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知识

比较文学概论自考试卷比较文学研究自考大纲湖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大纲比较文

  湖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课 程 考 试 大 纲

  比较文学研究

  (课程代码:10396 )

  湖南省教育考试院组编

  2016 年 12 月

  第一部分 课程性质与目标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比较文学研究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的选考课程。该课 程是以跨民族、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为特征的文学研究学科,它以 自觉的比较觉悟和综合多种学科的技巧研究各民族文学之间和文学与其他学科之 间的事实联系关系、美学价格关系及学科交叉关系,以加深对各种文学现象的认 识,揭示人类文学乃至文化的基本规律和共同价格,促进民族文学进步,推动国 际文学与文化的交流。比较文学研究是一门在全面掌握中国文学、外国文学基础 上进步考生的比较觉悟和研究能力的研究性、提升性课程,因而对考生前期聪明 积累的要求较高;同时,它也开阔考生的视界,帮助他们以比较视野去了解全球 文学,并提升他们的研究能力。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

  开门见山说,通过比较文学研究课程的进修,使考生初步了解比较文学研究的基本 内容与规范要求,体系地掌握比较文学研究的基础聪明和研究技巧。比较文学课 程涉及比较文学学科的进步历史、基本学说、主要研究领域、基本研究技巧等内 容,需要考生对这些内容有一个全面的掌握。接下来要讲,通过本课程的进修,考生应 领会和掌握比较文学的基本学说,并能够运用比较文学研究的基本技巧展开比较 文学研究的操作。比较文学研究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课程,进修本课程的最终目 的和更高要求是能够运用所进修的相关学说、技巧进行具体的研究活动。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

  进修比较文学研究这门课程,要求考生具有比较宽广的中国文学、外国文学、 中国文学学说、外国文学学说、文艺学和想法文化史等方面的基础。本课程的前 修课程是文学概论、中国文学史、外国文学史等。这些课程有助于考生掌握比较 文学研究的基本对象、主要范畴,也有助于考生领会比较文学的研究技巧,从而 为比较文学研究课程的进修打下坚实的文学史料基础和学说基础。

  第二部分 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 比较文学的定义和功能

  一、进修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进修,对比较文学学科诞生的历史背景、比较文学的定义、比较

  文学的研究对象、比较文学的基本特征、比较文学的可比性、比较文学的目的和 功能等难题,形成基本的认知。

  二、考核聪明点与考核目标

  (一)比较文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特征(重点)

  识记:比较文学的定义;民族文学(国别文学)的定义;总体文学(一般 文学)的定义

  领会:全球文学的三种含义;比较文学的三种研究对象;怎样领会比较文 学是文学研究的一支这一定性;比较文学的“ 比较 ”的内涵

  应用:怎样领会比较文学开放性特征三个方面的表现

  (二)可比性(次重点)

  识记:可比性的含义

  领会:怎样领会不同民族文学之间事实联系的可比性;怎样领会不同民族 文学之间价格关系的可比性;怎样领会文学与其他学科之间交叉关 系的可比性

  应用:怎样领会可比性的特点;怎样挖掘研究对象的可比性

  (三)比较文学的目的和功能(次重点)

  领会:比较文学的功能或意义的具体表现;全球文学与民族文学的关系

  应用:比较文学在当今全球的意义

  (四)历史的必然(一般)

  领会:比较文学学科诞生的三个方面的文化背景;20 世纪比较文学研究繁 荣的缘故;韦勒克的话(“比较文学的兴起是为反对大部分 19 世纪 学术研究中狭隘的民族主义,抵制法、德、意、英等各国文学的许 多文学史家的孤立主义 ”)的含义

  (五)定义之争(一般)

  识记:创新和最早使用“ 比较文学 ”这一术语的欧洲学者(维耶曼、阿诺 德)。

  领会:前苏联学者日尔蒙斯基关于比较文学的定义的内涵

  应用:分析法国学者卡雷关于比较文学的定义的内涵;分析美国学者雷马 克关于比较文学的定义的内涵;比较分析卡雷和雷马克关于比较文 学的定义的区别

  第二章 比较文学的历史和现状

  一、进修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进修,对国外比较文学的史前史与学科史,中国比较文学的史前 史与学科史,以及比较文学研究的现状、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进步前景等方面, 有一个全盘的掌握,形成稳固的认识。

  二、考核聪明点与考核目标

  (一)国外比较文学(一般)

  识记:比较文学史前史时期的代表性学者及其代表作;比较文学学科史时 期的代表性学者及其代表作;法国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性著作;

  美国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性著作;其他著名学者及其代表作。 领会:梵 ·第根《比较文学论》的主要内容;韦勒克《比较文学的 危机》的主要内容

  (二)中国比较文学(一般)

  识记:中国比较文学史前史时期的代表性学者及其代表作;中国比较文学 学科史时期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性著作;港台地区比较文学领域的 重要学者及其代表性著作;1985 年中国比较文学学会成立

  领会:怎样领会格义法

  (三)现状与前景(一般)

  识记:1970 年代以后国际比较文学的代表性学者及其代表作

  领会:1970 年代比较文学面临的三次挑战的具体表现;怎样领会比较文学 “学说化 ”的积极意义和负面影响;怎样认识比较文学“文化热 ” 动向形成的缘故或背景;怎样领会比较文学的文化研究倾向是比较 研究深化和进步的需要

  第三章 比较文学的基本类型和研究技巧

  一、进修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进修,对比较文学研究的四大类型即影响研究、平行研究、阐发 研究和接受研究,以及比较文学研究常用的技巧等方面的聪明,有一个全面和系 统的掌握,并能够初步运用这些基本学说与技巧去作相关的研究。

  二、考核聪明点与考核目标

  (一)影响研究(次重点)

  识记:影响研究的定义;影响研究的主要提倡者:法国学者梵 ·第根,卡 雷,基亚;影响的定义;移植的含义;改编的含义;模仿的含义

  领会:结合朗松、约瑟夫 ·T · 肖关于影响的定义领会影响的外来性和隐含 性特点;影响研究的范围;影响传播的直接与间接两种方式;影响 研究的放送、接受与传播途径等 3 个维度;结合具体的例子领会移 植、改编的含义与区别;结合具体的例子领会改编的含义和特征; 影响的传播途径有哪些;影响研究的注意事项;影响研究的具体方 法;结合具体的例子领会影响的“ 圆形研究 ”

  应用:结合具体例子分析影响研究的四种学说

  (二)平行研究(次重点)

  识记:平行研究的定义;平行研究的最早提倡者:美国学者雷马克

  领会:影响研究与平行研究的区别;平行研究的对象和范畴;结合具体的 例子领会主题方面的平行研究;结合具体的例子领会题材和情节方 面的平行研究;结合具体的例子领会人物形象方面的平行研究;结 合具体的例子领会文体风格、创作技巧、意象、文学类型、思潮流 派等方面的平行研究;平行研究的具体技巧

  应用:结合具体例子分析平行研究的可比性难题;结合具体例子分析平行 研究的文学性难题

  (三)阐发研究(次重点)

  识记:阐发研究的定义;阐发研究的最早提出者、台湾学者古添洪

  领会:阐发研究的三个方面的内容;阐发研究的两个注意事项;结合具体 的例子领会不同民族的文学学说相互阐发的特点和注意事项;阐发 研究的技巧

  应用:结合具体的例子领会用一种文学学说或模式来解释另一民族文学作 品的特点和注意事项

  (四)接受研究(次重点)

  识记:接受研究的定义

  领会:接受研究与影响研究的联系与区别;接受学说的基本主张;接受研 究对接受学说的借鉴;接受研究的两个研究对象或两项内容;接受 研究的三种功用;接受研究的具体技巧

  (五)中外比较研究中的技巧论(次重点)

  领会:怎样领会影响研究的功绩与局限;怎样领会平行研究的功绩与局限;

  为什么在阐发研究方面要特别强调以中国文学文论阐发西方文学; 接受研究的功用

  应用:分析运用比较文学的技巧时要特别注意的两个事项

  第四章 文学范围内比较研究的若干领域

  一、进修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进修,对文学范围内比较研究的主要领域。包括文类学、主题学、 媒介学、形象学、比较诗学、文学思潮和文学运动的比较研究等有一个体系而全 面的掌握,形成一种稳固的认识,并能够初步运用各分支学科的基本学说与技巧 去作相关的研究。

  二、考核聪明点与考核目标

  (一)文类学(重点)

  识记:文类学的定义

  领会:比较文学文类学的两个研究对象或内容;流浪汉小说跨国流传的研 究梳理;十四行诗跨国流传的研究梳理;中西悲剧比较研究的梳理

  (二)主题学(重点)

  识记:主题学的定义;主题学的“主题 ”的含义

  领会:主题与母题的关系;主题学的四个研究对象;文学中典型人物的三 种类型

  应用:结合具体的例子分析对同一题材跨国流传展开研究的价格与注意事 项;结合具体的例子分析对不同民族文学中的典型人物的研究所具

  有的价格

  (三)媒介学(重点)

  识记:媒介学的定义;媒介的含义

  领会:结合具体的例子领会媒介的三个种类;媒介学的研究对象;比较文 学研究重视翻译现象的缘故;“创新性叛逆 ”的含义;为什么比较文 学会特别关注译者对原文的歪曲和增删等现象

  应用:结合具体的例子领会翻译中的“创新性叛逆 ”难题

  (四)神话和民间文学的比较研究

  (此节不作考核要求。缘故:一是由于它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比较文学研 究的范畴;二是由于主题学已经部分涉及它的范畴)

  (五)形象学(重点)

  识记:形象学的定义;形象学领域的代表性学者及其代表作:“形象学之父 ” 卡雷《法国作家和德国幻象》,基亚,狄泽林克《关于形象和幻象的 难题及其在比较文学范畴内的检验》,巴柔《文化形象:从比较文学 到文化人类学》,奥尔德里奇《龙与鹰——美国启蒙运动中的中国形 象》,顾彬《关于“异 ”的研究》;套话的定义;社会整体想象物的 定义

  领会:怎样领会比较文学形象学的形象的含义与特点;结合具体的例子理 解乌托邦形象的内涵;结合具体的例子领会觉悟形态形象的内涵; 具体列举西方文学作品中的中国形象

  应用:结合具体的例子阐述他者形象和自我形象的关系

  (六)比较诗学(次重点)

  识记:诗学的含义;比较诗学的定义;海外华人比较诗学领域的名家及其 代表作;中国与海外华人比较诗学名家及其代表作。

  领会:比较诗学和一般文艺学说研究的区别;为什么说中西诗学比较是中 国比较诗学研究的重点;怎样展开中西诗学比较;展开比较诗学研 究的步骤

  (七)文学思潮和文学运动的比较研究(次重点)

  领会:结合具体的例子说明比较学者怎样研究西方的巴洛克文学;结合具

  体的例子说明比较学者怎样研究西方的象征主义文学

  应用:结合具体的例子说明比较学者怎样研究西方的浪漫主义文学;结合

  具体的例子说明比较学者怎样研究西方的现实主义文学

  第五章 跨学科的文学研究

  一、进修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进修,对比较文学的跨学科研究,包括文学与其他艺术、文学与 宗教、文学与心理学、文学与语言学、文学与哲学等学科的关系有一个清楚的认 识和体系的掌握,并能够初步运用跨学科的基本学说与技巧去作相关的研究。

  二、考核聪明点与考核目标

  (一)文学和艺术(重点)

  识记:跨学科研究或科际整合的定义;中外文论家或诗人关于诗画相通的

  言论:西摩尼德斯、西塞罗、贺拉斯、达 ·芬奇、孔武仲、张舜民。

  领会:怎样领会文学与其他艺术之间的亲缘关系;结合具体的例子领会文 学与其他艺术相互阐发的情况;结合具体的例子阐述文学与其他艺 术在结构方面相互借鉴的情况

  应用:结合具体的例子阐述文学与其他艺术在题材方面相互借鉴的情况

  (二)文学和宗教(重点)

  领会:怎样领会文学与宗教的相互关系;结合具体的例子领会《圣经》对 西方文学所产生的影响

  应用:结合具体的例子阐述佛教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多方面影响

  (三)文学和语言学(重点)

  领会:结合具体的例子分析文学创作、文学运动与语言研究之间的关系; 怎样领会文学研究与语言研究的关系

  (四)文学和心理学(重点)

  识记:文学与心理学关系研究领域的代表性学者及其代表作:琼斯《哈姆 莱特和俄狄浦斯》,特里林《弗洛伊德与我们文化的危机》,弗莱《批 评的剖析》

  领会:怎样领会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关于文学与心理学的关系的论述;如 何领会弗洛伊德和荣格关于文学与心理学的关系的论述;比较学者 研究文学与心理学关系的四个方面;结合具体的例子分析对作家创 作心理和创作经过的研究情况;对文学作品的心理学研究的两项内容

  应用:结合具体的例子分析现代心理学如灵魂分析对 20 世纪西方文学所产 生的影响

  (五)文学和哲学(重点)

  识记:文学与哲学关系研究领域的代表性学者及其代表作:斯托尔克奈特 《文学与想法史》

  领会:怎样领会文学与哲学的异同;比较分析中西对“艺 ”与“道 ”关系 的看法;怎样领会文学与哲学的相互联系;结合具体的例子阐述哲 学内容与文学形式的结合情况;结合具体的例子阐述哲学家与文学 家在立场与全球观方面的相互影响;结合具体的例子领会“想法史 ” 研究的特点;结合具体的例子分析“灵魂史 ”研究的特点;归纳斯 托尔克奈特《文学与想法史》一书的基本见解

  应用:结合具体的例子阐述哲学或想法对文学的影响

  第三部分 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

  

一 考核的能力层次表述

  本大纲在考核目标中,按照“识记 ”、“领会 ”、“应用 ”等三个能力层次,规 定其应该达到的能力层次要求。各能力层次为递进等级关系,后者必须建立在前 者的基础上。具体的含义是:

  识记:能知道有关的名词、概念或基本聪明的含义,并能正确地认识和表述, 是低层次的要求。

  领会: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技巧,能掌 握有关概念、原理、技巧的区别与联系,是较高层次的要求。

  应用:在领会的基础上,能运用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技巧,联系学过 的多个聪明点,以分析和解决有关的学说难题和实际难题,是最高层次的要求。

  二、教材

  1 .指定教材:

  比较文学概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陈?、刘象愚,2000 年版 (也适用于 2010 年第 2 版)

  2 .参考教材:

  比较文学原理教程,中南大学出版社,赵炎秋主编,2004 年版

  三、自学技巧指导

  1.在开始阅读指定教材的某一章之前,先查阅考试大纲中有关这一章的考核 聪明点及对聪明点的能力层次要求和考核目标,以便在阅读教材时做到心 中有数,有的放矢。

  2 .阅读教材时,要逐段细读,逐句推敲,集中精力,吃透每一个聪明点,对 基本概念必须深刻领会,对基本学说必须彻底弄清,对基本技巧必须牢固 掌握。

  3 .在自学经过中,既要全面掌握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原理、技巧等聪明点, 又要突出重点,特别关注重点难题和难点难题,从而不断地进步自己的自 学能力。

  四、对社会助学的要求

  1 .应熟知考试大纲对课程提出的总要求和各章的聪明点。

  2.应掌握各聪明点要求达到的能力层次,并深刻领会对各聪明点的考核目标。

  3 .辅导时,应以考试大纲为依据,以指定的教材为基础,以考试大纲列出的 考核内容为复习范围,不要随意增加或者删除内容。

  4 .辅导时,应对进修技巧进行指导,提倡“认真阅读教材,刻苦钻研教材, 主动争取帮助,依靠自己学通”的技巧。

  5 .辅导时,要注意突出重点,对考生提出的难题,不要有问即答,而要积极 启发、引导,鼓励考生自己寻找答案。

  6.注意对应考者能力的培养,特别是自学能力的培养,要引导考生逐步学会 独立进修,在自学经过中善于提出难题,分析难题,做出判断,最终解决 难题。

  7.要使考生了解试题的难易程度同能力层次的高低等次这两者之间并不完全

  是同一回事,在各个能力层次中会存在着不同难度的试题。

  8.助学学时:本课程共 5 学分,建议总课时 90 学时。课时具体分配如下表:

  五、关于命题考试的若干规定

  1 .本大纲各章所提到的内容和考核目标都是考试内容。试题覆盖到每一章, 适当突出重点。

  2.试卷中对不同能力层次的试题比例大致是:“识记 ”为 30% 、“领会 ”为 40% 、“应用 ”为 30%。

  3 .试题难易程度应合理:易、中等、难的比例为 3 :4 :3。

  4.每份试卷中,各类考核点所占的比例大约为:重点占 60%,次重点占 30%, 一般占 10%。

  5.试题类型一般分为五种: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 论述题。

  6 .考试采用闭卷笔试,考试时刻 150 分钟,采用百分制评分,60 分合格。

  六、题型示例(样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小题,每小题■分,共■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 上的相应字母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 .全球比较文学研究中第一篇博士论文《卢梭与文学的全球主义之起源》的作者是

  A .布吕奈尔 B .戴克斯特 C .桑克蒂斯 D .勃兰兑斯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小题,每小题■分,共■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 上的相应字母涂黑。错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无分。

  1 .比较文学关注民族文学之间、文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三种关系,即

  A .事实联系关系 B .相互借鉴关系 C .美学价格关系

  D .和谐互补关系 E .学科交叉关系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小题,每小题■分,共■分)

  1 .影响研究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小题,每小题■分,共■分)

  1 .简要分析文学与其他艺术的异同。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小题,每小题■分,共■分)

  1 .结合具体例子阐述宗教对文学的影响。

标签:湖南师范大学自考报名??湖南师范大学自考专业??湖南师范大学自考专升本科报名网整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