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百科

山溪垂钓

作者简介
刘胜光,笔名:山人;辽东山人。籍贯:辽宁本溪县人。爱好:文学、书法、美术和摄影。曾在本溪电台、本溪日报、印象本溪、作家前线等多家媒体和平台发表过《游记·千山纪行》、《怀念战友》、《难忘儿时的年味》、《冬雪》、《孟大爷和孟大爷家的收音机》等文学作品。其中《孟大爷和孟大爷家的收音机》在“作家前线第五届《才子》杯全国文学作品大赛”中获得“优秀作品奖”。
山溪垂钓
原创:刘胜光
我喜爱钓鱼。
耄耋之年的我儿时便喜欢钓鱼,无数次垂钓于江河湖海。此中趣事多多,快乐多多。
少年时的一次山溪间垂钓,留下深刻无比的记忆……
我的老家在辽东山区,那里属长白山余脉。山峰秀丽,溪水清澈,如诗如画。
距家约三公里处有一山,其形如驼峰,故名曰“骆驼脖子”。“骆驼脖子”山下有一沟壑,名“孙李沟”。一条无名小溪,深不过膝,潺潺流淌于沟壑之间,涓涓流向沟外,汇入另一条河流“沙中河”之中。
沟门处有一突兀山崖,崖头青松苍翠,斜依崖畔,藤蔓攀绕,倒映水中。崖之下有水坑一处,长约三十多米,宽不盈八米,深不足两米。溪水流淌至此静而不动,水面如镜,几片枯叶漂浮水面,微微浮动。山溪之水,清澈至极。水底游鱼,黒脊白肚,可视可数。其景致似有刺史柳宗元笔下《小石潭记》“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往来翕忽……”之意境。
但鱼儿并无“百许”,且体型较小。个体差异亦不大,稍大者长不盈三寸,稍小者两寸有余。皆为北方特有小型鱼种“柳根子”。
初秋一周末,放学后携鱼竿并蚯蚓,踏着夕阳,行羊肠山路来到溪水边。无需选取钓位,立于溪边崖下,接杆,绑线,拴漂,镶饵,抛钩于溪潭之中。
当钩饵入水瞬间,鱼儿迅速从不同方向冲过来,抢先者迅猛咬饵,漂儿一动,迅速提竿……在鱼儿被拉起的那一刻,受到惊吓的鱼群迅速转身向四周逃散而去。
鱼儿双双飞出水面!意想不到,鱼儿咬钩如此迅猛!
挂饵,抛钩,黑漂,提竿,双飞……反复多次,屡试不爽。只要鱼饵一入水,还没等鱼漂立起,瞬间黑漂,速度之快,令人咂舌!
十几杆后,再也没有“双飞”,只有单条鱼儿咬钩了!而且频率明显减少,虽没先前那么迅速,但还可以,时不时有鱼上钩。
溪浅水清,直视水中鱼儿,一举一动,一览无余,尽收眼底。
咬钩的频率低了,便有观赏鱼儿咬钩全过程的时间了。
垂钓在进行中…..
抛饵入水后,鱼儿已不如先前那样迅猛追逐鱼饵了,只是警惕地在悬浮于水中扭来摆去的蚯蚓边,懒散地游来荡去。偶有鱼儿尝试着衔啄蚯蚓,一下,两下……并不贸然大口吞噬。蚯蚓皮肉软韧,鱼儿衔啄不得。在几经衔啄并无危险后,又是大口吞食。于是乎,先前情景再次复现。
垂钓继续进行中……
“蚯蚓”入水,鱼儿不再追赶,不再衔啄,也不再围观了。任凭蚯蚓“搔首弄姿”般地扭曲摆动柔韧的身体诱惑鱼儿,鱼儿绝不近前半步。慢悠悠地游荡于“蚯蚓”周边,视蚯蚓为无物。
此时的鱼儿应该是“傻”掉了,或许在想“这蚯蚓,怎么咬了就会迅速消失呢?”
垂钓仍继续进行中……
等了许久,许久,再无鱼儿咬钩!
收杆,结束垂钓。渔获约有三、四十条吧。估量,这应该是此坑中鱼儿总量的半数有余吧!
垂钓于山水之间,聆听鸟唱虫鸣,嗅闻野花芳香,愉悦心情,享受快乐。乐哉,悠哉。故此,我喜爱钓鱼!
2020.8.19(初稿于沈阳)
图片来源网络,致谢原作者
编辑:一寸丹心
印象本溪谈老百姓感兴趣的家乡话题
感谢您的阅读、转发和关注!


您可能感兴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