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百科

「 永康乡愁 」应坚: 鼓王前传

永康乡愁|第521期
开阅见喜
点击上方播放键即可观看欢庆锣鼓吹打乐
永康乡愁丨投稿邮箱
(932670871@qq.com)
鼓 王 前 传
一枝菊花凌寒开

陈加斌 短散文三则
作者 应坚| 整编 维维
2021年新年元旦,一早醒来看手机,见《永康乡愁》公众号发布了新年问候视频——一段热闹喜庆名为《欢庆锣鼓》的吹打乐。离乡四十载,多年未闻如此浓郁的地方曲调,十几个群众演员以婺剧传统锣鼓为主,配多支唢呐吹奏。先是大鼓擂动,引出先锋长号吹响,接着两个“冲头”后“龙宫曲”,再转火炮锣出。乐曲编排也很见匠心,《春节序曲》之后,带出《八月桂花遍地开》,中间用婺剧曲牌《花头台》“水仙子”一段过渡,最后用“大过埸”快奏,尾声“冲头”结束。演到酣处,十几位群众演员似乎化身成千军万马,舞台上一时万马奔腾杀声阵阵,山摇地动撼人魂魄。看得动情听得入神,一时间不由情动于衷眼眶湿润,乡音乡韵,久违了!
鼓乐表演如此饱满精湛,即使放眼全国也属高端精品,看一遍不过瘾,我又按下了重播键。这回看出了一点门道,全长6分46秒串多支民间乐曲于一身的长篇鼓乐,无论开场、中场、结尾,不同乐曲乐器的间奏、独奏、齐奏,大小鼓的鼓点快慢松紧乃至演员情绪的收放拿捏,全部由舞台中间一个身穿绿袍的演员掌控。他一身灵动,为全场枢纽,一双鼓锤上下翻飞,忽轻忽重,忽紧忽慢,时而小鼓叮咚,随之大鼓跌宕,忽而婉转低徊,忽而振聋发聩,酣畅淋漓,醍醐灌顶,真是快哉快哉!
我再定睛仔细一看,哎呀!这不是传福哥吗?刹那间,五十年前的往事拂去尘埃扑面而来……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当时的永康人民小学以在校学生为班底,排演出了全本的现代京剧《沙家浜》。
小学生演京剧在当时不算稀罕事,每个班都成立有毛泽东思想宣传队,三五个文艺骨干就可以拉出一支小分队上街表演京剧片段,什么《智斗》、《都有一颗红亮的心》,八岁的孩子都毫不怯场张嘴就来。不过,演出全本京剧样板戏,全永康唯人民小学独一份。
演京剧需要乐队伴奏,小学生难堪此任。担任导演的音乐老师黄绍良在永康县城里搜罗了一遍,组建了一支由企业工人文艺骨干为班底的业余京剧伴奏乐队。记得有来自木器厂的咸挺进,他拉大提琴。三弦是陈子严,应虎东拉革胡,金永建打大小锣,周明击铙钹,还有一些人记不清了。
(左)鼓王传福当年巜沙家浜》剧照
京剧伴奏有两件乐器缺一不可,那是鼓板。鼓板实为檀板和单皮鼓,因系一人掌控,合称为鼓板。每逢文武戏一开场,拉过门必定先由鼓板开道,因此敲鼓版者实际就是乐队的指挥。随着剧情进展,文武戏随时变换,乐队要根据人物的唱腔刚柔与情绪节奏的高低错落,将各自手中的乐器配合得恰到好处,这绝非易事。此时敲鼓板的必定是全场灵魂,他居中调度掌控全场,一举手一投足直接决定着伴奏效果的成败。
鼓板由电动工具厂的传福掌控,他20岁左右,年轻清瘦却十分老道,身上似乎有一种天生的艺术气质。首先,主打是一副檀板,鼓签是他的指挥棒,面对着一只中间微凹的圆形板鼓,敲击起来吧嗒吧嗒脆响。旁边有大小双鼓,鼓边挂着吊镲、夹板和碰铃,随着剧情变化进展,他随时要改换手里的家伙来烘托剧情渲染气氛。像《智斗》一场中,阿庆嫂扔砖入湖假扮有人跳水时,一时间砖头入水声、人声、脚步声、吆喝声、枪声等,这些效果都要通过乐器的不同搭配模拟出来。此时传福稳坐中军一丝不乱,手边的乐器随时听他调遣。但点睛之笔还是手中那两支类似交响乐队指挥棒的鼓签,大家手里的乐器和全场节奏就集于传福一身,他浑身灵动,似乎装满了机关,关键时刻一家伙敲下去,顷刻之间鼓乐齐鸣各呈异彩……
我当年年纪最小,在剧组里演小兵跑龙套,因戏份少,走了两个过场就没事干了。我最喜欢站在乐队旁边,看着传福手中的鼓签,看他眼神的调度和手势的挥洒,他就像一个指挥若定的将军,在百万军中横刀立马纵横驰骋。指东打西指南打北,居中调度纹丝不乱,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太帅呆了!
《沙家浜》剧组当年在永康剧院首演轰动县城,随后开始在城乡巡回演出,几年间我们走遍了附近的厂矿乡镇,所到之处搭戏台亮汽灯风光无限。但天下没有不散的戏,几年后剧组解散,我也小学毕业上了初中。此时县城盛行街头游行,凡有最新指示或者遇到什么庆祝活动,县城里都要举行盛大集会,集会前一律组织从下街到上街的盛大循环游行。游行队伍一眼望不到头,一般红旗阵打头,随之锣鼓阵紧跟,最前面的一辆架子车上通常是一面牛皮大鼓,我几乎每次都能在车上看到传福,那是他的当家位置,他威风凛凛一身白衣短打,头上扎着红巾,手持两个包扎着红缎子的鼓锤,鼓锤上下翻飞,眼前红绸飞舞,传福威风八面尽显英雄风采。东东隆冬锵——东东隆冬锵,东东隆冬锵冬锵——东东隆冬锵——那个场面,那个年代,传福的鼓声声震八荒,直把人们擂得心旌摇动,浑身滚烫,群情振奋,热血沸腾……而传福抢占鳌头风采八面,成为名副其实的鼓王。

记得有段时间,永康剧院里还经常有安全用电文艺专场演出,在县城里这也是难得的文艺活动,每次演出剧院都被热情观众挤得水泄不通。演员全部用家乡方言演出,有各种相声、小品、快板、短剧,内容不外乎一些因用电不当发生的家庭与村场各类趣事,语言诙谐情节生动有趣,把场下观众逗得哈哈大笑。这些演出我几乎一场不落,而每次都能在台上看见传福,他不单单是敲鼓,说相声、打快板、演小品他样样能来,全场灵魂非他莫属。后来粉碎四人帮县城大游行时我还在街头见过传福点狮子,那可是永康独门非遗绝技,对此拙著《七十年代小城忆旧》里有过详细的描绘,有兴趣的读者可找来一看,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如今时移世易,全民追捧京剧样板戏以及往昔那种动辄全民空巷上街游行的热闹场面已一去不复返了。不过我坚信,年轻时的鼓王传福一定有很多人还记得,他的鼓声总会萦绕在老一辈人们的脑海里挥之不去。对于我,任何时候只要想起,东东隆冬锵——东东隆冬锵,东东隆冬锵冬锵——东东隆冬锵的节奏就会瞬间飞出耳膜。我真没想到,五十年后,我还能在舞台上重新见到传福哥的风采,如今他该迈向古稀之年了吧?可他仍旧如此精神矍铄,他的鼓艺甚至更加炉火纯青,激情四溢!我觉得他非常了不起,在舞台上一个眼神,一个鼓点,甚至一个敲击节奏,都能瞬间制造出千军万马!更重要的是,他能瞬间点燃异乡游子的乡愁!
鼓声振奋,鼓点昂扬,真庆幸鼓王仍在,他没有隐退,依旧驰骋沙场……
写作是表达情感,分享是表示关爱。如果你喜欢,请分享给你的朋友吧!
公众号托管代运营|策划|排版|推文/广告合作请?13506797066 (微信同号)
作者简介|应坚,男,1961年出生。幼居北方,1970年随父母迁回祖籍永康,读完小学及初高中。1979年永康高考文科状元,1983年毕业于华东师大中文系,先后从事中文教学和新闻采编工作。近几年开始文学创作,出版有《七十年代小城忆旧》《琐窗闲记》和诗集《心梦想》(合著)。
寻常日子有趣过
更多精彩关注永康乡愁视频号
更多精彩关注永康乡愁公众微平台
仕女如云嬉下塔 宝严寺散记 | 项瑞英
大家共话乡愁(第1期)
应坚 || 画山墨韵总关情——徐芽冬印象
沈治林:村里的爆米花老人
永康乡愁发给你的新年问候!
永康乡愁文化影创广告商务合作?13506797066
▼点击“阅读原文”,链接更多精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