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百科

正本清源说“歙砚”

歙砚,又名龙尾砚,中国四大名砚之一,因其原产地为古歙州(古歙州,所辖地域为今黄山市、绩溪、歙县、婺源等县城,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年),改歙州为徽州)而得名。歙砚产于古歙州,这是没有争议的事实,但是它具体原产于古歙州的哪个县,后世却有不少误解。本文以实地考证和历史典籍记载为依据,带领大家翻开历史的画卷,一起来探寻真正的歙砚之“源”。
歙砚的发源地,婺源龙尾砚山(吴玉民摄)
一、歙砚的诞生史
宋唐积《歙州砚谱》载:“婺源砚。在唐开元中,猎人叶氏逐兽至长城里,见叠石如城垒状,莹洁可爱,因携以归,刊粗成砚,温润大过端溪。後数世,叶氏诸孙持以与令。令爱之,访得匠手斵为砚,由是山下始传。至南唐,元宗精意翰墨,歙守又献砚并荐砚工李少微,国主嘉之,擢为砚官,今(令?)石工周仝师之,尔後匠者增益颇多。今全最髙年,能道昔时事,并召少微孙明(今家济源)。访伪诰不获,传多如此。今山下叶氏繁息几数百户,乃猎者之孙。”另宋洪迈的《歙砚谱》,载:“唐开元中,叶姓猎人逐兽至长城里(注:长城里,婺源古行政区名,在今龙尾山一带),见叠石如城,莹洁可爱,携归成砚,自是歙砚名闻天下。”
由上述可知,歙砚始于唐代。相传唐代开元年间,一位叶姓猎人追赶野兽,进入人迹罕至、草木丰茂的婺源龙尾山。他见山上的石头光洁如玉,晶莹可爱,便拣了一块携至家中,并请石匠艺人雕琢成砚。后经人试用,发现该砚温润质宜,研墨生辉,此砚便由此一时名震天下。后来,他的子孙又把这方歙砚辗转献给了歙州令,如获至宝的歙州令又把它当作贡品,进贡皇上,遂令皇上龙颜大悦、爱不释手,从此,歙砚的名气广传天下。
据此可证,在唐开元之前婺源就开采歙石,用于制作歙砚了,歙砚的历史至少已有1200多年了。

二、歙砚的产地
在信息如此发达的今天,人们望文生义的以为歙砚产于歙县,着实是一种误解,且看古人的实地考察:
1.著名诗人、书法家黄庭坚,为探得一方好砚,不畏艰辛,专程前往婺源龙尾山,并写下著名的《砚山行》:“新安出城二百里,走峰奔岳如斗蚁。陆不通车水不舟,步步穿云到龙尾”。
2.欧阳修同样对歙砚颇有研究,在”砚谱”中论:“歙砚出于龙尾溪,其石坚劲,大抵多发墨,故前世多用之。以金星为贵,其石理数微粗,……。”
3.宋代唐积《歙州砚谱》中直接把歙州砚称作婺源砚。
4.宋代大书法家米芾的《砚史》记载歙砚这一节时,直接把"歙砚婺源石"来作这一节的标题。
5.苏东坡《龙尾砚歌》云:“黄琮白琥天不惜,顾恐贪夫死怀璧。君看龙尾岂石材,玉德金声寓于石。”
6.明代李日华在《六砚斋笔记》:“端溪未行,婺石称首,至今唐垂世者,龙尾也。”直接把“婺源”代"歙砚”之名。
7.清代乾隆间吴梅颠(歙县人)《徽歙竹枝诗》写道:“砚名以歙歙无之,龙尾山原在武溪。溪在婺源州统歙,砚乃名歙名歙迷。”
8.清末民初的许承尧(歙县人)《歙事闲谭》记道:“歙砚出歙州龙尾山武溪,今婺源地,以唐改新安郡为歙州得名。”
··············
此外各个朝代的地方志也有明确的记载:
宋人在《新安志》中关于新安(歙州以前称谓)物产中砚的记载,开篇即道"歙石出于龙尾溪"。
明代《徽州府志》中徽州物产中砚的记载:"出婺源龙尾山武溪……"。
清代康熙版和光绪版《婺源县志》皆记载:"砚出七都龙尾……"。
··············
三、歙砚历史上的制砚名村及古遗存
前文所述的歙砚产地婺源龙尾山,“高二百仞,周三十里。”位于婺源县溪头乡[古万安乡]境内,延伸于相邻的浙源乡和大畈镇,依山而居的村庄有溪头、砚山、外庄、大畈、济溪等,这一带也就是歙砚的故乡。
歙砚古济源坑和济源村遗址
从宋代《歙州砚谱》记载:砚务官李少微孙“李明(今家济源)”,和“匠手第九:县城,三姓、四家、一十一人……
灵属里,一姓、三家、六人:…………
容里济口,三姓、四人:…………
到目前为止从砚山、济源村等遗址发掘出大量宋代以来的制砚遗石,由此可见,宋代歙砚制作的作坊都在婺源,分别为婺源县城、溪头砚山、大畈济口和济溪济源(又称砚山底)。这些古遗石信息量很大,对纠正人们对歙砚的错误认知来说意义重大。
2015年砚山村发现的大量古凿痕
2016年至2017年7月,婺源济源村济源古坑发现达量宋代制砚古遗石
四、歙砚历史上的制砚名工
自唐开元年间,至今一千二百多年里,歙砚创作史不乏创作巨匠,如李少微、周仝、李明、杨全、叶瓖、汪复庆、汪培玉、汪律森等就是各个时期的杰出代表;此外,《歙州砚谱·匠手》中还载:"縣城,三姓、四家、一十一人:劉大,名福誠;第三;第四;第五;第六。周四,名全,年七十;周二,名進誠;周小四;周三,名進昌。劉二,無官名。朱三,名明。靈屬里,一姓、三家、六人:戴二,名義和;第三;第五;第六。戴大,名文宗。戴四,名義誠。大容里濟口,三姓、四人:方七,名守宗;男,慶子。胡三,名嵩興。汪大,號汪王二。"
当然还有许许多多的砚工却没有留下姓名,但传承下来的一方方精美的歙砚,却还在述说着砚工们共同创造和传承的辉煌的歙砚文化。
著名砚工。新安(古歙州)人,原名汪少微,生卒不详。南唐时期,歙砚大受宠遇,中主李景精意翰墨,宝重歙石,专门在歙州设置了砚务,召汪少微为九品砚务官,并赐国姓"李"(后主李煜对歙砚极为推崇,把歙砚、澄心堂纸、李廷硅墨三者称为天下冠),他所琢龙尾歙砚,专供当时皇帝赏玩。少微自用两座砚山,在宋代,为大书法家米芾所收藏,就是著名的宝晋斋砚山和海岳庵砚山。
周仝,生卒不详,《歙州砚谱》载:"至南唐,元宗精意翰墨,歙守又獻硯并斲硯工李少微,國主嘉之,擢為硯官,今(令?)石工周仝師之,爾後匠者增益頗多。今仝最髙年,能道昔時事,并召少微孫明(今家濟源)"周仝和李少微的孙子李明一起成为李少微的得意助手,同享砚坛。
李明,生卒不详,北宋著名砚工,砚务官李少微孙,婺源济源人。《歙州砚谱》载:"今仝最髙年,能道昔時事,并召少微孫明(今家濟源)"。
杨全,元代著名砚工,婺源人,生卒不详。《赠砚工杨全》、《再赠砚工杨全》是元代诗人方回(歙县人)到婺源访歙砚所作诗词。
叶瓖,明代琢砚家,婺源外庄人。《婺源县志》称其“琢者日拙而识砚材者尤鲜。瓖巧悟天授,制多独创,精妙绝伦,数得异材于古残石堆中,至今诸工皆师其琢”。
汪复庆,婺源砚山人,清代琢砚家,能以古法制砚,生卒不详。《四巧工传》云:”复庆,本古法,尤善度材骣然奏刀,迹浑象脱,能就石理而得模形,异样天成,素质弥焕,不假雕琢而边幅整严,可谓善矣。”
汪培玉(1860—1944),字韫辉,号谷如。婺源人。同治元年(1862)随父桂亮从婺源迁徽城。承父业,搜寻古歙砚,先仿造,后创新,在歙砚上精雕人物、花卉、动物图案和格言,价倍素砚,爱者争购。在徽城开设“汪兴”店,又挂牌“翰香室砚庄”,主营歙砚,兼营宣纸、报纸。其珍品在商业部和巴拿马博览会均获奖。工隶、篆书,擅篆刻,有印谱两册存世。
汪律森,祖籍江西婺源,曾祖父汪桂亮、祖父汪培玉都是砚雕名工。善制仿古砚,刀法流畅,线条洗炼准确,不留刀痕。代表作有’历代砚式’、仿古鼎式砚’等。他是歙砚恢复时专业制砚第一人,其弟子有方见尘、曹阶铭、程苏禄等歙县第一代有师承的制砚人。
六、歙州、歙县、婺源之间的关系
歙州,即徽州,位于安徽省南部、新安江上游,所辖地域为今黄山市、绩溪、歙县、婺源等县城,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年),改歙州为徽州。
婺源,隶属于古徽州。歙砚诞生于婺源,歙石因产于婺源龙尾山下溪涧为最优,歙砚因此又被称为龙尾砚。在歙砚创作历史上,婺源歙砚名师人才辈出,终使歙砚名扬天下。
歙县,古徽州府治所在地,今为安徽省黄山市下属县。在歙砚复兴的过程中,歙县受婺源歙砚的文化感染,也参到歙砚的制作中,对歙砚的复兴也做出巨大的贡献。
胡中泰先生提供
回到歙砚诞生的时代唐开元年间,歙州辖歙县、黟县、绩溪、祁门、休宁和婺源六县,从那时起一千多年来,从现存的官方(指1949年前)修志及历代名家之言来看,没有发现一次明确记载歙砚产自歙县,相信米芾、欧阳修等大家在写歙砚时也不会忽略这么重要的一笔吧。
七、现代歙砚的复兴
1963年2月,婺源和歙县组织俞逸仙、胡灶苟、钱泥寿、凌齐武等人,成立了砚石探察小组,进入婺源龙尾山寻找砚石。探察小组发现,当地大部分群众对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龙尾砚坑竟一无所知,无奈只能根据史料记载大致确定了砚坑的方位,又经当地政府邀集乡里老人回忆,终于在一位六十余岁的退休教师江义宝的指点帮助下,历时三余月,终于找到了带有金星、眉纹、水波罗纹等石品的砚石。5月份试采,同年10月,恢复开采后的第一方金星砚制作成功,停产近两百年的歙砚从此获得新生。
1964年5月,新华社报道了“歙砚正式恢复生产”的消息;
1975年,婺源县成立了龙尾砚厂;
1977年前后,歙县成立了歙县工艺厂(又名安徽歙砚厂);
1984年,大畈公社成立了“大畈鱼子砚厂”;
1991年,婺源县又成立了婺源工艺厂。
其中发展最快的是大畈村和砚山村,特别是大畈的砚雕业从无到有,凭借济源坑丰富的砚石资源,以大畈村为中心及周边几个村庄的歙砚作坊,如雨后春笋般的发展,已经逐渐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
特别强调的是,在歙砚复兴的过程中,砚雕世家汪律森(祖籍婺源人)及其弟子(包括方见尘、程苏禄、曹阶民等),改刻歙砚的艺人胡震龙、胡和春等一批老艺人,婺源最早恢复制砚的王涧石、胡中泰,以及大畈汪春炎、汪永忠、俞怀元等老一辈制砚人,为歙砚的传承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七,芙蓉峰、龙尾山、罗纹山、武溪、济山、济源地理图解
芙蓉峰,在县东八十五里,高几千余仞,周三十余里。古人以水源论脉,龙尾山、罗纹山、济山、济源皆属婺源芙蓉峰余脉。即歙砚发脉于芙蓉峰。
从以上历史和地理考证看,现在有些人望文生义地将歙砚称为“歙县歙砚”,着实是不恰当的,这可能和徽州一府六县的历史变更导致婺源划归江西管辖有关,也可能是地区对歙砚的利益之争的结果。
从歙砚文化和历史角度来看,歙砚产地和歙砚技艺制作地是两个概念。在古代,歙砚技艺制作地只有婺源一处,现在,除了婺源,还有黄山市和歙县。而歙砚的产地,就如同说一个人的祖籍地一样,只有一个地方,就是婺源了。
当然,不可否认,现代歙县作为歙砚技艺重要的制作地之一,和婺源一样极大地推动了现代歙砚的传承和发展,也涌现出了很多技艺非凡的砚雕师。
综上所述,我们可对歙砚做如下定义:歙砚全称歙州砚,又称婺源砚、龙尾砚,产自婺源龙尾山,是中国四大名砚之一。迄今已有一千二百六十多年的历史。歙石即婺源石,也就是龙尾石。当然,虽然相对准确,但也不尽精确,希望大家多提宝贵意见。
今天我们本着对历史负责的态度,还原歙砚祖籍地的历史真相,为歙砚“正本清源”,这不仅是对歙砚本身的尊重,也是对歙砚文化的广大爱好者负责。
本文很多素材来自胡中泰先生的书籍和本人的修改意见。
文章主笔:寒山(汪鸿欣)、王剑辉、潘彦、吴日生
参与修改者:汪春炎、俞怀元、汪永忠、吴锦华、吴五林、汪健新、李云鹤、吴贵生、裘国平、汪秀萍、吴玉民、吴荣开、浸歙(汪建社)、吴华锋、俞健林、程德林、吴振开等。
感谢众多参与者为这篇文章付出的努力!
如果你有好的题材,欢迎给砚迹投稿,投稿方式可以直接联系主编:whj771021800
想看到更多好文,请关注砚迹公众号:
主编二维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