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知识

绿阴不减来时路( 绿阴不减来时路 )

绿阴不减来时路
绿阴不减来时路文/安日新
 
人多数的痛苦,来自欲望太多。
 
但是大部分的欢乐,大概也来自这里,比如满足时的快乐,放弃时的解脱,甚至有些在欲望的抑制中寻求快感和神性。
 
时间是个好东西,鲁迅先生说:“以时间的流逝来洗涤旧迹,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有什么处理不了的问题,我们就说交给时间去回答吧。我猜想时间的回答一定是:妈的纸张。
 
因为时间的一维性,我们把它分成了过去、现在和未来。倘若过分的纠缠过去,势必影响接受现在,遑论未来。我总以为,能够与过去作淡然的分别需要极大的勇气,也是极高的能力。
 
面对生离死别,尤需要超人的精神与意志。但这些,如果融在诗里,就让人轻松许多,也深刻许多。先说一首新诗,白家华的《来世》:
 
我走在来世落雨的街上
撑伞邂逅今生别后的你
如此宿命又与你相遇
你和我眼前的雨景
整个轮回了一生世
 
你似曾相识的身影
使我跳过陌生
直接进入熟悉
我忽然想起曾在哪里
熟悉你的发香和体味
彻彻底底了解你
就像拥有我自己
 
我已忘记今生是如何认识你
无法在来世向你重提 无法
把对你陌生的部分弥补整齐
于是我们只是擦肩而过
永远永远地分离
你走向来世后的来世来世
我走回今生前的前生前生
 
不同时空的相遇与分别已经混在一起,无法辨认。过去分别的遗憾,现在擦肩而过的痛楚,即将到来的背道而驰……在时空的浑融模糊中变得异常清晰。
 
唯有今生的实在,为他们创造出了穿梭于其中的前生和来世。他们好像能够自由穿梭于过去、现在和未来,循着今生的身影、发香和体味的线索,在来世相遇,然而这不过是分别的再次确认,这个时候的擦肩而过竟是永别的最好表达。
 
佛陀在涅槃前心态特别平和,人以有限性来界定自己,所以比起来境界也有限,能把世事看淡一些,生活得从容一点就很不错了。苏轼有一首《定风波·三月七日》正展示了这种淡定从容的心态。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因“乌台诗案”差点挂了的苏轼能有这样的心态不容易。外界事物虽然仍会直接刺激他的感受,也会感到冷,但是对于这些外在的变化他已经不理(莫听)不怕(谁怕?)了。因此在回首骤雨泥泞的来路的时候,苏轼从风雨与晴好的嬗变中看到的是恒定,是“无”。
 
于生活,该有这样的态度。不是说不去有喜怒哀乐,而是在喜怒哀乐之下是一片澄明淡泊,知所至,知所止。
 
在闷头向前冲的时间面前,永远不知道前路是坎坷还是顺畅。在即将挂掉的时候你也不知道这一生另外的选择是否更好,因为你既无法经验,也没人向你展示。
 
所以,不如把现在的路当成最好的路,闷着头向前。回望过去,绿荫葱茏,而现在“绿阴不减”,则未来或将“添得黄鹂四五声”。

绿阴不减来时路相关文章


您可能感兴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