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百科

凛冽什么意思(喧嚣而凛冽的清澈)

凛冽什么意思
电影《七月与安生》上映以来,收获了大批观众的好评,美誉度一路飙升,被影迷们赞为“年度惊喜”“2016最懂女生电影”。

不夸张地说,几乎每个80、90后的书架上,都有一本安妮宝贝,小福看了电影《七月与安生》也是满满的感动,回忆过去,让我们重读安妮宝贝那份“喧嚣而凛冽的清澈”。

以繁华来歌舞升平的网络里安妮宝贝走得越来越淡了,她顺便放弃了洋溢在浮面的吸引,用文字直接替代了答案
文字给予安妮的盅惑使她不再依赖于讲述一个华丽或凄凉的故事,她从存在的内部抽出了一根隐隐约约的线,我们通常称之为——宿命。

【可以开始了,于是】
想起安妮的第一本小说集《告别薇安》。23篇小说创造了一个雨季——潮湿,粘稠,有青草的气息,有寂静的长廊,但是不负责将你带到任何地方。淡淡的笔墨也有一种韧性,可以弯曲成若干柔软的段落,但不易折断。安妮带给我的并非惊喜,而是熟悉。

最后,那一句无伴奏的清唱却是属于安妮的。
白棉布裙子,牛仔裤,赤脚套着球鞋的女子。棉布衬衣,粗条绒裤子,有着柔软唇线的男子。他(她)们通常有着安,安蓝,乔,或者林等简单悦耳的名字。
他(她)们的故事犹如一场春寒,明明是有希望等到春天的,可偏偏选择了“绝望”——让自己或让对方。这种“绝望”是可以忍受的疼痛,毕竟在舒缓的叙述节奏中,即便是高音儿也不会特别突兀。
最后,安妮说了——无处告别。
那,就继续。

【有些事情,可以】
2006年的春天,我在地摊上捡回了安妮的一本盗版的《八月未央》,印刷出乎意料的好,文章竟也一篇不差。从此,这个幽幽的女子,真正的进入了我的生活。

这本书收录了安妮的不少散文。读了,果然——
果然是个真实的女子。她的小说不过是个人生活的翻版。同样的故事或者就发生在自己身上,通过小说,她既可以更正从前的遗憾,也可以虚构一个比较美好的未来,进退总是自如的。
有些事情可以遗忘,有些事情可以纪念,有些事情心甘情愿,有些事情一直无能为力——通过这些事情的铺排,也终于略去了——她说:爱上你,是我的劫难。一如我的:和你的相遇,与我是一场毁。
和平时代,有些感情的事儿是允许当作“劫难”的。
她肯定会成为一个流行的人。
抛开故事不谈,我开始欣赏安妮的具有某种质地的文字——是玻璃,还是丝绸,我一时也无法确定。透过她的语气,她的喜好,还有她的音乐,我逐渐发现,文字本身的神采。
黑暗中绽放的花朵,竟然心甘。
安妮笔下有一条叫做“颓靡”的街,之所以用了引号,是暂定的意思-我一直希望从中读出安详,至少回到“颓靡”开始的地方-那条路上的人神色恍惚,有一点疲惫,但是随时随地为了“遇见”而眼前一亮。
那一亮,也是积蓄。
“文字带我进入灵魂深处潜藏的暗涌。”——她总是说起灵魂。其实,以她的智慧,没有必要把许多话题都归结到“灵魂”这个筐子的。换成“内心”不好吗?至少是简洁的——
而且容易被读者所忽视的。

【电影散场了,走吧】
《彼岸花》是安妮的副歌,为主题配上音乐以后,可以反复吟唱。不算精彩,但是合适就好。

有爆发——可是面对虚无,连爆发也是虚妄的。犹如一块石子落入汪洋大海,沉沦竟是必然。
有总结——《告别薇安》曾经是一个人刚出发时的姿态,有很多单薄的锐利,容易被打碎,所以有疼痛。我希望这个长篇对读者来说,不再是一波又一波的激荡的潮水,而是一片深不可测充满寓意的大海。
沉默的面对。
互相安慰。
仅仅三本书,她已经走了很远——沿着自定义的道路。她所说的安慰,是每一个情陷深处的人都懂得的。那是一次又一次潮涨潮落的期待与失望,是一段又一段轮回上映的开幕和散场,是一篇又一篇原以为是励志,写下来却发现那是——
更深的伤痕,更无奈的清醒。
“只要我们以相同绝望的姿势阅读,我们就能彼此安慰。”——所以,安妮只说了姿势。如果我是她的朋友,我会劝她以后少说“绝望”,这种只有自己才能感受到重量的语词是不能传达什么的,那是彼此的暗示。
写出来的字句往往轻浅了许多,而且读者总能在第一时间牢记易于提取的主题,反而忽略了后文的“安慰”。
我只是安妮的读者。但她所说的一切我都照单全收,并且信以为真。我想,安妮在写字的时候,是没有存心想去安慰谁的。
这里面,几乎没有关心,只有无尽的陷落——自拔——挣扎——妄图逃离——导致更深地陷落。
最后一个章节——散场了。
最后一行文字——裹紧大衣,拎起箱子,穿越逐渐大起来的苍茫飞雪,走向深夜灯火通明的车站。
出发的时间已到。

【之所以寂寞,那么】
时隔一年,安妮果然又回来了,没有失言。她带回了一本“关于爱。行走。行走。”的《蔷薇岛屿》。

算是游记吧,是献给她的父亲的。这是一本让我珍视的书。
安妮终于给自己放了长假,不再和故事纠缠,不再和深夜为伍。她在路过他乡的同时,融入了往日的挥之不散的阴影,所以,她看到的景色是由内心的折射所决定的。
“我们都如此清醒,看到了时光的界限。”所谓清醒,是因为内心开了一扇窗吗?而且是那种百页窗,既可以调整光线,又可以调整适当的心情,回想上海的烟花,追随海上的飞鸟。
从某一条线索上来说,安妮是时尚的。她所喜爱的作家,如亦舒,三毛。她所喜爱的歌者,如王菲。她所喜爱的地方,如越南。在当时都是我们所追逐的东西,连棉布衬衣,牛仔裤,木板书桌,以及桌上的玻璃花瓶也不出所料。
可是,从这些淡淡的喜爱中淘出来文字的副产品,却是与众不同的。
她是时尚链条上自由的一环,可以合拢,可以打开。
开合之间,安妮已经走过希望路过的旅途,而后不再提及。
我发现了游记的另一种写法儿,只是用个人的目光,内心去观察,记录——物为我用,景为己用,最后物我两忘——这一程,仿佛不是安妮到越南去旅游,相反却像越南在她的面前走过去一般。
我也希望这篇文字游离于安妮的叙述主线。当时阅读的欣喜或叹息已经模糊不清了。但是我记得一次次地掩卷,决定以后不再读她。后来又一次次地打开,顺着折了角的页码儿,继续——好像“戒毒”的过程。
也许自己有过类似的经历,可是安妮太透彻了。而我们有时是不愿意过于清醒的。从某方面看,安妮是残酷的。她讲解谜语,但是没有谜底。安妮也在探索,孜孜不倦。有压抑,但更多的是明了。

【慢慢醒来,还是】
2001年1月的《告别薇安》,2001年1月的《八月未央》(作家出版社),2001年9月的《彼岸花》,到2002年8月的《蔷薇岛屿》,再到2004年1月的《二三事》和最新的《莲花》。我从书架上寻找着每个角落里安妮的书脊,细细记下时间。

感觉,安妮明显地放慢了脚步,她留出了让自由呼吸的空间,这样可以走得更远,更从容。我在想安妮的低调,拒绝,出于本能的自我保护使她躲过了媒体或读者的聚焦。即使有一天她路过你身边,而你正捧着一本安妮的书专心阅读,我想,她会微笑的。她顺从了自己的性情,而且得逞。
足以欣慰。
中间读了一些安妮在报纸或杂志上发表的文字,显然也是不入流的。其中有一篇好像描写深山兰草的散文。
开始,温暖。
之后,《二三事》没有达到我预想的满意。但我想是正常的。浮想和灵感飘忽不定,目光和行走也是随遇而安。在怎样的时光背景下书写怎样的文字,并不是完全由自己决定的。
何况作者和读者都在一起成长。
“我喜欢丰盛而浓烈的活,即使是幻觉。”仍是“我喜欢”,但是允许是“幻觉”。仍是属于安妮的文字疆域。温暖和酷烈交织,沉堕与清醒对峙,所有的矛盾凸显出来,经过安妮温和的叙述,变得和风细雨。
遗忘和记得。
生之繁华与荒芜。
在同一种行进的过程中,抵达静默。

【如果散步,也好】
这是最后一章。先告诉自己,不然会泛滥的。
从安妮的文字中还浮动着一些作家的影像,比如杜拉斯,亦舒,还有三毛……并不是想对照什么,只是她们的文字都有相同的来路——因为声音,因为片段,因为往日——

她们都有一颗“散文的心”。
在我眼中,安妮的文字魅力在于散文。小说总归隔了一层儿,散文中的安妮,让人怜惜。
她说喜欢爱尔兰风笛,我觉得诧异。风笛中的明亮和激情或许可以成为她的互补。
如果用一件乐器来比喻,我想应该是乌克兰独有的古弦乐器BANDURA,在一位盲歌手的演奏下有些喑哑,有些萧瑟。
或者是突尼斯的乌德琴,唯美,迷幻。
安妮离群索居,于她是自然,于我是敬慕。所以我愿意把这两件与众不同,少人问津的乐器用为她伴奏。安妮写过一篇关于三毛的文字,我想,在这儿也是我想告诉喜欢我的文字的人儿的——
“给喜欢的人看,给看得懂的人看,这样就可以了。”
看是看了,写是写了,懂却未必。
写到这儿,仿佛一种散步,走累了,就歇歇。
于文,如此。
于人,如是。

  福座是山东首家高端、专业的月子会所,秉承“爱心呵护生命,专业守护健康”的服务理念,率先建立了月子行业服务标准。福座是中国保健协会母婴保健科研基地,连续多年被评为“山东省家庭服务诚信先进单位”,成立7年以来,已经为2000余名新妈妈提供了品质的月子生活。
新三板挂牌母婴护理机构
证券简称:福座母婴
证券代码:835167
山大南路店:
济南市历下区山大南路96号
———————奥体店:
济南市海信龙奥九号4栋

凛冽什么意思相关文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