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知识

人体测量一般包括(人体测量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

人体工程学中静态人体测量和动态人体测量各包括哪些测量内容?

人体测量数据包括两类:

人体构造尺寸—静态尺寸 分立姿和坐姿,如身高、上臂长、前臂长、肩宽等。

人体功能尺寸—动态尺寸 肢体活动范围、角度、距离。

静态测量参数虽然可以解决不少工业产品造型设计中的有关人体尺度的问题,但是人在操纵设备或从事某种作业时并不是静止不动的,而大部分时间是处于活动状态的。人体的动作形态是相当复杂而又变化万千,从坐、卧、立、蹲、跳、旋转、行走等等都会显示出不同形态所具有的不同尺度和不同的空间需求。从产品设计的角度来看,合理地依据人体一定姿态下的肌肉、骨骼的结构来设计,能调整人的体力损耗、减少肌肉的疲劳,从而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

因此,人们关心的是以不同姿势工作时手、脚能活动的范围。动态测量参数的主要内容包括:肢体的活动范围;肢体的出力范围;人体动作的灵活性和准确性三个方面的内容。

PS:你几班的啊o(∩_∩)o 哈哈

如何测量人体尺寸

肩宽:身体站直,手臂自然下垂,用软尺贴身测量双肩顶点间的距离;胸围:身体站直,将软尺经过胸部最高点水平测量一圈;下胸围:身体站直,将软尺绕胸部最底部一圈;腰围:肚脐上2cm,将软尺贴身测量一圈;下腰围:在腰部位置,将软尺贴身测量一圈;臀围:双腿靠拢站直,将软尺经臀部最高点水平测量一圈;领围:低头时摸到颈后最突出点,将软尺经过该点及喉结下方测量一圈;臂围:上臂自然下垂,将软尺绕上臂最粗处一圈;臂长:身体站直,手臂自然下垂,测量肩顶点到手腕的长度;腿外长度:身体站直,与肚脐水平找到盆骨点,自盆骨点沿大腿外侧量至外脚踝处;大腿围:将软尺贴身绕大腿最粗处一圈;小腿围:将软尺贴身绕小腿最粗处一圈。

示波器测量人体电压

用手摸示波器探头会有波形产生,人体是一个导体,类似一根天线,会感应出许多杂波,因示波器的输入阻抗较高,因此这些杂波加在探头上,电压仍较高,自然会显出波形来,但基本上波形是杂乱无章的,这和数字万用表一样,把档位打在2V档,用手摸表笔,若显示电压不为0,而打到电流档,则不会有有感应电压出现。

测量人体的 肩宽跟胸围该用什么尺子最适合

  • 测量人体的 肩宽跟胸围该用什么尺子最适合
  • 卷尺啦!

我用电笔站在绝缘体上去测量火线,为什么电笔灯还亮呢,不是通过人体和大地导通吗

  • 用电笔

怎样看人体测量温度?比如测量体位不同,如温度计放在舌头下丶或液窝下,戓肛门处,怎么看?是不是计数据

  • 怎样看人体测量温度?比如测量体位不同,如温度计放在舌头下丶或液窝下,戓肛门处,怎么看?是不是计数据不一样?有加了戓减少?
  • 温度不一样的,腋下36.1-37.4都是正常的

毕业设计课题是“人体身高及平衡测量电路设计”可是网上没有相关资料,现在要做开题报告

  • 谁能帮忙找下相关资料,等好心人·
  • 亲,这个我可以的哦

反映营养和健康状况的常用人体测量指标有哪些?其判定标准是什么?

  • RT
  • 生长发育的形态指标是指身体及其各部分在形态上可测出的各种量度(如长、宽、围度以及重量等),最重要和常用的形态指标是体重和身高。接下来,代表长度的还有坐高、手长、足长、上肢长、下肢长;代表宽度的有肩宽、骨盆宽、胸廓横径和前后径;代表围度的有头围、胸围、上臂围、大腿围、小腿围;代表营养状况的有皮褶厚度。 1.体重体重是指人体的总重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儿童的骨骼、肌肉、皮下脂肪和内脏重量及其增长的综合情况,也作为计算药量的重要依据。与身高相结合可用以评价机体的营养状况和体型特点。正常足月新生儿出生体重平均为3千克左右,出生后3—4个月体重达6千克左右,1岁时达9千克。1岁内婴儿的体重可按以下公式估算: 1—6个月 体重(千克)≈出生体重(千克)+月龄×0.7 kg 7—12个月 体重(千克)≈6 kg+月龄×0.25 kg 2岁时,儿童体重平均为12千克左右,此后平均每年增加2千克,故2—10岁儿童的体重可按下式估算:体重(千克)≈年龄×2+8 定期测量体重可了解儿童的生长发育状况和营养状况,并作为指导儿童喂养及早期发现疾病的依据。测量前应排完大小便、赤脚、只穿背心短裤。测量须使用专门的人体测量杠杆秤,站或蹲在秤台中央。1月以内的婴儿用特制的婴儿磅秤,让儿童卧于秤盘中进行测量。使用前先校正零点,测量误差不得超过0.1千克。用体重评价儿童的营养状况时一般用两种方法:①按年龄的体重。按儿童年龄分组,用体重的均值作为标准,以均值±10 %作为正常范围,大于l0%为超重,大于20%以上为肥胖;相反,小于10%为轻度营养不良,小于20%一40%为中度营养不良,小于40%以上为重度营养不良。②按身长(身高)的体重。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用不同数值的身长(身高)所应有的体重为基准,不分年龄和性别,用百分位数法列表,使用时按照儿童的身长(身高)值查出标准体重,如果所测儿童的体重位于第20百分位数到第80百分位数之间,说明该儿童的体重属正常范围。 2.身是(身高) 身长是指人体站立时颅顶到脚跟的垂直高度,是最基本的形态指标之一,常被用以表示全身生长的水平和速度。身高方面表现的个体差异,比体重所表现的更大。身高方面的异常,大多由于先天性的骨骼发育异常与内分泌疾病所致。与出生时的身长相比,1周岁时的身长约为1.5倍,4岁时为2倍。2岁以后,儿童的平均身高可按下面公式估算:身高≈(年龄×5)+75厘米 3岁以下的儿童可用量床测身长(卧位时颅顶点到脚跟的垂直长度);3岁以上的儿童可用身高计测身高(站立时,颅顶点到脚跟的垂直高度)。在使用身高计测量儿童身高时,受测儿童脱去鞋帽,取立正姿势鹣立在身高计的底板上,上肢自然下垂,足跟并拢,足尖分开。足跟、骶骨部和肩胛间三点靠在身高尺上,躯干自然地挺直,两眼平视前方,头部保持正直。测量者将滑测板轻压受测者头顶,测量者的眼睛与滑测板呈水平位。读数时,以厘米为单位,至小数点后1位。 3.坐高(顶臀长) 坐高是坐位时从颅顶点至臀部接触底座平面的垂直高度,可表示躯干的生长情况,与身高比较时可说明下肢与躯干的比例关系。 3岁以下儿童应卧位测量顶臀长。婴幼儿平卧于量板上,使之身体伸直、两腿并拢,用两手将儿童头贴紧固定于正中位置。测量者左手将儿童两脚提起,使小腿与大腿成直角,右手将活动板贴住臀部,测得值即为顶臀长。 3岁以上儿童坐位测量,称坐高。受测儿童坐于高度相宜的矮凳上,先令其身躯前倾,骶部紧贴至尺或墙壁,然后坐直,对头、肩的位置与测身高时相同,两大腿伸面与身躯成直角而与地面平行,且两腿靠拢,两足平放在地面,足尖向前。测量者以手移动滑测板轻压颅顶点后进行读数。读数时以厘米为单位,至小数点后1位。 4.头围头围能反映颅和脑的大小以及发育情况,是判断大脑发育障碍,如脑积水、头小畸形等的主要诊断依据。儿童出生时,头围已达到成人头围的65%左右,10岁时则达到成人头围的95%以上。新生儿头围平均值为34 cm,1周岁时为45 cm,2周岁时为47 cm,3~4岁共增长1.5 cm,以后增长得更少。所以对头围的监测在出生后头2年尤为重要。测量头围时,测量者面对儿童,将布卷尺的始端固定于眉间最突出点,然后环绕头围,经过枕骨粗隆,再向眉间围拢,卷尺在头两侧的水平要一致。读数时,以厘米为单位,至小数点后1位。 5.胸围胸围表示胸廓的容积以及胸部骨骼、胸肌、背肌和脂肪层的发育情况,并在一定程度上表明身体形态及呼吸器官的发育状况,以及体育运动的效果。出生时,胸围为32 cm左右,儿童的平均胸围在出生后的第一年增加12 cm,速度最快;第二年增加3 cml以后每年约增加1 cm。测量胸围时,3岁以下的儿童取卧位,3岁以上取立位,均不取坐位。要让儿童的呼吸处于平静状态下再测量胸围。在取立位测量时,受测者自然站立,两足分开与肩同宽,双肩放松,两上肢自然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