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百科

再游云南民族村,重温十九年记忆

2018年8月21日,难得天气很好,我们一家三口决定去海埂公园散散心。
在环城南路双龙商场站等车,坐上公交,到海埂需要近一个小时时间,有些漫长。
在海埂,休闲的游人还是比较多的。高楼林立的城市,难得有一个有水有山的地方,呼吸点新鲜空气,愉悦一下压抑的心情。
站在云南高原最大的湖泊滇池之畔,遥望对面的西山龙门和有睡美人之称西山森林公园,水面开阔,不时有快艇或游船驶过。满眼碧波浩渺,情不自禁想起清乾隆年间孙髯翁先生登临大观楼题写的长联,“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zhù )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苹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孤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对联中很多典故,我等才疏学浅不能通晓,但是首句的景和情倒是有些许感受。而滇池有个关于爱情和奉献的传说故事,很感人。
滇池的传说(上)——无雨如何度日
  这个关于滇池的传说要起始于很早以前,那时的昆明还没有滇池,人们仅靠老天给予的一点雨水来养活自己的一方土地,人们生活经常忧心忡忡,“愁云惨淡万里凝”,这便是那时民间的气氛,怕做错哪一点突然得罪老天爷,日子也就没法往下过,一家老小只有等着挨饿,看天吃饭的日子无时不陪伴着他们,
  那一年,昆明地区干旱许久,无论怎么祈求老天爷,老天就是舍不得降落一滴雨,无奈云南地区的土壤贫瘠,百姓生活变得更加艰难,这时,一对相敬如宾的夫妻同样经历着这场没有雨的灾难,在妻子诞生下孩子不久,丈夫便决定寻找可以运来水的法子,他开始了这场漫长的寻水之旅。
  滇池的传说(中)——寻水遭遇意外
  在他到达东海之后,正在为如何将水运到昆明而苦恼时,看到一只老鹰突然从岸边叼起一条小红鱼,年轻人身手矫捷,将手中的弓箭射向老鹰,小红鱼得救。小红鱼遇水后变成了一条龙,原来,年轻人救的不是一条普通的小红鱼,他救的是龙王的三公主。龙王听说实情后,很中意他,便想将自己的三女儿嫁给他,他表示,“我家里有我深爱的妻子,我还要运水回去帮助乡亲们。”龙王听后大为不悦,用计将他变成了一条小黄龙,公主看到后也无计可施,只能悄悄的在背地里默默的帮助他学习降雨的方法。
  滇池的传说(下)——为爱化身为山共守滇池
  机会终于来了,一天,龙宫大庆,龙宫里所有的人都喝得酩酊大醉,小黄龙深吸了一肚子东海的水,飞回昆明,在一个地势低洼处,将肚子里的水全部吐出来,形成了滇池。这时,他想着赶紧见她的妻子,可是,他在龙宫呆的日子正如民间所说,“天上一天,地上一年”,妻子在家苦苦等他,最后,泪流干而死,变成了如今的“睡美人”山,丈夫也无心再留在世上,自行撞山而死,形成了今天的“蛇山”,共同守护者滇池这块美丽的明珠。
  这个关于滇池的传说口口相传直到今天,后来的人们因为滇池的存在,再也不用担心没有水来灌溉他们的农作物,同时也不用担心老天会不会再次将不幸降临到这方淳朴的土地上。
  滇池的传说很美,但是我们也为夫妻俩的最终未能团聚而含恨相守而哭泣;
  滇池的传说很美,因为有这样淳朴善良的人为了大家而牺牲自己;
  滇池的传说很美,美到如今的滇池仍然大放光彩,蓝天白云倒影在它的湖面上,它尽情舒展着它的胸怀。
(故事文字来自网络)
西山龙门,我九十年代在昆明读云大函授期间和伙伴去攀登过。大观楼和滇池公园也经常来走走。前年到昆明和同事金老师又一次来过。今天,带着妻子孩子,心情又自不同。景物依旧,凭栏处多了一些花花绿绿的许愿牌子,就像丽江古城一样。很多的游客都把自己的心愿书写出来,挂在栏杆上。求学的,求爱的,求财的各有愿望。朴素的心愿,公开于此,不知道是否会灵验,乐的是卖牌子的生意人,抓住商机可以使腰包鼓起来。
我们走着走着,妻子就想到旁边的云南民族村看看,寻找一点十九年前的记忆碎片。1999年10月,云南成功举办世界园艺博览会,我们拖枝中学老师和家属组织从西双版纳、普洱、玉溪,游览到世博园,我们带着两岁多的孩子也到云南民族村游览。那天下雨,孩子在东门附近,(大概就是现在建有藏族村的位置,当时还没有完成二十六个民族的景点。)跌倒了,滑在水里,裤子全都湿了,我和妻子只好急匆匆跑到螺蛳湾商场买裤子。现在想想,有没有游览完的遗憾,也有偶发意外的情趣。今天,重新买三张票,寻觅往昔的足迹。
走进正门,池塘里的莲花开得正欢,有红色带粉的,有白色的。有一段昆明故城的小街道不长,但是商业性产品丰富。妻子穿着皮鞋,大热的天不好走路。买了一双绣花布鞋,穿上它舒服多了。
售票点有些偏,女儿和我找了一会才找到,买了三张门票。孩子本科毕业了,不再可以享受学生半票的优惠了。进门,首先到阿昌族寨子。
进去感受一下民族特色文化。

乳状雕饰,有母乳和生殖崇拜意蕴,这也是一些少数民族的共同特征。

火塘文化也是多数民族都有的,普米族和彝族都很崇拜火。
没有记录顺序,也没有依次拍摄到门头,只是这么随意走走,看看。有导游带团来,也蹭着听几句,实际也记不住。从下面的牌子看,是到了德昂族寨子了。
神庙里面供奉的是释迦牟尼佛。

精致的竹器,倒是各民族大同小异,有些汉族也用。

鱼戏莲叶间,颇有诗意。就是可惜池水浑浊了一些。
慢慢来到哈尼族寨子。

小桥流水,有几分情致。

随意穿梭在林荫小道,走出哈尼村,不知不觉来到傈僳寨。维西是以傈僳族为主体的地区,毗邻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我们显得有些亲切。
射弩是一大特色,里面有不同样式的弩弓,还有一个射弩靶场。一家三口感觉肚子饿了,就要了一盘煮洋芋,打点蘸水,吃得特有滋味。洋芋是第四大主粮,不分国别,不分民族都喜欢。昆明街头的烤洋芋,黄黄的,香飘远处,常引得路人垂涎。再要点烤串,就着洋芋,暂时充饥。俗话说:“饥饿好吃饭。”在肚子唱空城计的时候,吃嘛嘛香。
来到演绎大舞台,民族歌舞我们见多了,不稀罕。

大象表演很热闹,单独收费,不想费时费钱。
彝族村是重头戏,云南及周边的彝族据说有四百多万人口。

占地89公顷的民族村,你不用一整天跑断腿恐怕看不完。最终我们也不过看了几个村寨,还是走马观花。有的人蹬着四轮自行车,也是一种趣味感受,还能锻炼身体呢。
这个虎嘴是记忆最深的,十九年前我们就在此留下足迹。
和女儿拔虎牙,让妻子拍张照留念。
宝宝当年就在次留下回忆。
摩梭之家是最吸引人的。女儿国的神秘文化蜚声海内外。

木水槽。

纳西族也是人口众多、独具特色的大民族。

正房堂屋。
女孩新房。
东巴文化字画展。
雕花窗。

不知到这位将军是何方人物。
白族的扎染很有名。我和妻子后面两天送孩子上学后,在双龙商场前面的“大理风味”饭店吃饭,桌布都是这种染布。

白族村戏台。
苍洱毓秀照壁。

供奉洱河河神的神祠。
当年的两张老照片,是我们带着宝宝在白族村三塔前合影。

基诺族村。
十九年前,我抱着宝宝在基诺寨门前留下影像。
拉祜族的图腾很有特点。对葫芦有崇拜,蕴含多子多福之意。木雕柱阵群像很有意味。

女儿从小喜欢翻相册,对葫芦广场记忆深刻。这次,找到这里来,虽然石头小葫芦的头都几乎被敲烂,但是与下面小宝贝手执小伞的萌娃照同框该有多开心。她在朋友圈专门发了一条,算是最好的童年记忆了。

佤族也是很有观赏性的,但是我们已经在中午烈日下精力不济了,没有进去看。
布朗族也看不了了。

布依族随便看看。
水族村没有进去。

傣族村,是印象较深的村寨。
孩子当年在这个白塔上与要好的伙伴——李老师家的女儿一起合影。

蒙古族大约是元代忽必烈南征云南留下的,随蒙古大军来的普米族也是那个时期来到云南的。可惜,普米族村寨、独龙族村、怒族村、藏族村等我们都没有参观到。
整个民族村二十六个村,随便走了一部分,而且精疲力竭的我们,最后走到南门方向,出门绕回滇池海埂公园几百米乘坐公交车回去了。虽然没有走完全部村寨,但是心里还是满心欣慰,心愿基本达成。重游故地,寻觅青春足迹,写下浓墨重彩一笔,此生也算无憾了。今后是否能够在此游览民族村是未知数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