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知识

寒食节为了纪念谁(韩翃《寒食》:寒食节是为了纪念一个人而设立的,他是谁呢?)

寒食节为了纪念谁
关注“曹老师讲作文”,更多精彩内容等着您!《寒食》唐 韩翃春 城 无 处 不 飞 花 , 寒 食 东 风 御 柳 斜 。日 暮 汉 宫 传 蜡 烛 , 轻 烟 散 入 五 侯 家 。

诗词讲解:暮春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城中的柳树。 傍晚汉宫传送蜡烛赏赐王侯近臣,袅袅的轻烟飘散到天子宠臣的家中。 注释:春城:暮春时的长安城。 寒食:古代在清明节前两天的节日,焚火三天,只吃冷食,所以称寒食。御柳:御苑之柳,皇城中的柳树。 汉宫:这里指唐朝皇官。 传蜡烛:寒食节普天下禁火,但权贵宠臣可得到皇帝恩赐而得到燃烛。五侯:汉成帝时封王皇后的五个兄弟王谭、王商、王立、王根、王逢时皆为候,受到特别的恩宠。这里泛指天子近幸之臣。 音频手稿:同学们好!清明节我们学习了杜牧的《清明》这首诗。其实,我国还有一个与清明日期相近、主题相似的民间节日同学们,你们知道是什么节吗? 这就是“寒食节”。 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为躲避祸乱而流亡他国长达十九年,大臣介子推始终追随左右、不离不弃;甚至在重耳饥寒交迫之际,介子推从自己的大腿上切下肉来给重耳做汤。这就是成语“割股啖君”的由来。重耳回到晋国之后励精图治, 成为一代名君,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但介子推不求利禄, 与母亲归隐绵山,晋文公得知消息后,亲自率众大臣到绵山访求,为了迫其出山相见,而下令放火烧山,谁知介子推不改初衷,坚决不出山。最后竟然和母亲一起被烧死在一棵大树下。晋文公得知悲痛万分,追悔莫及。将他葬于绵山,修祠立庙,并下令在介子推死难之日,也就是冬至过后的 105 日,禁止烟火,仅吃冷食,从此形成了中国古代一个著名的节日“寒食节”。

不仅如此,晋文公感念介子推的忠孝之情,他用烧焦的残木,给自己做了一双木鞋。每天上朝时都要穿上木鞋在宫廷行走,呱嗒呱嗒地声音提醒自己看着足下,就好像看到了介子推,后来“足下”这个词就逐渐演变成对表示对他人的敬称。 同学们,算一算,寒食节从春秋时起,距今已有 2640 多年的历史,比端午节的出现还要早 358 年。到了唐玄宗时期,皇帝将寒食节定为全国法定长假。由于这时正是暮春时节,景色宜人,文人雅士们或思乡念亲,或借景生情,感慨良多。这一年的寒食节,皇帝特准放假 3 天,老百姓们趁着春光正好,纷纷外出郊游,踏青,儿童们兴高采烈地放风筝,女孩子们则相约荡起秋千,玩得不亦乐乎。一位名叫韩翃的才子走出家门,只见整个长安城中,热闹繁华,柳絮轻扬,落花飞舞,御花园内垂柳碧绿的窄叶挂满柔软的枝条,在东风中婆娑起舞,他被这眼前的景色迷住了,一直到暮色降临才返回。唐代寒食节严禁烟火,不仅不能生火做饭,夜晚也不准点灯照明,唯有皇宫内可以燃点蜡烛。但是皇帝为了昭显他的贤德,常常会给权贵大臣恩赐燃烛,韩翃在回家的路上正好看到宫廷里的侍者将皇帝赏赐的蜡烛送往王侯近臣官邸,蜡烛燃烧通明,一路上都飘散着淡淡的轻烟, 袅袅娜娜地萦绕在上空!他有感而发,做了一首《寒食》诗,在当时广为传诵。

这首诗笔法轻巧,写景别致,唐德宗极为赏识。后来,朝廷缺少一个撰写诏书的秘书,唐德宗立即想到了他,只说了三个字“与韩翃”。人事部门查遍了官员名录,发现有两个韩翃,他们搞不清楚到底该提拔哪个。只好再次请示皇帝说:“有两个韩翃,同名同姓,请皇上明示。”德宗马上说道:“就是写‘春城无处不飞花’的那个韩翃。”这虽是一段佳话,但足见《寒食》这首诗的广泛流传和受到的赏识。古代寒食节假期,长短不一,到了唐德宗时期,干脆将寒食节的假期从 3 天调整到 7 天,加上冬至 7 天,春节 7 天,哇噻,唐朝人有三个黄金周。但是,大家不要以为唐德宗是个贪图享乐的皇帝,其实他很勤勉。德宗是在安史之乱以后登基,接手的是一个烂摊子,为了治理国家,他经常不眠不休,在春节期间照样上班,把大臣累得纷纷叫苦,他说:好吧,好吧,那按单双号吧,单号上朝,双号休假。于是唐朝高层就出现了一个奇特现象:腊月 28 放年假,腊月 29 上班,大年 30 继续放假,大年初一接着上班,初二又放假,初三又上班……哈哈,同学们,这是不是很有意思!寒食节为纪念乡贤介子推而设,伴随着岁月的流逝,已静静地融入了清明节, 介子推所代表的封建愚忠思想也已沉入历史长河,不过寒食所代表的人们对忠诚、廉洁、政治清明的赞许,却是千年如一的。

好了,同学们,今天的古诗就讲到这里。如果你觉得今天的内容还不错的话,记得给我点赞并转发到朋友圈。点亮“在看”的你最好看!分享知识是一种快乐,我们一起加油共同进步吧!明天再见! 
 
 
 
 

寒食节为了纪念谁相关文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