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知识

北伐战争的目的(“易”起学党史丨大革命篇——北伐战争)

北伐战争的目的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为响应党中央号召,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怀化学院易班将即日起将要推送《党史故事100讲》系列推文,普及党史知识,激发我们的爱党热情。该系列推文以党的近百年发展历程为顺序,以党的重大事件为线索,以不同时期的典型事例、历史人物、精彩故事为主干,描述了党的伟大历程和辉煌成就。以下为《党史故事100讲·大革命篇》内容,带我们回忆中国共产党的大革命时期。

希望全体党员、师生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有所成,大力发扬红色传统优秀文化,从党史中汲取历史经验,坚定不移地向党中央看齐,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以共产党人大无畏的奋斗精神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

上一讲
我们学习到
五卅运动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
北伐洪流 铁军扬名

已关注 关注 重播 分享 赞 随便看看 视频详情 播放

第三讲 北伐洪流 铁军扬名
本期节目主要内容:1926年7月,由广东国民政府发动的北伐战争全面爆发。这是一场反对北洋军阀的革命斗争,是国共两党的第一次合作,更是中国共产党对武装革命的一次探索。面对以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为首的军阀,中国共产党更是独立武装了一支精锐部队。在北伐战争期间,这支勇猛善战、连战皆捷的革命军队,沉重地打击了北洋军阀的势力,取得了“汀泗桥”“贺胜桥”等战斗的胜利,同时也为所在的“第四军”赢得了“铁军”的光荣称号。

北伐战争简介

北伐战争,是由中国国民党领导下的国民政府以国民革命军为主力,蒋介石为总司令于1926年至1928年间发动的统一战争。1926年7月9日,国民政府成立国民革命军从广东起兵,在连克长沙、武汉、南京、上海等地以后,国民政府内部因对中国共产党的不同态度而一度分裂,汪精卫和蒋介石决裂,北伐陷于停顿。宁汉合流后,国民革命军继续北伐,并在西北的冯玉祥和山西的阎锡山加入下,于1928年攻克北京,致使北洋奉系军阀张作霖撤往东北途中被日本刺杀于皇姑屯,其子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至此北伐完成,中国实现了形式上的统一。
北伐结束后,南京国民政府正式统治全中国,成为中国在国际上唯一代表政权。但实际上,国民政府内外仍有不同势力割据,造成日后发生中原大战等一连串内斗冲突。北伐期间,中国共产党与国民政府决裂,第一次国共内战爆发。

北伐战争

目的
北伐的目的是推翻军阀统治,统一中国,对象是北方的张作霖,南方的孙传芳,吴佩孚。

过程
北伐战争是指1926年到1927年发生在中国大地上的,由广东国民政府发动的反对北洋军阀的革命战争。

辛亥革命失败后,北洋政府腐败无能,军阀内部派系林立,军阀割据一方。广大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1924年,在中国共产党的努力下,国共两党形成了统一战线。1926年2月,中国共产党在北京举行特别会议,明确指出党在目前的主要任务是推动广东革命势力向北发展。为了实现国家统一,结束军阀割据的局面,提出出兵北伐、推翻军阀统治的主张。6月5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合作组成的广州国民政府通过出师北伐案。7月1日发表《北伐宣言》,9日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

国民革命军决定采取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的战略方针。共产党人叶挺领导的、以共产党员为骨干组成的第四军独立团是北伐先锋。就在全国革命形势不断高涨、北伐胜利进军之时, 1927年4月和7月,蒋介石和汪精卫先后在上海和武汉发动反革命政变。北伐战争的胜利果实被窃取。

北伐战争是一场规模空前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战争,虽然中途夭折,但这次战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的统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使中国共产党人认识到开展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开始了创建工农红军、进行土地革命的新时期。

口号
反帝反军阀,打倒列强,除军阀。

意义
1、北伐战争是中国历史上极其珍贵的战例

在中国历史上朝代更替战争中,基本上是南伐,即战争由北向南推进。中国历史上从南到北统一中国的战例仅有两次,一次是国民政府的北伐,另一次是明朝对元朝的北伐。由此可见,国民政府发动的北伐战争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非同凡响。

2、北伐战争保证了祖国的统一和国家的独立

北伐战争的目的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统一中国。北伐战争沉重地打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形式上统一了全中国,加速了中国革命历史的进程,为以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在中国人民革命史上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3、北伐战争是国共第一次合作的一个重要历史性举措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标志着大革命的开始,而北伐战争是大革命中的高潮事件,它是国共合作的结果,不仅沉重地打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而且形式上统一了全中国,彰显了国共合作形成的巨大合力。

扩展资料

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原因
1、国共两党团结合作,制定了正确的北伐方针。国共两党在北伐问题上意见一致,因而能够通力合作,进行正确的政治指导和军事指挥。两党能够发挥各自的专长,调动各自的力量,为共同的目标竭智尽力。

2、北伐战争得到了广大工农群众的大力支持。

3、北伐战争军将士作战英勇,尤其是共产党员起了先锋模范作用。
4、苏联的援助。苏联派了大批军事、政治顾问,协助北伐军制订战略方针和政治工作制度,并提供了大量的物资援助。

叶挺
叶挺(1896年9月10日—1946年4月8日),男,汉族,中共党员。原名叶为询,字希夷,号西平,广东归善县(今惠阳区)客家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始人之一、新四军重要领导者之一,著名军事家、政治家。

所在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在北伐中被誉为“铁军”参与指挥南昌起义并出任前敌总指挥,参加广州起义时任起义军工农红军总司令,抗日战争中又出任新四军军长,皖南事变中被国民党扣押,他拒绝蒋介石的威逼利诱,写出了著名的《囚歌》以明志;抗战胜利后,获救出狱后被中国共产党重新接纳为党员,1946年4月8日与夫人李秀文以及秦邦宪、邓发、王若飞等同志在返回延安途中,不幸空难;1988年,被中央军委确定为36位开国军事家之一。
1989年11月,经中央军委确定,被冠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家”的称号。

2009年9月10日,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蒋介石
蒋介石(1887年10月31日-1975年4月5日),幼名瑞元、谱名周泰、学名志清,后改名中正,字介石。浙江奉化人,是近代中国著名政治人物及军事家,历任黄埔军校校长、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国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长、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中华民国特级上将、中国国民党总裁、三民主义青年团团长、第二次世界大战同盟国中国战区最高统帅、中华民国总统等职。

蒋中正受孙中山赏识而崛起于民国政坛,在孙去世后长期领导中国国民党达半世纪;其于国民政府时代一直居于军政核心,领导中国渡过对日抗战与二次大战,但其政治手腕与独裁统治亦遭受批评。其从政生涯横跨北伐、训政、国共内战、对日抗战、行宪、民国政府退守台湾及东西方冷战,在中国近代史上有重要地位。1975年4月5日,在台北士林官邸逝世。

北伐战争是中国历史上
及其珍贵的战例
它保证了祖国的统一和国家独立
是国共合作的重要成果
学习本讲内容
有利于加强同学们对于中国革命的认识

回顾党的伟大历程和辉煌成就
让我们下一期
“易”起继续

END微信编辑:于   桢
图文来源:网   络
封面来源:陈   晨
责任编辑:冯   蕾

北伐战争的目的相关文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