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百科

文化:一种比智慧更强大的力量

很多人都喜欢引用爱因斯坦说的一句话,当你把学校教给你的一切都忘掉之后,剩下来的才是教育。
这剩下来的是什么?为什么一切都可以忘掉,可是,却有一些东西深深地植入学生的心田,可以作为一生永恒的记忆与珍藏?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郭振有说过:一所学校有无文化主要不在于教师的职称、学位,而在于教师有无高尚的师德、丰富的学识、生动的个性、感人的故事在学校里流传。
学校里生动、感人、鲜活的故事,在某种程度上,标识着师生精神生活的丰富与生命价值的取向。
切不可小看文化的力量。
当年希特勒的百万大军逼近莫斯科时,斯大林在红场上对即将开赴前线的将士们说:“伟大的俄罗斯民族之所以不可战胜,就是有高尔基、托尔斯泰、马克西莫等一大批哲学家、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斯大林一口气说出了十六位伟大人物作为将士们浴血奋战的理由。列宁格勒被围困两年以后,城内危机重重,斯大林元帅却命令空军起飞向列宁格勒空投交响乐团。红军将士在炮火声中,以肖斯塔科维奇刚完成的第七交响曲为将士壮行,场面宏阔、意境深远,文化的力量激发出钢铁般的潜能和动力。

教育过程中的文化力量,同样非常重要。著名数学教师孙维刚的成功,几乎可以说,就是文化的成功。发生在他身上的故事,可谓数不胜数。
斯人已逝,然而影响深远。
孙维刚怎样教数学?他说:“八方联系,浑然一体,漫江碧透,鱼翔浅底。”孙维刚上数学课,写出α、β、γ时,可以从希腊字母讲到希腊文化,再讲到欧洲、二战;一堂数学课,可以讲到历史、军事、世界局势、地理风情、唐诗宋词,讲足球、篮球,也可能随机转到物理、化学、俄语、英语,乃至田径、音乐,从初等数学到高等数学,追溯数学史又展望现代数字发展。这就是文化。
有一次,孙维刚得到了一份俄罗斯数学竞赛的试题,他指导学生把它译成英文。他把每个语法现象与英语做比较,形成对俄语的认识。通过这道俄语题,学生找到了俄语和英语之间的文化内在联系,学习兴趣大增。同样是文化。

孙维刚从不回避升学率,更不回避能有多少人上清华、北大。他认为,成功的素质教育必然包含其智力内容的良好“终端显示”。孙维刚说,知识间有着内在的联系,学科内的知识有联系,不同学科知识之间也有联系。不仅是掌握这些联系,更要掌握探索这些联系的方法,这就是哲学。
孙维刚重视文化的高标。他说:“人们喜欢说,这是一个多元的时代,做人成长没有惟一的标准,但我认为还是有最高标准,比如正派、诚实、无私。”孙维刚给他的第一轮实验班立下了班规:不许留长头发,不许穿皮鞋,不许唱庸俗的流行歌曲,男女生不许轻浮地说笑,不开生日晚会,不寄贺年卡。
孙维刚说:“作为一个中学老师,面对流俗,我是苍白无力的,我无法左右社会上的大气候,但可以构建自己的小气候。”
孙维刚就是以这样的文化小气候,引领他的学生走向了成功。
作为一名普通教师,孙维刚住院时,几十位家长自发组织守护几十个昼夜,还有什么比这更令人欣慰与感动的呢?北京市第22中学,一个普通学校,孙维刚教的是普通班,却大多数同学都考上清华、北大,创造了教育神话,还有什么比这更令人佩服与惊叹的呢?
同样是做教师,可孙维刚却做得轰轰烈烈,壮丽辉煌。
我们也由此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文化内涵,是教育质量中必要的且非常重要的元素;文化力量,是一种比智慧更为强大的力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