的一生大约三分之一的时间在这个地方度过,为啥不叫床?因为,不是所有的睡处都叫床。有人把卧处叫“榻”。汉代刘熙在《释名·床篇》中解释道:“人所坐卧曰床。”又说:“长狭而卑者曰榻”。意思就是人坐卧的地方叫做床,长长的而且比较窄的就是榻。榻是专供休息与待客所用的坐具。古代的床榻,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为珍贵硬质木材所制。如黄花梨、紫檀;另一类为白木材质,此类床榻或髹漆、或贴金、或镶嵌。前一类因其固有的珍稀性,在市场上动辄几百万,甚至上千万元,是国际艺术品投资市场的宠物,非寻常藏家所能问津;而后一类则在民间流传不少,雅俗共赏。亦越来越多得到收藏家的青睐。古典家具中的拔步床、架子床、罗汉榻、贵妃榻,都是明清,甚至是民国时期的遗存,其中尤以清代的居多。六朝以后的床榻,开始打破了传统习惯,出现了高足坐卧具,此时的床榻,形体都较宽大。唐宋时期的床榻大多无围子,所以又有“四面床”的称呼,使用这种无围栏的床榻,一般是须使用凭几或直几作为辅助家具。辽、金、元时期,三面或四面围栏床榻开始出现,做工及用材都较前代更好。到了明代,这种床榻已盛行,结构更具科学性,装饰手法达到了很高的工艺水平。清代床榻在康熙以前大体保留了明代的风格和特点,乾隆以后发生了很大变化,形成了独特的清代风格。其特点是用材厚重、装饰华丽,以至于志向繁缛奢靡,造作俗气。据说,最原始的“床”,只不过是在地上挖的用来睡觉的“坑”,即在地面上挖出或刮除一部分土就有了睡觉的地方——床,这和动物的“窝”或打的“洞”有些类似。 据我猜测,人类早期在山林生活,为了躲避野兽侵袭,使用篝火,在树之间架起藤条编织的吊床,或者,找一个山洞,铺些树叶干草席地而卧。现在,在云南一带,人们盖起高高的竹楼,一楼养生口,二楼住人,他们还保留着原始人对野兽虫蛇警觉。后来,人会盖房子了,材料简陋,可能就是茅草屋,为了防潮,避免尘土、污物、害虫等,就砍来树,割成木板做成床。为了抵御冬天的寒冷,人们造出了更保暖更结实的瓦房,春秋末期,起脊草房逐渐演变成瓦房;秦汉时期,宫廷、官署的屋面,大体已全部用青瓦覆盖,墙体多用青砖垒砌。所谓秦砖汉瓦即对这一状况的概括。明清时期,除皇宫官衙、寺庙庵观外,冀东地区的官宦之家、书香门第多建瓦屋四合院,商贾店铺多建临街瓦房为门面,农村小康之家也建起瓦房。瓦房屋面覆瓦室内糊棚或吊顶,冬暖夏凉,冬不扫雪,夏不漏雨,优点多但造价较高。瓦房的地基、墙体与平房基本一样,屋架、房顶与平房有较大差异,建造比平房复杂。这时候,也发明了用土坯盘成的火炕,已知最早的火炕大约在距今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到如今农村的火炕还有人沿用。在咱们农村,一到冬天,人们就用柴把炕烧得热腾腾的,一家子或者亲戚朋友,或者邻里乡党围在炕上,大家热热闹闹在一起,或躺或坐,拉家常的,打扑克的,打麻将的,剥玉米的,纳鞋底的,织毛衣的,纺线的,看书的,看电视的不一而足。吃饭的时候,桌子上炕,一家人围桌而坐就餐也是冬天常见的。有人编了一个谜语:一个老牛没脖颈,有多没少都驮上。可见,炕的承载力有多大!小时候,我家炕边的窗子外面就是街道,坐在炕上,就可以看着街上人来人往,老远就知道谁来了,妈妈放工回来了。要是来了亲戚,一进屋,第一句就是:“赶紧,鞋脱了,炕上坐!”记得我舅家爷,是个瘦小的老人,剃着光头,留着山羊胡子,每次来我家,总是笑眯眯地坐在炕上抽旱烟。大舅是个军人,有一年过年来给我家送煤,一脸严肃,他下完煤,就坐在炕沿上和妈妈说话,身子坐得笔直,我们几个姊妹不敢进门,总是在门口偷看几眼就跑远了,直到舅舅离开家。到现在长大了才知道,大舅也是一个和蔼可亲的人。在农村,很多家的炕是连着锅头的,这样的好处是做饭的同时,炕也是热的,节省柴,可同时又有危险,即使炕和锅头之间有一段小矮墙隔着,还是酿出过许多悲剧,调皮的孩子,不听管教,玩耍时忘乎所以,孩子翻过矮墙掉进煎饭锅里烫伤的人不在少数。后来,为了避免类似情况发生,人们在炕和锅头之间砌了高墙,只留一个洞,用于盛饭。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炕不用柴烧了。再也不会像失火了一样,满屋子都是烟,呛得人喘不过气,烟得人睁不开眼睛,直流泪。新型的炕,用砖头水泥板做骨架,表面贴上漂亮的瓷砖,底下用蜂窝煤炉子加热。大多数炕都是满间炕,三面靠墙。一炕盘起,满屋生暖,满室生辉!我上中学的时候,住的是木板的通铺,上师范的时候,住的是上下铺架子床,晚上取暖用暖壶,工作后,第一个学校住的还是炕,再后来有了自己用电热丝绕在一块布上用针线缝成的电热毯,只有高低两个档,现在的电热毯,可以双温双开,再也让两个需求不一的人闹心了。八十年代末,我们结婚时,家里打了新的木板床,带有两个作为挡板的床头,简易床一般就是两个床凳,一张床板即可。放的时候一般都是两边靠墙,这时候,床上的褥子和被子都是婆婆用新棉花絮的,冬天取暖仍然是电热毯。说到这里,让我想起《白鹿原》,解放前,穷人家里炕上连个褥子都没有,晚上就溜光席,真可怜!到了2000年,我做了胆结石手术,为了方便养伤,我们买了第一张席梦思床垫。2003年,换了新房子,安了空调,同时,也装了锅炉,用于冬天取暖,每天除了白天烧炭火,晚上半夜还得起来续煤,不仅如此,还得经常掏炉灰,家里经常搞得脏兮兮的,实在不方便。2011年再次换房,装上了天然气锅炉,做饭、烧地暖、洗澡都很方便,也很干净。进新房后,我们换了质量更好的软床垫,这时候,各种功能各样材质的床垫层出不穷,薄的厚的,软的硬的,治病的,水暖的,棕垫子,甚至还有让人脸红的性爱床。后来又兴起了乳胶床垫,去年,我们家也换成了乳胶床垫,据说,这种床垫是目前最好的床垫,保持和人体一样的恒温37℃,软硬适度,与人体弧度保持完美贴合,舒适性比较高,被子也换成了蚕丝被。爱人经常说:现在的生活真是幸福啊!不愁吃不愁穿,冬天不冷,夏天不热!有车有房有妻有子,这就是幸福生活的标配!咱们国家现代的床、炕,基本都离地面有一定距离,而流行在在日本韩国朝鲜流行的卧具——榻榻米,就直接在地面,属于席居,这些其实是从中国流传出去的。汉代以前,地处中原的汉人家庭是没有床的,现代意义上的床,直到汉代以后才由北方流传进来的。上古时期的中国家庭是没有桌椅、床榻这些家具的,上自天子,下至庶人,人们都是席地而坐,席地而卧,吃饭、工作、歌舞、祭祀、睡觉……一切活动,都在地上进行。中国古人这种席地而坐、择地而卧的生活方式称为“席居”。所谓“席地而坐”,就是将草席铺在地上以供坐卧。中原地区的草资源丰富,所以,聪明的古人就以草织“席”,以草席为坐卧之具,是谓“席居”。而中国南方盛产竹子,所以,他们又因地制宜地发明了“竹席”。竹席又称“筵”,富裕讲究的人家,“筵”上再铺“席”,故“席居”又被称为“筵席”。现在有个常用字语叫“筵席”,就是脱胎于此的。席居文化起源于先秦时期,是一种以“地面”为重心的平面起居方式形成的生活文化制度,是中国的原生文化;而现代与以椅、凳作为支撑工具的“立体”起居方式,如稍后的榻与现代的床,则是西方的起居方式,是中西文化交流的结果。卧处可谓多矣!人是要累极了,哪里都可以卧,不论是石头瓦杂滩,还是路边屋檐下,不论是麦草堆,还是大田地,容身之地随处可卧。有人卧床,有人卧病,卧薪、卧冰、卧石……君不闻,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百二秦关终属楚,君不闻,王祥卧冰求鲤,孝心难得感天地。君不闻,众人卧游万水千山,相邀桃花源。让我们来欣赏一下宋末四大家之一,著名词人张炎的《木兰花慢·采芳洲薜荔》:木兰花慢·采芳洲薜荔采芳洲薜荔,流水外、白鸥前。度万壑千岩,晴岚暖翠,心目娟娟。山川。自今自古,怕依然。认得米家船。明月闲延夜语,落花静拥春眠。吟边。象笔蛮笺。清绝处、小留连。正寂寂江潭,树犹如此,那更啼鹃。居廛。闭门隐几,好林泉。都在卧游边。记得当时旧事,误人却是桃源。最有境界的卧病诗当属陆游的诗: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最美好的卧处是女孩的闺房,闺阁生活是女子一生中极为重要且最最温馨、美好的阶段,就象美丽的蝴蝶在鼓翼凌飞之前曾经慢慢蜕变、静静成长在一只明丝缠绕着的玲珑的茧。古人又把“闺房”称作“香闺”,把未笄女子唤作“待字闺中”,更是不吝笔墨把大量诗词歌赋来描绘闺阁情趣,香艳、生动、鲜活并自成一派。有道是:醉眷幽林诗赋章,卧书嗅墨志清扬。闲醅竹影摇萾月,笑赏梅姿舞雪霜。饮朝露,沐斜阳,四时佳兴致悠长。君生淡泊红尘欲,流水高山痴若狂。卧处,养精蓄锐的地方。卧处,浪漫摇曳的地方。卧处,梦起飞的地方,随着社会的进步,随着科学的发展,卧处必将更加科学舒适美好,让我们身卧福地,心卧云端,事事如意,时时平安!
作者简介
王丽华,网名天韵百合。陕西省西安市鄠邑区人民路小学教师,上林苑诗词楹联协会会员,秦川文化签约作者,三秦女子诗社社员,画乡诗社会员,西安市鄠邑区公益协会会员,喜欢写作、朗诵、舞蹈、古筝、读书、旅游,是一位热爱生活的优雅女人。作品见于网络媒体,多次获得文学作品奖。目前是上林苑琴心朗诵艺术团的秘书长,环球诗文与摄影和红豆易水寒等公众平台主播,中国百强精英主播之一。《秦川》杂志签约作家。
秦川文化
持续关注,更多精彩资讯
注:本文图片
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主动联系我们。
往期精彩链接
《秦川文化》招募签约作家
【秦川文化】今日相约,话说当年/孙雪娥
【秦川文化】签约诗人黄清卫/年(外一首)
【秦川文化】锣鼓声声/袁余良
【秦川文化】签约作家罗超华/吴姐
【秦川文化】签约作家袁伟/陪母亲烧炕
【秦川文化】签约诗人张民宗/剪窗花
【秦川文化】签约作家李会锋/理发有感
【秦川文化】签约诗人介明智/赶年集
【秦川文化】李志强诗歌欣赏
【秦川文化】签约作家赵西林/蝶双飞
【秦川文化】签约诗人张永麟/中英街
【秦川文化】签约诗人袁军武/黎明
【秦川文化】签约作家陈伟红/又见雪花飘
【秦川文化】签约诗人许忠伸/冰城雪夜(外一首)
【秦川文化】签约诗人一谷幽兰/雪,来了
【秦川文化】签约作家李尧隆/桔子红了
【秦川文化】等(外一首)/孙泰林
【秦川文化】签约诗人董海蛟/归(外一首)
秦川文化∣一个有个性的公众号《秦川文化》投稿须知
投稿邮箱:1906716164@qq.com
496879272@qq.com
注意:小说散文5000字以内
自由诗50行以内必须原创首发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特邀顾问:周明
顾问:任法融 叶广芩 朱文杰 吴克敬 陈长吟
何丹萌 孙见喜 李彬 史飞翔
文学策划:刘慧
书画策划:萧虎章
主编:舒优良
副主编:王天周 赵巨 惠智勇
执行主编:肖春茂 宋一凡
编委:张正阳 李亚红 王冬雨 颜世玉 董刘洋 杨园园
微信号:lh15991690133
无论是风里,还是在雨里,我都在这里守候着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