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百科

我家的小狗

本文来自于投稿,作者孙典范、郑德峰。我家的“小四眼”孙典范小时候,我住姥姥家。1985年夏天,我从姥姥家搬回了自己的家。有一天放学,院子里多了一只小狗,全身黑色的毛,眼睛上面有两点白。是妈妈找人要的,所以给狗起了名字——“小四眼”。
因为农村几乎都有养狗的习惯。一来可以看家护院,家里不管有人没人,有狗就觉得安全些。二来避免浪费,那时候已经解决温饱问题了,人吃不了的菜汤、干巴馒头,仍了有点可惜,索性就养条狗。三嘛,是不是觉的我回家了不适应,给弄条狗儿当个戏耍,那时候也没啥玩具呀。总之呀,家里就多了这么“一口子”。
“小四眼”比较小,所以在家里都是放养的。但它非常听话,而且能够自己到厕所里拉便便,这可真是稀罕事,一只狗,居然会自己上厕所……
小孩子对动物的情结可能是天生的,我天天带着“小四眼”到处溜达,给它喂好吃的,看着它一天天长大。
家里来往的人比较多,为了安全,就给“小四眼”做了专门的窝,拴上了铁链子,从此,它再也不能自己随意活动了。
1987年夏末,爷爷去世,整个家里沉浸在悲痛之中,我出奇的发现,“小四眼”也在溜眼泪,怎么可能呀,狗狗也通人情、也会哭?我拉着妈妈去看,的确,狗通人性呀。
一般,我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找“小四眼”玩儿。有一天下午放学回到家,我发现“小四眼”不见了。
到处找不到,后来听说是被街坊辈的一个舅牵走了,说是晚上乱叫。
当天晚饭,收到一盆热气腾腾的狗肉,可我们一家人都没有动筷子,最终,那盆肉扔了。
从此以后,我们家再也没有养过狗。
狗是通人情的,狗也是最忠心的动物。
让我想起以前工作中遇到的事,一个80多岁的老太,被儿子赶出来了,理由居然是已经把房子过户给儿子了。
唉!人不如狗呀。
怀念一只叫圆圆的狗郑德峰
戊戌腊月初八,送母自城中返乡。天微阴,薄雾,轻寒。
午饭间,父似不经意说了一句:“小狗走了”。
我心头一愕,母亲尤急,追问“什么时候的事儿?”
“今早”,父答,“已葬果园柿树下。”
母亲渐显戚容,一边抱怨父亲没照顾好狗,一边念叨起关于它的种种过往……
这只狗,于2006年(丙戌年)初入籍我家。其时,我刚从外地调回威海,结束多年分居生活,一家团圆。因结婚多年未育,家人企盼狗年能得犬子,故收养一小京巴犬,取名圆圆,寓意良多。
许是天遂人愿,这一年,结婚不久的弟弟和我竟先后产下犬女,真是“应运而生”,一门忽添二丁,喜况空前。
圆圆吉犬天相,旺主兴家,功不可没,自当备享殊荣。生活待遇稳居六畜之首,堪与人同。
每次回乡,妻子总会单独给它买一些食物,敬若送子观音。女儿小时回家看望爷爷奶奶,与看望圆圆是同等重要的事情,必会要些零钱去商店买火腿肠喂它,甚至把自己舍不得吃的零食也奉上,敬爱之状,亲爷奶都有些吃醋。
圆圆旺家有功,日常受管束也就比较少,私生活未免有些风流,几年间产仔数窝,高产多子,未计其数,满村街头与其貌似者,多为其后。几年下来,位尊辈高,俨然以太姥姥之姿傲视群犬。
念其年纪渐长,高龄生产不利健康,后来几年里,父母便将其拴在圈里,与鸡鹅鸭同居,互为照应,互相监督,直至终年。除了行动受限,生活标准不降,名分地位无损,堪为犬中十全老人。
从丙戌年初至戊戌岁未,整整一轮回,斯犬来去有序,可谓功德圆满,寿终正寝,虽为人类,亦感佩不己。当祝它来世安稳,更享多福。
无意中,浏览到一张旧年照片,年幼的女儿怀抱尚处少壮期的圆圆,嬉戏甚欢,而她们的背景里,竟有我九十多岁的姥姥,正倚门相望。
忽然泪目,姥姥己于两年前逝去,她晚年的时光里,有圆圆相伴始终。今天,她们终于另世相聚,分别两年,当相互认得吧……
母亲对它的离去伤感不已,言语戚戚。父亲看似淡然,只有我明白,他将圆圆葬于果园柿林中,是以一个老年男人特有方式表达着他的深意。因为那里,是他为自己和母亲选择的百年之后的长栖之地……
时光如水,万物往复,来来去去的轮回里,承载着红尘多少悲欢离合。
犬犹如此,人何以堪!
唯愿岁月静好,流年顺畅!
鹰眼观察:狗是什么?
有人说是人类的朋友,所以养它、护它、爱它,甚至成立了组织,“南征北战”,不允许对其有任何的伤害,不惜与另一拨人对战。
有人说就是一种家畜,最多算个宠物,不能搞太特殊的待遇,总不能高于人类。
“狗通人性”,说的就是它有时真像亲人一样,同理共情;而且还不会因为利益与你反目,因此有人认为有时“狗比人强”。
“狗改不了吃屎”,说的是狗性无常,别指望它不咬人、不伤人等等。
其实,人和狗的关系,可以与人和人的关系相参照。
实际生活中,人与人之间最长久的关系,应该是保持经常的互动而又有一定的距离和独立性。
但科学是一回事,情感又是一回事,只要不涉及法律、不影响他人,还是给人们留一些自主权吧。
鸢饱凌风飞,犬暖向日眠。此行无弟子,白犬自相随。猎犬今盈群,狐兔依旧多。
点个在看,分享各群交流、投稿请加微信(15953227201)
本文公开资料及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和媒体,版权归原作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