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知识

林黛玉妈妈为什么嫁给林如海(林黛玉的父亲林如海最后怎么样了)

网友提问:

为什么林黛玉的母亲要嫁给林如海?

优质回答:

林黛玉的母亲嫁给林如海,是贾府为了持续兴旺发达,而战略转轨的重要措施。

一、林黛玉的母亲贾敏嫁给林如海并非下嫁。

题主如果认为贾府的姑娘嫁给一个已经没落的列侯之家,辱没了身份,是下嫁。那就是大错特错了。

林家原本也是侯爵之家,因为爵位降等承袭,在林如海的父亲一代,就已经是皇上额外加恩赐予爵位的。到了林如海这一代,等于是寻常百姓家。

但林家却有非同一般的远见卓识,让形同白衣的林如海通过科举入仕,成了朝廷的官员。

林如海无论是才华、功名还是利禄,都是不容小觑的。

论才华和功名,林如海考中了探花,就是明证。

科举考试的最高层次考试,结果分为进士及第,进士出身和同进士出身三等,称为一甲、二甲、三甲。状元是一甲第一名,榜眼是一甲第二名,探花是一甲第三名。

虽然探花稍逊于状元和榜眼,但三者都是皇帝御笔钦点的,都是难分上下,极其优秀的人才。谁为状元,谁为榜眼或探花,说穿了,就是皇帝的一念之间。

论利禄,林如海是兰台寺大夫、巡盐御史。历朝历代,食盐都是国家专卖。贩卖私盐都可能成为巨富,何况巡盐御史这样的盐政大人。林如海家里没钱是说不通的,即使他是清官。“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并非妄言。

可以说,林家是由承袭爵位的钟鸣鼎食之家,向科举考试的翰墨书香之族转轨成功的范例。

与林家相比较,贾府是失败的。林黛玉的母亲贾敏嫁给林如海不是下嫁,而是贾府的极佳选择。

二、从贾府的转轨失败,看林黛玉的母亲嫁给林如海的原因。

贾府,即宁国府和荣国府。宁荣二府都是国公府。国公,虽然是除了皇室的王爷之外最高的爵位,但并非世袭罔替,爵位世代不变。而与林家一样是降等承袭的。也就是一代比一代爵位低。

贾府的爵位已历三世:贾演、贾源兄弟是第一代,贾代儒、贾代化是第二代,贾敬、贾赦是第三代,都是正常的袭爵。贾敬把爵位让给了贾珍,是特例,不在正常的承袭制度之内。

按照惯例,再下一代就不一定有爵可袭了,所以贾琏捐了同知,贾蓉捐了龙禁尉。

但公侯之家靠捐官,不是正常的入仕之道,正途是通过科举考试入仕。

贾府并非没有走这条路。贾敬就是乙卯科进士。是科举入仕成功的人物。但贾敬考中进士后不去做官,而是醉心于长生不老,烧丹炼汞。

贾政,是一心科举的,但由于父亲上了一本,皇上赐予他一个工部主事的官职,后来又做了工部员外郎。没能如愿以偿走上科举的仕途。

贾政之所以痛打贾宝玉,就是因为贾宝玉不读诗书,视科举入仕者为国贼禄鬼,断了贾府成为翰墨书香之族的希望。

从贾敬、贾政到贾宝玉,我们可以看出贾府的统治者,是明了贾府必须由爵位承袭向读书做官转轨的。

但贾府的转轨,无疑是失败了。小说《红楼梦》说贾宝玉“于国于家无望”,准确地反映了贾政对贾宝玉恨铁不成钢的绝望心情。

从贾府自身转轨的失败,我们就不难理解贾府为何把自家女儿贾敏嫁给林如海了。

高鹗续书中的“兰桂齐芳”,不正是贾敏为何要嫁给林如海的最好注脚?

也就是说,林黛玉的母亲贾敏嫁给林如海,是贾府为了持续兴旺发达,而战略转轨的重要措施。

三、林家的人丁不旺,和林如海的早逝,是贾府始料未及的。也预示着贾府必然败亡。

《红楼梦》里,我们都知道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一损俱损,一荣俱荣。但贾府与林家又何尝不是政治联姻!

我们同样知道,贾元春是贾府富贵兴盛的重要保障。但在贾府统治者的心目中,又何尝不想林家成为贾府兴旺发达的一根支柱?

但林家因为人丁不旺和林如海的早逝,迅速败亡了。只留下了一个“绛珠还泪”的林黛玉。预示着贾府败亡的必然性。

贾府的一招好棋下空了。随之不久就是“元妃省亲”的“烈火烹油,鲜花着锦。” ——贾府自身败亡前的回光返照而已。

假如林家能够开枝散叶,贾敏和林如海没有早死。又假如贾敬担负起了家长的责任,贾宝玉这块石头也起到了“补天”的作用。探花郎林如海从旁助力,贾府的中兴就不是镜花水月、空中楼阁了。

小说揭示了贾府由盛到衰,最后必然灭亡的悲剧命运,但那并非作者心甘情愿的结果。所以有了“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的慨叹。

——贾府的悲剧包含林家的悲剧,林家的衰亡是贾府悲剧的前奏。由此可以清楚明白地知道,贾府为何把自家的姑娘贾敏嫁给林如海。

其他网友回答

强强联合,抱团发展,历来是各种经营中的不二法则。荣国府把小女儿贾敏嫁给林如海,恐怕主要也是这方面的考虑。

首先,从门第角度考虑。

宁荣二府祖宗盛名显赫,曾为皇家出生入死,曾被封为国公,世袭三代。林家祖上曾是侯爵,世袭五代,都是有强大政治背景的家族,这样的联姻符合传统意义上的门当户对,有利于家族之间的抱团发展。

其次,从未来发展考虑。

林家世袭五代以后,本来基业已日趋衰微,不想林如海少年有志,在科考中拔得探花,又撑起了林家祖传基业,后来却是连任兰台大夫、巡盐御史,都是朝廷纪检方面的重要职位,自然前途无量。

而贾家子孙不肖者多,智力、学问皆为平平,发展潜力自然不大,所以,他们将女儿嫁给林如海,多半有些榜下捉婿的味道,看中的是新姑爷的人品和前途。

第三,从联盟法则考虑。

在第四回“葫芦僧乱判葫芦案”中提到了四大家族的显赫家产,他们就是在联姻过程中官商勾结,抱团发展而形成的一个大集团,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可以想见,将贾敏嫁到林家,是他们利益集团的势力范围的扩容模式之一。再说林如海的官职属于纪检范围,对这个大财团来说可能也起到保护伞的作用。

综上所述,无论从家族利益,从人品才气,从门第荣誉,这门婚事都是十分完美的。

贾敏是史老太太最宠爱的女儿,自是不会亏待了她。

其他网友回答

因为林如海个人各方面的条件都特别好,在一众公子王孙中简直是拔尖的佼佼者。

假如你是贾母,自己是一品诰命夫人,老爸是位同宰相的尚书令,娘家有世袭罔替的保龄候爵位;丈夫是二代荣国公,公公是太祖皇帝的心腹宠臣一代荣国公。

你只有一个亲生的宝贝女儿贾敏,自幼养的金尊玉贵,长得是貌若天仙,知书达理,能管家里事,也能吟诗作赋,在家是小公主一般的小姑奶奶,在外是京城贵族圈子里十项全优的大家闺秀。

贾敏十五岁之后还没有订婚,前来荣国府求亲的官媒婆把铁门槛踩的锃亮,除了政敌忠顺王一派之外,上至皇族宗亲,下至四王八公,侯爵伯爵,只要是家里有适龄嫡子的,都想要和荣国府联姻,求娶贾敏为妻。

贾母和贾代善每天应付媒婆都快烦死了,两人面对堆积如山的拜帖挑花了眼,非常头疼,大概情况是这样的:

义忠亲王老千岁家的世子爷想娶贾敏做世子妃,但是世子娇生惯养,唯我独尊,脾气不好,而且不喜欢读书,只喜欢骑马射箭打猎,还不到十八岁已经纳了两个侧妃,八房小妾。

北静王家的世子也来求亲,虽然长得十分俊美,也很有文化,性情温和,但是身子骨不好,风一吹就要倒的状态;

南安郡王家的小儿子看上去不错,人品才华都配的上,可惜是个弟弟,分的家产不如哥哥,一辈子注定没有爵位承袭,捐了个五品官,贾敏嫁给他只能做个一品诰命夫人基本等于做梦;

少年袭爵的东平郡王虽然已经降级为贝勒爷,但是文武全才,英俊不凡,本来是很好的,可惜家里不仅有多事的老太妃,还有一群千刁万恶的大姑子小姑子;

西宁郡王家的次子个人条件也非常棒,可惜家里兄弟太多,大嫂世子妃还是个公主,下面还有七八个弟弟,贾敏嫁过去光是和妯娌相处都能累晕。

镇国公、理国公、齐国公、治国公、修国公、缮国公家的子孙虽然也各有好处,但是也各有缺点,有几个甚至还是青楼的常客,贾珍贾琏的“嫖友”,贾母和贾代善直接把他们全部从候选名单里删除,压根儿不可考虑。

再往下就是世袭罔替的保龄候史家,也就是贾母的娘家,贾母的两个侄子史鼎、史鼐两个,但是贾母还年轻,和史家的联系依然紧密,没必要再亲上做亲,所以也不考虑。

史家之下的门第就和一门二国公的贾家相差太大了,抬头嫁女,低头娶妇,贾母和贾代善根本不可能委屈下嫁贾敏给那些伯爵、子爵的家庭,凡事没有爵位的家庭,在贾母眼里都是普通人家,小门小户的,想娶她的宝贝女儿,没门!

至于伯爵王家,虽然有钱,但是武将出身,充满了暴发户的气质,如今也只剩下一个子爵的爵位,王夫人的庸俗粗鄙贾敏和贾母都十分看不上,于是根本不考虑王子腾、王子胜兄弟两个。

至于薛家那样的商贾人家,想娶贾敏基本上就是痴心妄想,天方夜谭。别说贾敏那么出色,就算她貌若东施,心智不全,也绝轮不到薛家来娶她。贾母可以一辈子养着女儿到老,但决不允许她给家族丢了体面。

就在贾母和贾代善为了女儿的婚事烦恼的时候,一个合适的人选出现了。贾代善在某一次在王公贵族家里参加宴会的时候认识了一个年轻人,他叫林如海。

祖上是前朝贵族,曾匡扶太祖皇帝建邦立业,军功极高,延续了前朝的列侯爵位,本来只袭三代,但是林家历代祖宗都十分谨慎低调,在朝中兢兢业业,家风清白,当今皇帝又额外开恩加袭一代列侯,林如海之父在朝中也任要职。

林如海自幼在京城权贵公子圈里长大,人脉资源很广,和皇上看重的的皇子都是至交好友,本人却丝毫没有半点纨绔习气。

他容貌清俊,性格温和豁达,为人端正不失风雅,博学不乏幽默,温润有礼,文质彬彬,已经快二十岁了,一个小妾通房丫鬟也没有。

更重要的是他喜爱读书,少年时期考上了秀才,不到二十中了举人,马上就要考进士。他聪明机敏,为人机变,又有四代列侯的钟鼎勋贵家世人脉,前途简直不可限量,将来做到宰相都是可以期待的。

林如海的父母都是品性温良谦恭好相处的人(也可能早就没了),也没有兄弟姐妹,嫡系单传,族人也都不多,半点麻烦也没有。贾敏嫁过去就是当家主母大太太,举人娘子,不久之后就是正儿八经的官太太,一品夫人指日可待。

京城里王公贵族家的千金小姐已经有好几家跃跃欲试想要招林如海为女婿,很多达官显贵都准备科考放榜之后榜下捉婿去抢林如海回家成婚。

贾母和贾代善一看,这么十项全优的女婿真是打着灯笼也没地方找去,贾敏嫁给他简直是天作之合,不仅郎才女貌,十分般配,而且婆家内宅简单,贾敏嫁过去半点儿委屈也不会有。

贾家迫切希望武荫勋贵转清流科举,林家就是典型的成功案例,贾敏嫁给林如海,既能投资林如海在朝堂的超大潜力,还能学习林家转型的成功经验,简直是一举三得。

于是,贾母和贾代善先下手为强,在林如海还没考进士的时候就把他招了女婿,林如海家里爵位袭尽,也正需要贾家的人脉资源助力,两下里一拍即合,拜堂成亲。

果然,林如海中了探花郎,春风得意马蹄疾,入翰林院锻炼几年,被擢升为兰台寺大夫,至少也是个二品,所以《红楼梦》的第二回中贾敏才被称为“贾夫人”,清朝只有一二品大员的妻子才才有资格封“夫人”诰命称号。

当林如海交好的皇子登基之后,他又成为皇帝的心腹红人,任命钦差巡盐御史,代天子巡守管理盐政盐务,是一等一的肥差美差,掌握重大国家经济命脉,专门负责给皇帝捞钱。

只不过贾敏和林如海总是生不出儿子,生了个女儿林黛玉还先天不足,体弱多病,夫妻两人都中年早逝,这也都是没法预料的事情。主要是作者为了让林黛玉悲剧,不得不把她的父母都写死而已。

否则,贾敏嫁给林如海,真的是极好至美的婚姻了。

其他网友回答

婚姻从古到今都讲究门当户对,而古时候的官宦人家更注重联姻,像红楼梦里的四大家族“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其很明显的一点就是以联姻的形式进行利益捆绑。像贾母本来是史家的千金小姐嫁给贾代善,这属于贾史联姻,这是老一辈的。至于下面一辈的有王夫人与贾政,属于贾王联姻,薛姨妈与薛公属于薛王联姻。而小一辈的则是王熙凤与贾琏,贾宝玉与薛宝钗,这都属于四大家族内部的联姻。

当然这种联姻的前提是,四大家族内部首先要有待婚的适龄青年,像李纨就非四大家族之内,之所以能嫁给贾珠,首先是四大家族内没有合适的女性可选择,其二则是贾政比较欣赏李纨的家庭背景,虽然门户不大,但属于诗书之家,比较合贾政的心思。

那么贾敏待嫁闺中之际,四大家族内恰好没有合适的男青年;不过我认为更主要的原因在于贾敏自己想找一个才学见识与众不同的郎君。虽然在封建时代属于媒妁之言父母之命,但是父母之命,也要看看女儿的本意,一般情况下是不会委屈了自己的女儿。正如鸳鸯拒婚说“牛不喝水强按头?我不愿意,难道杀我的老子娘不成!”以贾敏之娇贵,贾代善贾母对女儿之宠爱,在婚姻大事上岂有不征求贾敏的意见?如果单从门当户对上来说,当年王孙公子想求贾敏作妻子的应该多了去,毕竟当时贾府正处于鼎盛时期。

所以贾敏选择林如海,首先是自己内心深处想嫁一个才华横溢的郎君,其次是贾代善看重林如海的人品学识,要知道林如海是科举探花,全国公务员考试第三名,真正的“一举成名天下知”的人物。另外林如海的家庭条件虽然不如贾府,然而也是很不错的。文本上写“原来这林如海之祖,曾袭过列侯,虽系钟鼎之家,却亦是书香之族。”从贾敏嫁给林如海也可以看出,贾敏是一个看重人品学识,大于官职富贵的人。所以才会生出林黛玉这样聪慧绝顶,不以世俗功名为念的奇女子。

其他网友回答

《红楼梦》字字珠玑,无随意之笔。我们都知道“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中的“贾”是取“假”的谐音,《红楼梦》中不但有“贾(假)家”,还有“甄(真)家”。假(贾)到真(甄)时真(甄)亦假(贾),这假(贾)即是真(甄),虚(太虚幻境)即是实。曹雪芹的这种“以虚幻喻真实”的写法,就似以喜剧的形式来表达悲剧(另一方面为避清初的文字狱)。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那其他家族的姓氏又有何喻意呢?“史”家,四大家族中,史家位列第二,但在全书中,史家除了贾母与史湘云外,几无其他子嗣再与其他家族有所往来。史湘云尚在襁褓之中,其父母即病故,史家的爵位由其两位叔叔继承。虽还是一门双侯,但其家中财政紧张,一应针线活计都靠史家的女眷们自己做,需节俭度日。其实,也就意味着史家早已没落,已成为历史了。

“史”即有本源之意,四大家族是“一损皆损,一荣皆荣。” 名为“四家”而实为一家。可“史家”已经与其他三大家族没啥来往了,也就是指这个家族的源头已经枯竭了,即意味着“四大家族”早已经成为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末世即将来临。

“王”家,王家既可以喻指王侯富贵之家,但“王”也谐音“亡”。“薛”家,“薛”谐音“雪”,有冬天沉寂之意。从薛姨妈带着薛宝钗、薛蟠进贾府躲避官司,就可知道薛家已经完了,后继无人。薛蟠是位呆霸王,性喜奢侈,只知道斗鸡走马,游山玩水,其家中的一应经济世事,全然不知。薛宝钗虽比较精明,但毕竟是女儿,而且也到了可以出嫁的年纪了。

“薛”(雪)也与全书的结尾相呼应(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贾史王薛”连起来即是说:王侯富贵之家却败亡的真干净!

姑苏林家,书中说道:这林如海之祖,曾袭过列侯,今到如海,业经五世。起初时,只封袭三世,因当今隆恩盛德,远迈前代,额外加恩,至如海之父,又袭了一代;至如海,便从科第出身。虽系钟鼎之家,却亦是书香之族。

也就是说这姑苏林家跟金陵“贾史王薛”四大家族原本也是一样的,其祖上也是公侯。但由于都是“降恩承袭”,至林如海已经没有爵位可承袭了。按历史上,江宁织造的曹家与苏州织造的李家之间的关系。如果说贾史王薛指曹家,那么姑苏林氏就指李家。苏州织造的李煦跟江宁织造的曹家有姻亲关系,且李煦兼管巡盐务(其职在扬州),与林如海为扬州巡盐御史的经历也吻合。

在历史上,曹家与李家也是祸福与共,曹李两家的关系就是小说中“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之间的关系,“一损俱损、一荣俱荣”。而最终也是李家先被查抄(雍正元年),曹家也於随后几年被查抄(雍正五年)。“林”有“双木相依”之意,但“独木难支”。这姑苏“林”家的衰落也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金陵“贾史王薛”四大家族(实为一家)的独木难支。“林”也指树木,最易见盛衰荣枯,曾经门前车如流水,可最终树倒猢狲散。


您可能感兴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