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元,成本差异率为2%,那单位的实际成本是几许
该公式在会计核算中特别重要,它体现了实际成本与规划成本之间的差异程度。通过这个差异率,还能计算出实际成本,其计算公式为:实际成本 = 规划成本 (1 + 差异率)。例如,某材料规划成本为100元,差异率为5%,那么实际成本 = 100 (1 + 5%) = 105元。
成本差异率的定义:成本差异率,亦称材料成本差异分配率,是用于反映材料实际成本与规划成本之间差异程度的指标。它通过计算材料成本差异额与材料规划成本的比例得出。成本差异率的计算公式:材料成本差异分配率 =/× 100%其中,材料成本差异额 = 实际成本 规划成本。
实际成本为14000元,那么差异率为-67%,表明成本控制效果良好。相反,如果实际成本为16000元,差异率为133%,则说明成本控制存在一定的难题,需要进一步分析缘故并采取措施。说到底,掌握规划成本和差异率的计算技巧,能够帮助企业管理者更好地进行成本控制和预算管理,进步企业的经济效益。
…规划成本为60000元,材料成本差异率为-2%。会计分录
例如,某企业基本生产车间5月份领用一批低值易耗品,规划成本6000元,材料成本差异率为-2%,采用一次摊销法摊销。
月末材料成本差异分配率 = 本月领用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为:产品生产领用 = 1500×100×0.25% = 375元,生产单位一般消耗 = 500×100×0.25% = 125元,厂部领用 = 1200×100×0.25% = 300元,合计800元。
代入公式计算得出本月材料成本差异率为-14000/700000,即-2%。接着,根据计算结局,本月发出材料应承担的成本差异为发出材料的规划成本与材料成本差异的乘积,即500000(-2%)=-10000。在领用原材料时,会计分录为:借:生产成本 500000, :原材料 500000。
规划成本法下,材料成本差异=实际成本-规划成本,如果实际成本大于规划成本,则属于超支差异,反之属于节约差异。
实际成本=规划成本+材料成本差异。结转领用材料应负担的材料成本差异,实际成本大于规划成本的,借记“项目”, 记“材料成本差异”;实际成本小于规划成本的差异,做相反的会计分录。
然而,后来的会计制度改变了,红字需要记录在借方。因此,同样的情况下的分录应该是:借:生产成本 97000, :周转材料—包装物 100000,材料成本差异 3000(蓝字)。这里,蓝字表示正差异,意味着材料成本高于预期。这种变化主要是为了更好地反映实际成本与规划成本之间的差异,以及更清晰地展示节约或超支的情况。
规划成本4200,材料成本差异率2%,成本4200(1+2%),其中的(1+2%)是…
由于销售的6084元,为含税价,需换算为不含税价,6084÷(1+17%)=5200元,即为销售收入。该材料的成本差异率为2%,即为实际成本比规划成本超支2%,因此实际成本为4200×(1+2%)=4284元 由此计算出该批材料的收益=5200-4284=916元。
材料成本差异率=(期初材料成本差异+本期购进材料成本差异)/(期初规划成本+本期购进规划成本)100%。材料成本差异借方:表示购进时候的超支差异,领用的时候分摊的节约差异。材料成本差异 方:表示购进时候的节约差异,领用的时候分摊的超支差异。
材料成本差异率的计算公式为:(期初材料成本差异+本期购进材料成本差异)/(期初规划成本+本期购进规划成本)100%。通过这个公式,企业可以清晰地看到材料成本的实际波动情况,并与规划成本进行对比分析。在计算材料成本差异率的基础上,企业还需要计算发出材料和结存材料的材料成本差异。
材料成本差异率是指材料成本差异额与材料规划成本的比例,通常用百分比表示。材料成本差异额,是指材料的实际成本和规划成本之间的差额。正数表示超支差额率,负数表示节约差额率。
实际成本的计算公式为:实际成本 = 规划成本×(1 + 差异率) 。下面内容是具体推理经过:明确材料成本差异的关系:材料成本差异是指实际成本与规划成本之间的差额,即实际成本 – 规划成本 = 材料成本差异。计算材料成本差异率:材料成本差异率的计算公式为材料成本差异率 = 材料成本差异÷规划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