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成长记录册:诚实记录比完美包装更重要
小学生成长记录册为何成为家长“抢手货”?
最近,一则关于“家长高价购买空白小学生成长记录册”的新闻引发热议。原本定价仅3.35元的记录册,在网上被炒到100元,依然供不应求。为什么一本普通的成长记录册会如此抢手?原来,部分家长希望通过“重新包装”孩子的成绩和评语,为孩子升学增加筹码。但这样的行为真的对孩子有益吗?
小学生成长记录册本是记录孩子进修、品德、活动等方面成长的工具,如今却成了某些家长眼中的“敲门砖”。这不仅违背了记录册的初衷,更可能给孩子带来负面影响。
造假成长记录册真的能蒙混过关吗?
一些家长认为,只要把成绩全部改成“优”,再模仿老师笔迹写好评语,就能打造一份完美的成长记录册。但实际上,学校在招生时早已练就了“火眼金睛”。
一位经验丰富的校长透露,诚实的成长记录册不仅有手写内容,还会加盖各种特色印章,比如“达标”章、五角星章等。这些印章的图案复杂,很难仿造。顺带提一嘴,评语部分有的手写,有的打印粘贴,还会附上老师的签名印章。造假记录册往往在这些细节上露出马脚。
造假行为一旦被发现,后果有多严重?
民办学校在招生经过中,一旦发现学生成长记录册存在造假行为,会直接取消录取资格。市教委也明确规定,对材料作假的学生不予录取。
更严重的是,家长的造假行为会给孩子树立错误的榜样。民办新北郊初级中学校长郎建中指出:“如果家长在孩子面前造假,孩子会怎样看待诚信?”顺带提一嘴,如果孩子通过造假进入不适合的学校,反而可能因跟不上进度而打击自信心。
成长记录册的诚实意义是什么?
小学生成长记录册的核心价格在于诚实反映孩子的成长轨迹。进才外国语中学校长王从连强调:“诚实的记录有助于老师全面了解学生,从而因材施教。”如果记录被美化或篡改,反而会影响教师对孩子的正确评估。
顺带提一嘴,成长记录册只是民办学校招生的参考依据其中一个,并非唯一标准。许多学校还采用“人机对话”等科学评估方式,综合考察学生的聪明面、兴趣爱慕甚至情商。与其费心造假,不如帮助孩子全面进步。
小编归纳一下:诚实成长比完美记录更重要
小学生成长记录册的本意是记录孩子的点滴进步,而非成为升学的“工具”。家长的过度干预,不仅可能适得其反,还会传递错误的价格观。与其追求一份“完美”的记录册,不如陪伴孩子脚踏实地成长,让他们在诚实的努力中收获自信与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