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百科

散文界 | 宋云奇: 情思散花楼

花洲文学
文学的百花洲关注
情 思 散 花 楼
文|宋云奇
蓉城的散花楼,是该城一大名胜。此楼建于百花潭公园北门沧浪桥畔,八角翘檐、朱墙金阁,虹光笼罩,耀人眼眸。据说此楼,是为纪念中唐时期,散财募勇,代夫出战,击退叛军,解救成都居民的浣花夫人而造。是浣花夫人与其夫崔宁忠贞爱情的见证。史传,浣花夫人其自小耕居浣花溪畔。少时溪畔浣衣,遇一满身泥渍、遍体疥疮之游僧,要她为其浣洗袈裟。夫人没有嫌恶,欣然应允,哪想濯洗之中,随手荡起朵朵莲花。浣花溪因此而得名。后来浣花夫人长大,被川西节度使崔宁爱上,嫁于崔宁为妾。后又巾帼麾军,代夫出战,击退叛兵,护城佑民,荣膺皇封。从此声扬天下。穿越千年历史,抵达中唐时期。大历三年,崔宁奉召入朝,泸州刺史杨子琳发动叛乱,进攻成都。浣花夫人危难之际,为丈夫命运所想,心思如果不退叛兵,不仅城中百姓遭殃,更会毁了丈夫前程,于是急中生智,尽散家财十万,夜募勇士数千,并亲自披挂,上阵麾兵,攻击叛军。杨子琳想不到浣花夫人会尽散家财,募兵抗击,先自惊慌失措,再加粮草已尽,不得不弃城溃逃。浣花夫人护城佑民有功,受到皇帝嘉奖,被封为“冀国夫人”。原来浣花溪畔的故居,也得到扩建重修。后为感念游僧佛缘,舍宅为寺,建梵安寺,现为草堂寺。
唐代岑参有诗《冀国夫人歌词七首》,赞颂浣花夫人护城佑民之功。可惜七首之中,仅有一首有传:“夫人封赏国初开,宝礼纶言天上来。翔鹄日边鸾不去,盘龙印出鹊飞回。”浣花夫人受封时,岑参正在成都,并与崔宁友好。因此,岑参所言应是史实。站于当今社会,回望千年之前,浣花夫人荣获皇帝的封号,其荣耀可谓盛极一时。其故居的重修扩建也会盛况空前,起码要比当年诗圣杜甫的草堂阔气得多。史料记载,浣花夫人与杜甫俱是中唐时人,只是杜甫比其年长而已。不知杜甫成都居住时,二人是否有过交往。反正杜甫离开后,浣花夫人曾将诗圣草堂辟为“别宅”;后来又感念当年游僧佛缘,舍宅为寺,辟建梵安寺,即现在的草堂寺。凡去成都旅游,看过草堂寺的人,就能联想到当年“冀国夫人”府邸的豪阔境况了。由此可见,当时浣花夫人的声望与地位,是远远大于高于杜甫的。当然,随着时间推移,诗圣杜甫的名气日渐彰显,逐渐盖过并压倒曾经声望爆棚的浣花夫人,这是谁也想不到的事情。致使后来,杜甫草堂得到全面重建修葺,而浣花夫人府邸却遭历史风雨侵蚀,逐渐不见了踪影,仅余一座浣花祠,形只影单地寂在那里。浣花祠中有楹联:“新旧书不详冀国崇封,但传奋臂一呼,为夫子守城,代小郎破贼;三四月历数成都盛事,且先邀头大会,以流筋佳节,作设帐良辰。”写的就是浣花夫人守城佑民的功德与百姓纪念她的盛况。这也算是对浣花夫人在天之灵的一种安慰。浣花夫人去世后。成都为纪念其护佑恩德,每年都要于浣花夫人生日那天,举办盛大“浣花节”。宋人任政一《游浣花记》如此记载之盛况:“成都之俗,以游乐相尚,而浣花为特甚……都人仕女,丽服靓妆,南出锦官门,稍折而东,行十里,入梵安寺,罗拜冀国夫人祠下,退游杜子美故宅,遂泛舟浣花溪之百花潭……凡为是游者,驾舟如屋,饰以绘彩,连樯衔尾,荡漾波间;箫鼓弦歌之声,喧哄而作。……”
浣花溪百花潭公园北门的“散花楼”,取浣花夫人“普撒莲花,护城佑民”之意,特为纪念其历史功绩而造。李白有诗《登锦城散花楼》:“日照锦城头,朝光散花楼。金窗夹绣户,珠箔悬银钩。……今来一登望,如上九天游。”极描浣花楼景色之美!如上繁闹过后,有谁能够洞晓:其实,浣花夫人当年面对叛兵,散财募勇,替夫出战,护城佑民,其最大动力,是源于对丈夫的忠贞之爱,是为崔宁的前程命运着想呢!然而如今,知晓与否,都不重要了。只要有“散花楼”在,有“浣花祠”在,就已说明一切。浣花夫人在天之灵,看见此楼此祠,看到不断有人拜瞻,知道人们了解她的故事,了解她心内情感世界,定会露出宽慰开心的笑容!
图|网络
–End–
作者简介:宋云奇,中国作协会员,河南省作协理事,南阳市作协秘书长,出版文学专著一部,散文随笔与小说作品集四部,长篇小说两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