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知识

开一家面馆(我们为什么要在苏州开一家面馆?)

开一家面馆

01.

吃面是有瘾的。
对于这种碳水化合物,很多人第一下想到的是国境之北花样百出的面食,但是,看这篇文章的很多朋友应该知道我之所指:苏州。苏州人真的是嗜面如命。
好家伙。光浇头能整治出几百种,关于面多面少、宽汤紧汤、重青免青…一套套的,苏州人吃面可还不光是看味道,面捞出来后有没有用筷子梳理成观音头、什么浇头可以直接浇,什么浇头需要过桥,为什么资深面客一辈子除了头汤面别无所好,林林总总,总之,虽有些耸人听闻,但这总算是吃食上的一件幸事。也有那一看到点餐牌就晕头转向的,也有一看到标价188元的秃黄油面就直接认怂的,但是至少丰富,选择多。吃上面花样多,这本身就很福利。
所以,想在苏州开一家面馆,你去看看一碗面最上限的价格,去看看面馆里围着八仙桌剥蟹肉、蟹粉、蟹膏的阿姨们,去数数浇头的数量,你就不会痴心妄想地想要挑战。这基本上是一件蚍蜉撼树的事。
02.
但我们还是开了。
面馆叫挑面研究所,不大,差不多20平米,在歌林公园(iD PARK)的姑苏二十四集里,其实很多人理解成那是一个做面的长条形的档口,因为吃食都是在市集的公区。

之于一家这么小的面馆,照道理也没什么值得说道的,但还是很多朋友来问我:为什么要开一家这样的面馆,以及为什么要在歌林公园开?我想了想,要不我闲聊几句,叨扰大家。

歌林公园·姑苏二十四集
03.
概而言之,这就是一个从食客吃成店家的故事。
大概是在5年前,我因为到桃源镇提亲,头晚在村里喝得酩酊大醉,次日去镇上吃一碗醒酒面。俗话说“唱戏靠腔,吃面靠汤”,更何况是醒酒面,汤汤水水最解酒嘛,但是由于邻桌狼吞虎咽的吃相,让我产生了好奇心,遂点了一碗一样的干挑面,浇头是招牌的鳝板腰花,没有汤,配汽水。
这一吃,同一个地方,同一种面,竟吃了5年。每逢周末去乡下,早上宁可舍弃睡懒觉的时间,都要爬起来去挑一碗早面,也渐渐形成了在朋友圈里推荐的习惯。而这一推,就吸引了无数面食同好者。从苏州市区到桃源,熟悉的或陌生的人,朋友圈里的死党或者点赞之交,因为这碗面,有驱车七八十公里去打卡的,有两个人要点五碗面的……总之,当我有一天在朋友圈里问:我要是把这碗面开到苏州去,给好面者供个吃面的方便,大家说好吗?
当然是齐声的:“好”。
除了催我抓紧的,更实际的人,是歌林公园的掌舵者老方。有一天,他忽然问我,要不,你来我们二十四集创一个年轻一点的面馆品牌?我也没考虑过自己是不是初生的牛犊,怕不怕虎,第一时间满口答应。后来我才知道,老方也是个干挑面同好者,据说给我的铺子其时有两三个成熟的面馆品牌也在跟,选择他们,条件成熟,店面即刻可开张。而选择我,是要付出风险和代价的:我需要寻找掌厨的合伙人,研发产品、策划品牌,总而言之,看着只是一家20平米的店,但是从零筑垒的工事是全套的,况且我们还有一个超级短板:经验。一方面,我非常感激商场力排众议的魄力,还有在店体打造上的全力扶持;另外一方面,生怕辜负的压力也是巨大的。
04.
回顾开店的过程,显然,那些细碎的问题,现在看起来都不是什么问题。创造一个品牌,这本来是我的老本行,有妙禅的小伙伴在背后给我撑腰;研发产品,好哥们老董介绍了孙总,孙总慨然推荐了他的高徒阿东——我确实幸运地碰到了一个经验老道的大厨师,做事利索,勤劳,对品质有坚持,又在产品稳定性上颇有担当;还有Siky小姐姐,本来就是一块做运营和策划的聪明料,可以Handle住店里的日常周转。其间的手忙脚乱说出来都像是令人莞尔的牙牙学语,所以,重点的,我想说说产品。

挑面研究所·左门神
挑面研究所·右门神
我问过老方,你最看重的是什么?
“好吃。”他坚定地说。
好吃,不谋而合。而这其实是一个说起来极易做起来又极易走样的字眼。最开始,我们干脆想,开一家桃源面馆的分号,但是由于观念的壁垒,拿不到配方。于是,只能自己依葫芦画瓢地试。
挑面研究所的特色是干挑面,最开始定下的原则就是:不预制浇头,也不预制汤底,坚持新鲜食材现炒浇头。选定的特色产品是爆鳝板,鳝板就是苏州人常说的鳝背,其他辅以腰花、肚丝、猪肝、黑鱼、河虾等,特点很明显,这些食材都适合猛火爆炒,极易收汁。可是在试菜阶段,给我们当头棒喝的首先是食材供应渠道。市面上通行的供货渠道,新鲜的鳝背、腰花、猪肝都是水发的,送过来时,一个个被泡发得肥硕无比,但是一到油里爆,直接爆没了。比如鳝背,爆出来不是我们想象中的外焦里嫩,而是剩下又黑又紧瘪的一小团。所以,直到今天,我们的食材还是我的大厨师每天六点多绕道去南环菜场亲自采买。
另外,由于鱼鲜和内脏较多,我们还把功夫花在“如何去腥”上。除了葱姜蒜,辅菜选了七八样,包括韭黄、韭菜、木耳、洋葱、青椒丝、咸菜、榨菜,最后定了三款:韭菜、洋葱、咸菜。咸菜是一个月一桶,由Siky姐姐驱车去浙江买。有人说,苏州人的雪菜、咸菜是出了名的,都配不上你们的面吗?我说,这里面不存在歧视链,有的,只是契不契合的问题。当然,还有一款厨师调了十几次的私房爆炒酱汁。
最意外的收获,可能是我的忘年交老哥祭出的独家秘制辣酱,最开始,我这个不嗜辣的人嗤之以鼻,但是在开业一周后,事情起变化了,陆陆续续有人来找我要辣酱,而且,连不怎么吃辣的人,都会在面上点上那么一勺。
好了。
就是这么一款味道。

挑面研究所·黑鱼肚丝面
挑面研究所·爆鳝腰花面
挑面研究所·爆鳝河虾肚丝面
终极试菜的那一天,我们把每个浇头都再烧了一遍,厨房里一阵叮叮哐哐,出来后,每一碗面都有令人垂涎的卖相,我放心了。一方面,有主食的果腹感,另一方面,又保留了浇头的鲜和厚实的红烧香,用筷子往上挑时,汤汁挂在上面,金灿灿的。过程中一直在给我们出点子的老李忽然说,“吃前拌一拌”,是一个很好的Slogan。于是第二天,我赶紧去找了圈子里的贡大师,给我们店里增加了一份墨宝。

挑面研究所·贡大师墨宝
05.
说起来,研究所已经开了将近50天,生意不错,产能在慢慢爬坡。收到的最多的意见,是关于出品速度的。其实,一碗现炒浇头的面,我们已经把出品时间控制在2-3分钟,但是像中午的用餐高峰,1小时点30单还是吃力。当然,让顾客等,无论如何,都是店家的不是。我尤其记得开业那一天,由于我的疏忽和添乱,把整个开业场面搞得人尽失望。
有朋友每个周末都从高铁新城驱车去歌林公园,小夫妻俩两人要点三碗面,吃一大碗辣酱;也有从上海特地赶来打卡的;有我的开发商朋友们,最开始自己悄咪咪去拔草,接着浩浩荡荡地带着公司八九个人去端店的;也有养成习惯的,经常一通电话过来点好面,接着风风火火地过来拎走。对于一个小小的面馆和初创的品牌,这些都是贵客,给了我们无限的包容和支持。
06.
现在回到本文开篇:关于为什么要在苏州开一家小小的面馆。诚然,过程中有很多偶然的机会促成了结果,但是我想了想,内在的驱动,还是因为对于好味道的不舍,亦或说,想把好的味道推给更多没有尝试过的人。不管苏州的面业多么发达,多一种吃面的可能与场景,总归是好的。
要感谢的人当然很多,要改进的错当然不少。
上新,或许是一个最好的交代。这周我们准备了新品,属于产品的第二轮调整,周四周五为新品试营业期,周六周日,有闲暇的朋友,可以去尝新了。

开一家面馆相关文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