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百科

【散文界】郭增宏 | 我的爷爷

(图片来源:网络)

/预估阅读时间:8分钟/

家风,影响几代人

正文:2841字 :爷爷,我的爷爷

-}
|我的爷爷,是幸福之人|
///

文 | 郭增宏
人来到这个世上,经历的事情很多,年轻时都不大在意,大都随着时间的流淌慢慢忘却。但有些事情常会记起,尤其是步入老年时,总爱回忆过去,情不自禁的想起一些陈年旧事。今儿就唠唠我的爷爷,一位既经历过旧社会的苦难,又感受了新时代幸福生活的老人。
爷爷生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社会,老人96岁故去,村里人说,老人能够长寿,前半辈源于勤劳节俭,在晚辈面前从来说一不二、一言九鼎,能够当家作主,后半辈得益于赶上了好时代,儿媳儿子孝顺,过的顺水顺风,因而人生落了个“瓜熟蒂落”的好结局。
老人的封建思想,打我记事起就印象深刻。在家里权威至高无上,无论自己对错,晚辈们都得听他的,对社会发展生活中发生的一些新鲜事,有不明白或看不惯的时候,常常不分场合会“乱发议论”,个人的利益受到别人侵犯时,不闹个你高我低是不会结束的。
改革开放几年后,人们的生活逐渐好起来,村里的年轻人注重衣着打扮了,有条件的女孩子描描眉涂个口红、做个头发、穿个色彩鲜艳的裙子等等,现在看来是再平常不过了。而那时,老人认为这是“大逆不道”,太不可思的事情。对社会上发生的一些新生事物,总是看不对眼。
记得有一年年根,我姑带着老人爱喝的高粱白和糕点等上好食品,回家看望老人。按说姑娘孝敬,老人该高兴才对,可是从来到走,老人没有正眼看女儿,也极少和女儿拉呱。当时,姑姑也是近50岁的人了,早看出老人有不高兴,但不知道原因出在那,还认为是与我母亲闹别扭呢,但又坐在我家炕上,不好嘴说。谁知姑姑走了后,我爷爷一下就拉开“话匣子”,对我妻子说:“你看你那姑,都50岁的人了,还把头发做成个乱沙鹏(一种形状颇似卷头发的植物草),还跑到这儿丢人现眼哩”。
那个时期,电视机还没有普及,谁家要买得上可招人眼气了。我们邻居家的男主人是吃“公家饭”的,家里买了一台小黑白的电视机。一到傍晚,周围邻居们从地里劳作回来,便忘掉了一天的劳累,吃完晚饭就挤到他家里去凑热闹。都对这个不用接线就能看到人影、听到声音的东西感到好奇。当我们把这些新鲜事告诉老人时,老人的脑袋摇的像拨浪鼓:“那有不架电线就能看到人的机器,别哄我了!”就是不信。一日晚饭后,我们把老人生拉硬拽到邻居家,想让他亲眼见证一下是不是那回事。大家看到老爷子来了纷纷起身让坐,老人刚坐下不一会儿,电视剧里出现一对男女谈恋爱拉手拥抱、接吻的镜头,老人立马起身离开,边走边咕哝:“不要脸的东西!”
后来,听家里弟弟说,打那以后老人就很少看电视,直到90年代中期自家买了彩色电视机,电视节目也丰富多了,老人才会挑选看一些古装戏剧。
农村人形容生活中的最大不顺和打击总有三句话,即:“少年丧父,中年丧妻,老年丧子”。我爷爷的境遇差不多就是这样。壮年时赶马车不慎压断了腿;中年时我奶奶因肝病去世,失去了妻子;步入老年时,我叔在煤场装煤当中,突发煤堆塌陷被埋在其中,老人从此失去了最小的儿子。但是坚强的爷爷从没有当着我们这些晚辈的面流过泪。后来老人在村里小学看门房,听学校的值班老师说,有一段时间,发现老人每天深夜巡校园时,会边走边喊哽咽着喊我叔的小名,一个人偷偷地发泄着失去爱子的彻骨疼痛。
老人一生节俭。不仅对别人抠,对自己也很抠。在老人脑海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思想:各家的生活各家过,谁也不要指望别人。谁想在老人手里走动个钱财,那是难上加难。有一个时期,人们的生活大都过得拮据,我家也是一样,添糠咽菜有时也食不饱腹。我爷爷与我们一起生活,父母亲明知老人有积攒下一缸黍子、一缸谷子,但就是不拿出来一起吃,他们也没办法。只有我知道爷爷的用心,他是在三年自然灾害中饿怕了肚子,或者怕又遇上什么大难,预备点谷子总是没错的。后来那几缸谷子全部坏掉。
人常说,时代改变人,环境改造人。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老百姓享受的待遇越来越好,随着大形势的发展,爷爷的思想也在慢慢转变,老观念不由自主的在同化,因为他们那一代普通农民,最信的过的就是亲身感受和亲眼见证。老人在村周围算是有名的种地把式,平常最关心的就是种地,说得最多的就是“吃饭”问题。
2000年中期,国家逐步取消了农业税,从此种地不用交税了,打下粮食政府还派人上门收购。说起这,老人就像喝了二两白酒似的兴奋,不管是在外面还是在家里,总是情不自禁说:“现在的政策真好,老百姓需要啥,啥就来了。”那年,村里又为每户按人头分了自留地,老人逢人就自诩,“自留地我做主,我这个种地老把式有用处了,想吃啥种点啥,每天油糕、饺子、莜面窝窝、荞面圪坨管够吃,多活几年值了。”每年初春播种季节,村里很多家庭雇他耕地、播种,查看苗情,他大都不推辞,无论自家农活儿多忙,想法子挤时间帮着人家完工。老人最看重的是,依靠劳动致富的人。听到看到村里谁家的粮食大丰收,哪个街坊做买卖挣了钱,盖起了新房,穿的戴的啥都不愁,老人直夸,“凭人家个人的本事发财那是该,谁也不要眼红!”
爷爷到了70岁时候,新农村合作医疗保障更加完善,农民看病可以报销一大部分,并享受到了“老人岁数费”,爷爷更是乐的逢人就夸共产党的政策好。
那一年,爷爷96岁,病重,父亲打电话给我。我请假回老家看望,知晓老人爱酒不嗜酒,特意给老人带了两瓶“老杜康”。回去后,老人已经入殓。听父母和弟妹们对我说,老人拒绝了晚辈们多次劝其住院看病的请求。躺在炕上的老人拉着我父亲的手说:“儿啊,我这一辈子活得够长的了,老了政府还给养老钱,再不给政府添麻烦了。来,给大大倒杯酒去!”父亲急忙倒了一小杯高粱白双手端给老人,竟然一口喝了下去,喝毕伸出微微哆嗦的手从床铺下摸索着撩起褥子,下面竟整整齐齐的压着一沓钞票。老人捏着钱,断续对父亲说“儿啊,这一辈子年轻的时候,养你们、顾肚子,没有留下啥东西,现在政策好了,这点钱你们几个省着打发我用吧!”说完便安心的闭上了眼睛。
我说不出什么,拿出老人再也来不及喝的 “杜康老酒”,满满倒上一杯,用打火机点着,放到了他的灵前,愿他在另一个世界继续幸福的生活。
我们这一代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没有经历过老一辈人的千难万苦,却真真切切见证了改革开放40年来,祖国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大变化,能够赶上这个好时代,是莫大的福气。
家中小事关系国家大事,从爷爷根深蒂固的老思想能够慢慢出现变化,再次证明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抉择,人民的选择,是无比正确的道路。
(图片来源:@郭增宏)
郭增宏,从军23年,2002年底转业到河南省卫健委系统工作。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炎黄文学社、笔若网签约作家。相关文字作品散见于《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健康报》《河南日报》《大河报》《战友报》等多家报刊电台和网络公众平台。
主编:卞毓方| 出品人:李剑锋副主编:丹青丁一 梁长峨余继聪 姜君商务合作请发邮件至
bjcx2508@163.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