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百科

吕荣辰、吕桂香:?我爱我家 | 宁古塔作家网

我爱我家
文 / 吕荣辰 吕桂香
兄弟姐妹同根生和睦相处情融融谁有困难都帮扶同舟共济家和兴惟俭持家年年有铺张坐食山也空赡养父母儿尽责日必三躬把孝行书能启智儿孙读勤学励志振家声尊老爱幼守国法恭让乡邻免诉讼为恶勿作多善举至孝厚德立门庭
这是我2010年农历11月21日在父亲去世22天之后,含泪写家下的和谐家训。当然,这也是最后的定稿篇,初稿也是经过了多次增删修改,最后在2013年末才脱稿的。 2009年农历12月21日和2010年农历10月29日,母亲和父亲先后去世。母亲87岁,父亲83岁。可以说在农村二老也算是高寿了。 我兄弟姐妹七人,除了姐姐,我还有一个弟弟,四个妹妹。兄弟姐妹之间血浓于水的手足亲情根深蒂固,岁月多变亲情依旧。长这么大,从来沒有吵过架、没有红过脸。现在父母过世了,这兄弟姐妹会不会还像从前那样团结?会不会散心了、各过各的日子去了?谁要有了困难,还能不能互相帮助,共度难关呢?父母在,儿心安。现在父母走了,再也没有了父母日常笑脸相迎的问寒问暖,少了至亲至爱的关怀,像极了天上断线的风筝,可怕的是各自飘摇各自散啊。
(作者家人和父亲在一起)
作为老大哥,我就是在这种担心的情况下,才萌生了写一个和谐家训的想法,用以传承家庭多年形成的好家风、好传统,稳定住这个大家庭的人心。 事实证明,我的这种担心是多余的。当年的弟妹们也都长大成人了。在孝敬公婆的事情上,事无巨细、尽心尽力。在处理亲戚朋友的关系方面,在与乡邻乡亲的为人处事,待人接物方面,都非常谦和,有着良好的口碑,和很好的诚信!兄弟姐妹之间也因为没有了父母的庇护,更加相亲相爱,互相照顾,团结一心了。这种血浓于水的手足亲情,在方方面面彰显的淋漓尽致,成为下一代学习的楷模! 这个和谐家训写好后,我女儿吕时琦帮我设计了图样画面,在复印社花钱打印了七八份。2014年春节过后,我在装裱店,作了镜框在家里挂了起来。这一年的春节过后不久,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节目就在街头用采访观众的形式,推出了家风是什么的节目,正好和我作家训的目的不谋而合。为此,大庆晚报还以此进行了报道宣传,这也更加让我认识到了家风家训的重要意义和所在的价值。 我热爱这个充滿正能量、有着好家风的家庭,也是有原因的。父母一生老实本份,不善言辞且家教很严,对我们兄弟姐妹影响很大。记得小时候因为弟兄姐妹多,难免皮淘,无论谁做错了什么事,母亲就会喊:谁谁你过来、过来让我打两下。因为错了,也只能乖乖的走到母亲跟前,而母亲可不会真的狠打,只会装狠的照着我们的屁股轻拍两下,不痛不痒。这样做也是告诉你,你做了错事,就要乖乖认错,甘心受过,背负你该承受的结果,以示教育。直到现在,我有时回家探亲,街坊上的老邻居见到我还会笑着学我母亲:荣辰,你过来、过来让我打两下。这样的场景,恍若母爱亲情的再现。这时我就会从心中感受到父母的良苦用心和家教的作用。 家事处处是故事,家事也件件有精神。我也为有父母的这种,正确的家教方法感到幸运。正是这种好的家教,让我们兄弟姐妹才有了正确的是人生观,遇到事情能拿的起放的下。我写这个家训的目的,说到底,也是这种家教家风的延续和传承。 记得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我们家那时有九口人。父母为改变家庭贫穷的生活状况,整天任劳任怨不辞辛苦地,毫无怨言地拼搏着,奋斗着,吃尽了苦头,流尽了血汗。时代的落后,导致了国民的贫穷,你就是拼死拼活的一年干下来,不说劳累,就是全家的温饱问题,在那个年代,也是国民头疼的头等大事。现在还记得,我家因为没钱,就两年没买过买盐吃,做饭就用腌过咸菜的水,还得省着用,最后盐水用完了,硬是吃了二十多天不加盐的粗茶淡饭。所以单靠在生产队上挣的有限的工分,是保障不了一家人的一日三餐的!看着一群孩子吃不饱饭,个个饿的瘦骨伶仃,出于无奈,母亲也曾去到外村给我们讨过饭吃。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母亲在生我姐姐的时候,在月子里下地做活做的早,没有养好身体,受风得了病。常年肚大如鼓,干不了重活,一天活动下来,腿就肿的老高,一按一个坑起不来。憋涨的难受,又没钱买药吃,只好每天晚上躺下以后,让妹妹们用棒槌给她敲敲腿,来缓解身体的不适。为了自己的孩子能有口饭吃,年轻的母亲,就拖着那样一副病歪歪的身体,还出去给孩子们讨饭吃,那该是怎样的无助和心酸啊!不为人母,体会不透母爱的伟大。母爱的伟大在于,有多少孩子就有多少爱。每个孩子,在外人眼里都是很普通的凡人,而看在母亲的眼里却都是自己的心肝宝贝。母亲用她自己的特有方式,诠释着母性的光辉和伟大。 父母的过人之处,还源于自身的深明大义、通情达理。我父母并不因为家里生活困难,而让孩子们过早的去农田劳动。而是自己默默的付出,默默的承受,毅然决然的把七个孩子,都送进学校读书识字,学习文化知识。深知知识能改变命运的道理。在那个落后年代,能做到这一点,真是难能可贵的。不让孩子上学,让大孩子在家带孩子、帮忙做家务的父母也是有的。这辈子能有幸做父母的孩子,真的感到很幸福。之所以讴歌我父母的伟大,拥有不同于常人的胸怀,是有事实为依据的。六六年,闹文化大革命的时候,我正在上中学。受运动的影响,有的学校就陆陆续续的停课了,我就想退学回来劳动,帮父母干活养家。可父母说啥都不同意,给我耐心讲道理,讲没文化的可怕和不便,说啥也不让我退学。也是在父母的坚持下,我才有幸读完了高中。所以说,我们能有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来源于父母眼光的长远。感谢父母,感恩父母,没有父母高瞻远瞩的目光、无私无畏的付出,就没有我们现在的精彩人生!! 日子的艰辛,生活的重担压在父母身上,整日在生产队劳作,一年忙死忙活干下来,还超支呢。超支的意思就是,你干了一年,年底一算工钱,你家出的工少,吃饭的人多,还得向队里倒贴钱。因为你家出的工,不够你家人一年的消费。为了改变家庭生活条件,父亲花钱买了一台旧织布机,给别人家加工织布。为了不影响家人休息,就在院子里挖了一个地窨子,每天上午和下午挣工分,中午和晚上舍不得休息,就坐在那辆旧织布机上,一脚一脚的,咔哒咔哒的踩着那笨重的老式织布机,日复日、天复天重复着那种单调的声音,帮乡亲们织布换钱或者换工分。记忆里,母亲整天都是坐在纺车前,手摇着那辆旧纺车,一圈一圈嗡嗡嗡嗡的,不是纺棉花拉线线,就是打缠织布机上用的线梭子。摇着的是全家人的衣食住行、生活温饱。织布需要计算,不同颜色的线子,能织成方块或者条纹的布匹。这就需要有比较精确的计算,才能织出需要的结果。而这精确的计算,都是由没上过学、不识字的母亲来完成。常年在生产队当会计的父亲,却算不了这些数字规则。哈哈,我母亲聪明吧!再后来,弟妹们长大了,双辰弟和妹妹们都学会了织布,每天在吃了饭,利用上学前的时间,抓紧下去织会布才走呢。小小年纪就知道替父母分忧了.每天天还没亮姐姐就早早起来了,去到几十米外的乡亲家挑水。要把家里盛水的大水瓮灌满,供全家人一天的做饭洗涮用。五六十年代,人们吃水都是自己挖的水井。因为水脉浅,挖不深就有水,挖十几米深的圆坑水就够吃了。四周用砖砌上来,中间有水,叫吃水井。上边架上辘轳,辘轳上缠上绳子,绑上水桶从井里往上摇水吃。因为铁器很稀缺,都是用好多木块拼在一起,外边用铁箍箍起来,盛水打水用。木桶要经常保持湿润才不漏水,也就非常沉了。别看姐姐非常消瘦,每天都是咬牙用扁担,先把水瓮挑满水了,再去生产队上劳动挣工分。 不挣工分就没有饭吃。针线活就只能晚上做了。因为国家还没有发展经济,大人孩子的所有穿戴,全靠家中女人们手工缝制,家家如此。每天吃了晚饭,姐妹们把一根很长很长的,弯好的高粱秸秆,穿插在房顶的椽子缝中,把不亮的煤油灯,挂在秸秆上的小钉上,借着微弱的灯光,围坐在一起飞针走线,赶做全家人的单衣、棉衣、单鞋、棉鞋,鞋垫等穿戴用品。豆大点的小火苗,摇曳的是全家人的温暖大计!看着一针一线手工缝衣服太费时间了,六五年,父亲咬牙借钱买了一台缝纫机。也是我们全队三十五户人家唯一的一台缝纫机器。之所以记得清楚,是这台缝纫机和我老妹年龄一般大。当年十九岁的姐姐,踏着这台缝纫机,为改变家庭成员的穿衣状况和生活状况,立下了汗马功劳。
(病中的姐姐吕荣珍)姐姐心灵手巧,小小年纪又会裁剪、又会缝纫,而且做活又快又好。全队上的乡亲们都愿意找姐姐帮忙。能省去她们不少时间。都不白做,有给工分的有给钱的。给别人裁一件衣服挣一角钱,做一件衣服能挣四角钱。为了乡亲们方便,也为了挣钱养家,姐姐就经常熬夜给人家做衣服。尤其是一到腊月要过年了,姐姐会更忙,都是整夜整夜熬通宵。不熬通宵做不出来,赶不上人家新年穿不行啊。小年三十的晚上,才熬夜做自己家人的衣服。别人家的要先做,我们家人的能赶上新年穿就行了。就这样没白天没黑夜的,透支着身体和父母共同挑起养家的大梁,照顾着全家九口人的生活起居。羸弱的身体承受的是,大过旁人的繁忙的体力劳作,在忙忙碌碌中度过了那种艰苦岁月! 对于姐姐为家庭的付出,我们大家有目共睹,没齿难忘。遗憾的是,还没等享受到家庭弟兄姊妹的报答,就出嫁走了。所幸的是懂得感恩的妹妹们,对姐姐家以后的帮忙和照顾,也让姐姐感受到了来自亲人们的关怀和温暖! 七几年,姐姐胃出血,在石家庄住院,姐夫陪护。因为姐夫是个打铁的庄稼汉,吃的非常多,家人一是心疼他在医院吃不饱饭,也是牵挂在住院的姐姐,双辰弟和妹妹桂菊,就隔三差五的骑自行车,去医院给他送母亲炸的麻糖吃,麻糖也就是油条。因此住院期间,都是我家送一篮子麻糖吃两天;他家再送一篮子吃两天,这样就省了买饭吃的钱。那时候没有汽车,往返石家庄全靠自行车代步,从家里到医院因为着急,百八十里的路程,他俩只用不到两个小时就可以到达,完了往回走还得再骑俩小时。弟弟妹妹们不知道这样跑了多少趟,才熬过了那个急人又揪心的年代。
(姐姐吕荣珍)八几年的医院和现在没得比,医疗设备差不说,也没有大的血液库存来存血。在八八年,二妹桂兰生女儿大出血,怎么都止不住,把医院库存的血液用完了还是不行。输的快流的快。那时候,虽然医院驻有专业的输血队员,但当时输血队员也没在。病人危急啊,妹妹的脸色都成白纸了,嘴唇成黄色的了,闭着眼睛,就跟死人一样,只有微弱的呼吸,表示还存有微弱的生命体征。真是命悬一线、危在旦夕。闻讯而来的乡亲,和一家一院的亲的、叔伯的、哥哥嫂子弟弟妹妹们,谁见了谁都哭。听说没血了都争先恐后验血型,无奈都不合适。因此都认为没救了,这下必死无疑,个个都眼含泪水,止不住的抽噎。这时,我伯伯家的五香嫂子,也就是善文的母亲,见我母亲虽然眼睛通红,却没有哭,就纳闷了,问我母亲,婶子孩子都没救了,你怎么不哭呢?我母亲说,我哭有什么用?有哭的时间,还不如想办法救她里。母亲就找人去问医院的领导,找输血队员。院领导说,输血队员离这几百里地呢,就是赶也需要时间,恐怕赶不上救人。母亲说你们只管联系,往回调吧,我们想办法拖延时间。 就这样,坚强的母亲,一边站在自己女儿床前躬着背红着眼,一捧一捧的给女儿收拾流出来的鲜血,一边指挥着医院采取救人措施!妹妹吕桂菊当时也是刚产过女儿,正在哺乳期间,身体也不是很壮实,血型吻合,为了姐姐就毅然和妹夫李振平,及时的把自己的鲜血无偿的献给了二妹。给输血队的到来赢得了时间,赢得了时间,就赢得了生命。要不人们常说,时间就是生命,这话真是一点都不假,非常确切。实话实说,当时她们义和庄的人们都知道人不行了,都在村口桥头上站了好多人,等着看往回拉死了的人呢。据说当时输了他俩的血液还是不行。大姐夫验了血型也匹配,就赶紧喝了红糖水,撸起袖子二话不说,就把止血带扎起来要献血,刚要扎抽血的针管,输血队也赶过来了。父亲验了血型也匹配,年龄大了医生把他排在最后,不到紧要关头就先不用。当时小妹桂香验了血型也匹配,因为有身孕在身,医生不建议她献血,可是担心血液不够用,她就一直陪在医院不肯离开。谁让回家都不回,一直坚持在医院等着备用自己的血液。心心念念想的是,假如因抽血保不住孩子也认了,孩子以后可以再生。可眼前姐姐大难当头,不能不救必须要救。亲人的力量在死神面前表现的强大无畏,是妹妹,妹夫硬是把二妹妹吕桂兰从死神手里夺了回来,成就了一个完整的家庭。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场于死神争夺生命的过程中,若没有母亲临危不乱的镇定指挥。及时想法采取措施,就打不赢这场生死交恶。也就酿成了两个家庭的离散悲剧。所以,妹子能从鬼门关口捡回一条命,母亲的功劳功不可没。这光是母爱的伟大,是不行的,是母亲具有的英明才智,在关键时刻闪现的耀眼光辉,成为两个家庭温暖的曙光!! 就是发生了这么大的生死攸关的事情,也瞞着我,不让我知道。说我一家人在外地工作,单位能不能请下假是个事,坐火车也得好几天。离家四千多里的路程,不是想回来就能回来的。那时的火车还没有提速。也不像现在这样方便。咱们一个大家庭,在家的兄弟姐妹人多,有什么事只要团结一心,互帮互助就能度过难关,不能事事都告诉他,让他回不来瞎着急。 确实,因为离家太远,回家的次数屈指可数。照顾父母的责任就落在了我弟弟的身上。姐姐和三个妹妹婚后都嫁到了外村,剩下了老妹子吕桂香在本村安家。离父母较近,和我弟弟照顾年老后的父母。给父母理发、洗澡、洗涮、剪指甲等这些日常小事都是日必亲躬。老年的父母,尿失禁,每天几次的尿裤子,每天换、每天洗,每天洗、每天换,日复日、天复天管理着二老的生活起居。虽然嫁到外村的姐姐和三个妹妹离父母远了点,但他们的心和父母一点都沒变远。这反而更让她们挂念父母平时的生活。大妹妹吕桂珍,常常是扔下家庭,守着父母一住就是半月、二十天、一个俩月的照顾。姐姐荣珍、二妹桂兰、三妹桂菊,虽然离不开家,也经常是把父母接到自己家里,一住也是一个俩月的床前尽孝。给父母拆洗被褥、拆洗棉衣服。要不就是姐妹们隔三五天,就拿上鸡蛋和营养品去看望父母。她们这样对我说,咱家弟兄姊妹多,姐妹们都嫁走了,你也不在家,父母老了、不能自理了,也不能老让二哥二嫂他们自己管老人。人家也是一大家子人家呢,家里地里不少事,虽然二哥二嫂没有说过怨言,但是父母在那个缺吃少穿的年代,把我们拉扯大不容易,现在父母需要照顾了,姐妹们谁能管就管管吧。给父母尽尽孝心是应该的,不说谁该管谁不该管的,量力而为,父母也不是你弟兄俩个的,我们也是父母一把屎一把尿拉扯大的孩子。你走那么远,也不能让你和我们一齐一比的管,你就放心吧,这么多儿女总不能让老人受了罪、遭了难。就这样,在孝敬和照顾父母的问题上,可以说我一点责任都没有尽到,而家人们对我一点怨言都没有,无论有什么困难,都不告诉我,也从没有向我伸手要过一分钱! (大妹桂珍和两个小外?)
不光是姐妹好,妹夫们也一个赛一个的好,以前农活忙的时候,妹妹、妹夫们都会上父母家帮忙,春种、夏锄,秋收都是大家帮忙。姐夫是个打铁的庄稼汉,吃的多,力气大。老妹给我讲,记得有年秋天,姐夫和弟弟两个去地里往回收棉花柴,半亩地的棉花柴拔下来,捆了好大好大一个捆子,弟弟看着都发愁。这可咋整啊,在一旁愁得束手无策,吸溜吸溜的不知道该咋办。姐夫说,你看我的吧,他就跪到地上,让弟弟上后面给他往背上用力抬着,他才能艰难的背起来。凭着一股子蛮力,姐夫硬是从闸北地里,也就是现在高速公路收费站那里,一步一步把半亩地的棉花柴一次性的背了回来。那时候穷啊,没有车子拉,老远里人们都以为是车子推着呢。等走近了,才看到一个小山丘下面原来是人的两条腿在挪动啊!真是惊呆了路人,慕煞了乡邻。啧啧:看人家的姑爷,干活真是不含糊,一人干的活能顶别人家仨人!
(三妹桂菊和家人)三妹夫杨二狗也是力大过人。小妹说,那年麦收季节,二狗妹夫给父母往房上扛麦子,那才是无人能比无人能及呢。大家都知道,那时候装麦子都是用家里织的布袋条子,比现在的编织袋装的多。因为它更长,一布袋子能装一百五十斤吧。人家二狗妹夫,肩上扛上一布袋条子,胳肢窝里再夹上一编织袋子蹭蹭的就上房了,那家伙用现在的话说,老帅老帅了!哈哈!!
(帮姐家收秋)姐姐家种的地比较多,有贫瘠的沙滩地,还有土质比较好的称作好地,沙滩地和好地加起来共计有不到二十亩,跟前只有一个女儿。早几年女儿还小,需要上学。那时候每年的收秋过夏,都少不了兄弟姐妹们的身影,她家的沙滩上,好地里,妹夫们也是撒过汗水,出过力的。帮忙给姐姐家割麦子,打场,在麦垅里猫腰种玉米,收玉米,玉米上房装圈。甚至收花生的时候整天在地里,坐在大太阳底下爆晒着,一粒一粒的撸摘花生,就是中午也不回去吃饭。而是由姐姐一人,套上大马赶着马车回去整点饭,然后用马车把饭锅拉到地里,大伙吃了接着干,为的是省时间多干活。想当年弟弟双辰,妹妹桂珍、桂兰、桂菊、桂香、妹夫杨二狗、杨瑞锁、李振平他们一去一大群。干农活个个都是好干手,又有劲、手头又快。那家伙,干活一个赛一个的利索,本来要干好几天的农活,因为人多能干,能缩短好几天的工时。眼馋的他们村的邻居们真是木法木法里!乖乖哎,看看人家兄弟姊妹们这么好,连同妹夫们也是这么热心勤快,怎么咱都摊不上这么好的亲戚呢?让姐姐家周围的邻居们,又嫉妒又羡慕!真是!! 大概2015年,姐夫在河滩地干活时,不小心把左脚的脚筋弄断了,需要去正定住院。当时书霞家的儿子正赶上高考,寒窗苦读十几年,要考大学了。这边,老爸要住院,那边,家里的地里还有一大摊子农活呢。纵然是一人有三头六臂也忙不过来啊!你说,你不管哪头吧?这时候小妹自告奋勇去医院陪护姐夫,端屎端尿一个月。而且,自己也是节俭的不行,舍不得买饭吃。每次都是去医院的时候,买一大兜子烧饼拿上,烧饼能放好几天不坏。每个饭点的时候用水泡个烧饼,就着自带的咸菜吃,就是一顿饭。这样一顿饭一个烧饼一元钱就够了,而食堂的饭一大碗面需要五六元钱,这样吃下来一月能省不少钱呢。她自己不舍的吃,却能保证姐夫一日三餐的营养,每天一个鸡腿一个鸡蛋,因为姐夫是糖尿病,然后豆类、菜类都能搭配的很好。一个月下来书霞留给她的钱,不管是几百、还是一千,原封不动一分都不花,妹妹心疼她家挣钱不容易,都是自掏腰包给姐夫买吃喝。你说免费陪护吧,也就算了,还自掏腰包的管病人,虽然不是上千上万的花大钱,可是光是这种精神也是无限伟大的了!
(姐姐一家人)
2017年姐姐又不幸摔了胯,去医院检查,医生说姐姐体格不行,动不得手术,也不需要住院,回家静养就行了。老妹就没让她们回家,二话不说直接就把姐姐和姐夫拉到了自己家中,和妹夫李振平悉心照料了一冬天,一直等地里不忙了、又快过年了,才让她女儿把姐姐和姐夫接回家。 2019年,姐夫的脚因为糖尿病的缘故,右脚烂的需要截肢,正赶上家里四五亩地的桃子也熟了,急需上市。大家知道,桃子熟了的时候是最忙的时候,需要每天抓紧采摘出售,因为正值伏天高温,打一天不摘,就会烂好些,会损失不少钱的。而这边姐夫的脚烂的生疼,七十多岁的人了,每天疼的大呼小叫的哭啊,看着眼前外甥女的难关没法过。小妹自己在家领着一个小孙子,和一个小孙女分不了身走不了,急得在家也是哭的稀里哗啦的不能自禁。实在没法了,用微信把儿子、儿媳妇都拉在一起建了个群,跟儿子和儿媳妇商量说,我看着你书霞姐姐家没法过了,我想去帮帮她,看能不能让两个孩子提前两个月上学啊?结果儿子媳妇们都痛快的答应。说行、你去吧,我们和学校商量一下让俩孩子上学去。家里有我们哥俩还有个照应,怎么也好过,我书霞姐家也没有个亲哥热弟兄的帮她,别说你了,我们看着我姐姐都没法过。你去管我姐姐吧,家里你就别管了。这是老妹家的孩子们说的原话真话!老妹说,大哥你是不知道啊,孩子们说的那些话,真是比给我唱首世上只有妈妈好的歌还顺耳,还好听呢!
(老妹桂香和妹夫振平)就这样把俩孩子提前两个月送到了学校去上学。在家人们的大力支持下,小妹又跑到医院照顾姐夫,端屎端尿,因为是伏天啊,得洗澡擦身体啊,用妹妹的话讲,真是个脏姐夫啊,因为是庄稼人,又病了好些天,顾不上洗涮,又是在病床上不那么方便,擦洗好身体得换四五盆水才能整干净呢!就跟侍候自己老人那样尽心尽力。看她那么悉心照料,同室病友也曾问她:你是她女儿吧?小妹说他是我姐夫。什么?病友惊讶的睁大眼睛惊诧道:你姐夫?你姐呢?我姐没了。那他家弟兄呢?老妹说,他们那里都忙得不行,地多的顾不上管他,身体不好的也管不了他。那他孩子呢?他孩子们都不管他吗?病友心生纳闷啊,唉,老妹跟病友说,他家里就一个女儿。而且桃子熟了,得赶紧卖桃子啊,要不长了一年了,不赶紧卖掉,都得烂到地里去。你是让它烂里地里呢,你是让它变成钱呢?那可是庄稼人一年的收成啊。地里那一摊子我管不了,他爹这我能管。什么姐夫啊、小姨子啊,在病人面前,啥都不是。这会儿,他就是个需要照顾的病人。我把他照顾好,她女儿才能腾出手来,抓紧把桃子卖了,住院还等着钱花呢。这个难关,我得必须帮着她走过去啊是不是?病友就给我小妹妹竖起大拇哥:我活了六十多了,也是半辈子的人了,都没有见过小姨子侍候姐夫的,还侍候的这么好,你真是个大好人啊,了不起、真了不起!哈哈,这就是我的小妹妹!就这样,姐夫的这次截肢住院又是小妹在陪护。而且一护理就是一个月。心痛她家挣钱不容易,也是自带饭钱,自贴费用,舍不得花人家留下的一分钱。小妹在医院陪护,大妹桂珍就住在姐姐家帮忙摘卖桃子,一个多月没过回家。姐夫出院回来,地里的嫩花生又该卖了,第二天,桂香妹又开始往返她家,和桂珍妹妹一起一干又是十几天,直到卖完为止。 姐姐家就一个女儿叫刘书霞。也是一个秀外慧中的好孩子。现在姐姐过世,姐夫截肢。她既要侍弄二十亩地的农活,又要照顾截了肢的姐夫,洗衣、做饭、忙家务忙农活,时不时的,姐夫还得弄一裤子、一炕、一屋地的大小便让书霞拾掇。大冷的冬天,洗涮就显得非常不便。又没个弟兄姐妹的替换几天,只能一人常年累月的背负着,生活这副沉重的担子。就算是累得腰酸腿疼,也做不完无休无止的农活,尝尽了生活的艰辛,领略了过日子的不容易。幸亏在农忙时,偶尔妹妹们的帮忙还能让孩子,感受到些许安慰,也减少我不少无谓的牵挂!!
(二妹桂兰和家人)妹妹们经常说,在他们小一辈人当中,只有姐姐的女儿最辛苦。养种着二十来亩地,常年累月的劳作,也换不来几个钱,又没有个弟妹啥的帮手,姐姐,姐夫又常年的闹病,一住院花钱不说,人手都不够,所以咱们家就是她的大后方,有了困难,姐妹们都一起上。都是为了姐姐,也为了姐姐对咱们家庭曾经的付出。现在我们都长大了,不能让姐姐的女儿在无助中生活,我们这个大家庭永远都是她的后备军,什么时候需要,什么时候到。小妹曾在姐夫刚住院的时候打电话,边哭边坚定的告诉书霞,不要哭,也不要怕,没事的我管你,我必须管你,别人都忙顾不上,只有我还能腾开手,你放心吧,我马上过去帮你,你小姨夫和你老弟志红、二小他们都让我管你去呢!外甥女也是感动的热泪盈眶,既安慰又无奈啊……可是那些帮不了忙的妹妹们,因为要给女儿家带孩子,走不开,在电话里也是哭的都说不了话,既心疼姐夫受罪,又心疼外甥女遇到难事了,自己无能为力帮不上忙,真是无可奈何无可奈何啊!!
(弟弟双辰和家人)
我知道后非常感动啊,家里姐弟的住院每次都少不了小妹的陪护,也曾客气的说妹妹受累了,做大哥的非常感谢你,如何长短的。小妹真心的说,感谢啥啊,其实说句实话吧,这和上战场一样,你只看到了我在前方冲啊杀啊的,那都离不开大后方的支持。我拍屁股侍候亲人去了,你妹夫振平得在家接孩子领孩子,给儿子媳妇们做饭,孩子们都还要干活上班挣钱呢,没有孩子们和你妹夫的大力支持,我纵是有千万个热心也迈不出家门啊,哦哦哦!对对对! 所以说,看似一个大家庭的和谐,都少不了每一个成员的默默付出和无私奉献。都是在众志成城的努力下,造就的每一次的辉煌哦! 毛主席说: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都做好事,不做坏事,这才是最难最难的啊。三十多年过来了,妹妹们遇到收秋,过夏的还在给姐姐家帮忙。从开始的骑自行车去、到骑摩托去、到现在的开车去。从原始的手锄、镰割到现在的机械化,代步工具换了一批又一批,农用工具也日新月异。一路走来一路汗水,一路故事。就是领着孩子,今年夏天小妹也闲不住,车上拉着俩孩子也是来来回回给姐家卖桃子,还卖了一千多元钱呢!大姐家的经历坎坎坷坷,妹妹们送去的温暖实实在在。每一次的黑暗遮过来,总会有一束温暖的曙光射过去。帮助着在困难中前行的家庭,慰藉着亲人们无助的心灵! 一年年的走过来,一步步的踏出去,岁月变换,变不了的是一往不变的坚持。从落后到先进,改变的是,从手工到机械化的轻松。
(大妹桂珍和老妹桂香帮姐家摘桃子) 现在就只剩下摘卖桃子,出卖花生这些费工的手工活了。每年还会去帮忙的,也只剩下桂珍妹和她儿子崔英华,桂香三个主力军了。弟弟常年有病,在今年也过世了。桂兰妹在石家庄给女儿家领孩子。桂菊妹在北京,帮女儿彦玲带双胞胎小外孙,更是腾不开手,姐家的沙滩上、农田里也就少了他们曾经忙碌过的身影。 岁月如流水,潺潺走光阴。岁月像条河,滴滴是故事!大浪淘沙,淘不尽姐妹情深,光阴似箭,沉淀的是更加浓厚的亲情!! 三十多年走过来曾经的小妹妹,妹夫们也都让岁月熬成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了。老家群里38人,隔三差五的大家在群里聊天沟通,兄弟姐妹们这种顾大局、识大体、互相帮助,同甘共苦的精神,感染激励着下一代。那些小辈们也都是勤快、热心的好后生。常常感叹,能有幸成为这个大家庭里的一员,感到非常骄傲和自豪,生无遗憾。因家风好、能量正,亲人之间不存在任何矛盾,有的只是关心、和帮助和掂念。二狗妹夫会贴地板砖,我弟弟家,妹妹家,谁家的新房子的地砖,也都是他一个人给贴的,一干就是不管半月、二十天的一分钱不收。曾经把钱送到他家去,也硬是一分不要。 小妹家,父仨都干装修,给哥姐家干活也都是有求必应、分文不取。 现实生活中弟弟妹妹们做的善举,单凭一杆笔和几张纸怎么能写完呢?我所写的也不过是冰山一角,好多好多的事情都写不完善,正是生活中的些些小事,却能彰显出不俗的大风格!! 想起当年年少的我,高中毕业就当兵走了。当时老妹才只有六岁。这一走就走出了四千多里路。这一走眨眼就是五十年过来了。真正成了在外漂泊的游子了。父母养儿防老、指望我养家的希望落空了。父母的生养之恩无缘报答。对父母、对家人都心存亏欠。单凭一句对不起和家人辛苦,是难以表达出内心深处的愧疚的。大家也看到了,是我的好弟弟、好弟媳,好妹妹、好妹夫们,在我走后的日子里,用他们的赤诚孝心,承担起照顾父母的责任。在艰苦岁月中,携手并肩,踏平生活路上的坎坷、牵绊。互帮互助地支撑着这个不易的大家庭。迢迢千里、真是真情难叙;岁岁天天、乡愁难断啊! 我喜欢这个大家庭,喜欢父母勤劳本分的做人标准,喜欢兄弟姐妹们互相体贴,助人为乐的处事风格。这也是我写下这个和谐家训的初衷。当我把这个家训邮回家中,想让兄弟姐妹各家一份,裱好挂起时,兄弟姐妹们却向我表达了不同意见。他们说,大哥,你不用怕兄弟姐妹们散心,谁家有需要,还是会互相帮助的。看着家分了,心却不分。也就不用挂那家训。咱农村人实在,不摆花架子,低调做人,老实做事就行了。咱又不是什么书香门弟,墙上挂个字画,看着挺高雅,但它与咱农村老百姓的身份不符,让人看了,怕人笑话。我想想也是,不挂、做到了,实在;挂上了、不做,就是欺世盗名。所以,邮回去的那几张家训字画,依旧还放在弟弟家,一晃有七八年了。家训虽然都没挂起来,但姐妹们做的事,比我写的还漂亮呢。特别感谢小妹桂香和家中的侄子侄女和外?女,是他们帮助我回忆整理和修改润笔后才完成了这篇家庭记实,连结尾诗也是老妹桂香写出来不断修改而成的。为得是将家庭好家风、好传统能记录下来,让小辈们再传承下去。让大家懂得在困难和挫折面前,只要大家同心协力,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家和万事兴啊!一世父母万世恩,百年兄妹情义深。父母养育恩难报,离家游子憾终身。姐弟岁月多坎坷,互帮互助真情深。常庆此生无遗憾,缘深修得能同根。今生有幸共携手,高风亮节几代人。儿孙传承家风好,至孝厚德万古存!注:文中有“麻糖”二字,是炸大果子,油条的意思2020年12月8日
诗人简介:
吕荣辰,男,汉族,1950年生,中共党员,河北省灵寿县人,现居大庆市龙凤区。1971年入伍,78年转业到大庆石化公司炼油厂工作,2000年买断工龄。
喜好文学,偶尔写一小块文字自我娱乐。八年的军旅生涯,从农村到军营,眼界开阔。在中苏交恶的特殊年代里有幸参军入伍戍边锻炼了自己的意志,成为自己一生的精神财富。
生活多彩
鮮花无限
笑对困境
人生豪迈
往期作品欣赏
吕荣辰原创作品文集

欢迎关注《宁古塔作家网》
顾 问:田永元耕夫 高万红 许 君
主编团队成员 :朱文光于百成李延民高万红 金美丽 金波总编 :金 波
摄影师 :张立宏
《宁古塔作家》和《宁古塔作家网》是国内线上有广泛影响的文学平台,长期征稿,推荐优秀作家、诗人!是文联和作家协会的重要网络平台。
1、投稿信箱Jinbo1974@163.com(金波总编)或发在金波的微信里。
总编金波微信号:b13945316144作品+简介+照片+微信号,请在邮件或文稿主题处注明“独家授权宁古塔作家网开通原创”(不同意者,请勿投稿)。谢绝抄袭、一稿多投、违法及侵害他人权益内容,文责自负,与本平台无关。发表20篇以上的作者,可申请制作个人微刊文集。
2、编辑部有文稿编排、版面设计权利,不负责校阅修改文稿。以上文字为本文作者原创授权刊发。插图来自网络,版权为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我们。
稿费打赏20元以上,(不包括20元)开始给作者发放稿费.赞赏费用的百分之四十作为作者稿费。百分之六十作为平台运转和发展。一周结算一次赞赏,故作品在平台发布后两周发放稿费,后续稿费由于无法统计,所以不发放。
主编金波在这里期待您的佳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