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百科

吕游诗界 || 【诗评】一位接近海子的女诗人

吕游诗界
(总第372期)
本期作者:王之峰
王之峰,男,回族,河北省黄骅市关家堡人,1964年生,正高级工程师,中国国土资源作家协会会员。1985年开始诗歌写作,曾在《星星诗刊》《诗选刊》《绿风》《诗潮》《回族文学》《满族文学》《大地文学》等发表诗歌和诗歌评论。2008年出版诗集《王之峰的诗》。2014年入选《中国当代回族文学通史》。2019年出版诗歌评论集《盐的虚无》。2020年获大地文学奖。
诗歌 王位 太阳
——天天诗歌印象
文/王之峰
天天相信诗人是与神对话的人。在燃烧的青春里,她有英雄的欲望和侠客精神,有创世和参与创世的激情与冲动。她的诗中原型意象和私人象征异常丰富。天天的私人意象有公共原型意象的片段基因。天天的诗歌气质有青春、浪漫、神性的混合。诗人是晴朗天空下的婴儿却大胆地“斜靠在历史的肩胛骨”,成为 “一个流浪诗人,/一个没有故乡的人。”她相信,“上帝创造诗人也嘉奖他们。/一个经得起岁月淘洗的诗人,/是一个每天摸着良心,/与神对话的人。”(《诗人》)。她常常在太阳、自己和月亮之间构筑起命运的三角,一个人肩披霞光走在从天堂通往人间的路上。因此,她没有理由也无需向谁解释诗和远方在哪里,她说“只要爱就够了/只要醒着就够了”(《我与“尤麦加”的往事》)。海子在《夜色》中说:“在夜色中,/我有三次受难:流浪、爱情、生存;/我有三种幸福:诗歌、王位、太阳。”这里可以说诗是灵肉分行的流浪;而诗人天天在《打铁》中说:“打铁的钟声在风里,/有一个人忘记了时间。//白头发的哥哥在哼唱谣曲,/牵马饮水之人死命拽住天空。//火光四溅的女人拼命嘶喊!/——“月亮掉进了熔炉里。”/男人举起铁锤狠命击打。//自由!——爱情!——友谊!/奔跑的天空。——泪雨滂沱!//丢失的语言,雷声滚滚!/迷路的诗歌在风雨里跋涉。//快!——/抓住那个铁匠,/他就是天空中走失的诗人。”天天的世界,诗是一门铁与火的手艺,月亮、太阳、大地,自由、爱情都需要经历火的淬炼得以再生。我和我,就是人生是什么的问题关于我是谁的问题,天天应该很清楚,她需要破解的问题是:她寻找的自己和想象自己是不是一件事?当自信的诗人“我”看见了另一个“我”,看见“一个真正的自己”是什么感觉?的确,认识自己需要勇气。“我们存在着,然而我们又不曾存在过。”(《窗台上的花》)。我们还要把自己的心放回生活磨砺、考验,煎熬,最后,再放生。诗人有哲学的追问,认识自己,有了我才可能有一切。诗人一边爱着、希望着,一边痛着、绝望着。在某个时间和某个地点我们又遇到最初的、风尘仆仆的自己。“永生”的只有大地和阳光。天天的精神维度和生存背景源自历史性思辨和文化梦幻,而不只是通俗而逼窄的、有限的肉身生活。她的信仰维度和时间坐标与身处的现实有一个需要校正的原点,而诗人无情地拒绝了一次次校正。诗思与现实的关系不是缺席,而是自觉的错位、悬置,这是她与生俱来的忧患和疑虑所致。诗人清楚生活不是诗,而诗歌可以拯救凡人的生活。诗人世界的“神话的复活”与“自我的神化”。“我希望我的眼睛/是太阳/永远温暖明亮/告诉我/爱的方向和根的所在”(《住在故乡的眼睛》)。“我拄着一支拐杖。/向东,有太阳。”很自然这是以夸父为原型,是诗人再披夸父战袍,至少,她想被太阳照亮并与太阳一起发光。命夫?神有神的悲剧,神有神的壮烈,成为神的人也还是如此。“再过一天,太阳就落山了。/我还有很多事情没有做完。/我还有很多人没有爱。”(《向东》),能够为世界命名的只有:爱!她的《天空中的石头》让我们看见盘古、刑天在现代语境里的形而上的舞蹈。“古老的旨意。/秘密。//一个老人的疯头颅在风中摇晃。/除了呐喊,/不需要其它意义。//把身体埋藏于地下,/同植物一样呼吸,说话,/交流。”诗人让我们看见神是要回到大地的,神在万物中现身。《声音》是诗人的良心印证,有诗人的姿态和态度。诗人耸峙在现实并与现实对立。我们的阅读要试着去朗读那些不可言说的精神,她们聚集成为利刃,成为枪炮,在抗争中高唱赞歌,在无形中形成绝对意志。“你的风中有手印,/在你年深日久的眸眼中。//把一切都拿出来,/无论残忍、狡诈、奸猾、血雨腥风、手足相残……/没有人愿意认领。//骏马张开四蹄腾空越过大风!/没有声音。/——一切守口如瓶的密语。//把头颅种于春日埋葬于太阳,/把血液撒向大海留给后人。/我们不说语言,只念传承。/不说悔恨,只念感恩。//手印,/人类秘密的持有者。/在风里读着神的语言。”(《手印》) 也许这是诗人和神的契约,充满了无畏和敢于牺牲的壮志,有史诗一样的浪漫和壮烈。天天是敢于怀疑和质疑的人,在苍茫的历史时空她发出声音——“无论是书籍、诗歌、演讲、私语……/都可以杀人/同样可以喂养人类的精神/在光明里寻求方向与温暖/砸破暗黑的力量”。我能够找出的理由是诗人说过的话,“我的眼睛/长在我故乡的枣子树上/我不害怕黑夜和孤独”(《住在故乡的眼睛》),这些故乡的枣树就是夸父的“邓林”。气势上,天天的诗歌有青春的激情可铸山河,天天的诗歌有我写我想的执着的意志和行动的无畏。 命名还是还原?是意象建构还是精神助跑天天的诗总让我想起天才诗人海子,想起神启的想象和生命幻想里的那些理想主义者在荒原上奔跑的浪漫背影。诗人抒情高蹈,将生活神化,她陷于梦幻和重回梦幻神话现实的状态,她有神赐的迷诳和寓言性安慰。她的生命里到处都是古老的东方意象——太阳、马、鹰、河流、石头、风、大海统御了诗人的精神。天天将英雄意识人格化,确保私人象征的精神维度和蛮荒之力。诗人有对太阳的崇拜。太阳就是生命本身和起点。有了太阳就有了创世第一日的神圣。太阳是诗人精神资源。太阳是一个祷辞。“在低处。/太阳直射之处,/插秧的人类,躬身劳作。//水,甘甜的乳汁。/赶快去拿给他们,赶快!/一路小跑!/插秧之人就要倒下!//有人跪拜,仰天呼喊,/捧起太阳,/摔碎瓷器,/让水流向每个人类的心田。//在最低处。/我们的孩子,嗷嗷待哺。/我们爱他们,/仿佛最后的信仰。//高山仰止。/父亲拿着火炬,/点燃风中的信鸽。”(《在最低处》)。在诗人的灵魂深处一个信念就是向着太阳奔跑,打破黑暗,唤醒正义。诗人在《驼铃》中赋予生命的神秘是“在最初的广袤里,/荒凉伴着无垠和,/驼铃走过太阳的心脏,/仿佛诅咒又是烙印,/古老的语言。”鹰。苏丹的鹰。鹰,命运象征。鹰,写进血液的图腾。鹰,最初的一道和最后的一道太阳之光。鹰,神的使者。它会让我们想起自由和英雄。“太阳。/鹰。//老迈的苏丹瞳仁浑黄,/心,住在遥远的塔克拉玛干。//未卜先知的是,宿命。/没有人能够抓住。/人世的风永世吹拂,/能够留下的都生了根。//遥远的呼唤在梦的边缘,/谁被叫醒谁将更接近死亡。//雄鹰在山顶打着唿哨!/苏丹伫立在山脚下,/仰望天空和雄鹰。/仿佛仰望神,给予他的一切。”(《苏丹的鹰》)。鹰隐喻绝对自由和绝对意志。诗人是继承了海子诗歌精神的人,她让鹰有青春和英雄的共同记忆,有王者的姿态和高傲的雄视——“神的家中鹰在集合”(海子)。《苏丹的鹰》语言有一种迷离、梦呓、魔幻,人神共体,精灵、幽灵、神灵混合。马。海子有《以梦为马》)。马使得光更亮一些,象征的马一定来自隐喻的黑暗,意志的光。诗人天天说“是马/也是月光/静静地掠过/你尘封已久的心扉”(《忘记时间的人》)。“马是闪电的主人”(《光与马》)。马有悲壮的一生。马是诗人的精神象征和生命原型“你的骨骼产下:/自由、奔放,远方。” 马,诗人无所羁绊的魂,是自由。马是“庙宇的通灵者,/举着火把点燃神的瞳孔。”(《马》)。马是天空的旨意。“还有最后一匹马在雨中,/未被淋湿。/它四脚朝天,/仰天嘶鸣!/告诉那些迷路的孩子,/早点儿回家。”(《清明》),马是先知的使者。“藏蓝的天空来到驽马的腹部。——/剖开大水,你看见!”(《上升的河流》)。“在最明亮之处。——太阳的力量!/穿越鹏鸟的羽翅,你就能够看到希望,看到山峦与流水的爱恋之私。/卧垂巫山,卧垂巫山。——星辰哪怕只有凄迷。/再过一处,我将抵达月亮(那断人之魂的茅屋,无人居住)。/大水啊,大水!——将至啊,将至(呼喊声此起彼伏)。/“妈妈!家在哪儿。”上帝置若罔闻的耳朵如秋叶纷飞。——/“啊!天。地。人。”/ “马来了,来了!如滔滔江水汹涌而至——!”//“我”将死于浑厚的黄土。/妈妈呀!——/那些奔跑的。——马。——”(《奔跑。——马》)。马有轰轰烈烈的精神乡愁。以梦为马成为诗人的生命符号,马带着诗人奔跑在想象的真实。意象大跨度的跳跃,不单单产生了空间张力、时间张力,拉伸了情感,也洞彻了生死。太阳、鹰、马建构的王国是绝对的自由、绝对的意志,但一切都没有跑出母亲的怀抱诗人带着祈求的句式是“妈妈呀!——/那些奔跑的。——马。——”。马因奔跑而燃烧,仿佛天火炼狱人间。时间和死亡。时间对生命的规定性和度量值。诗人对时间的描述不仅有纵向的起伏,也有横向的跳跃。不要忽略,时间的秩序,时间是铁。诗人超验和直觉下的时间穿越了形而上,也根植在物的具体。因此,诗人的时间观具有发散性性、辐射性、衍生性。她放弃了时间的历史、时间的此刻、时间的未来,依托心理空间和世界的建构放飞一切。她有“同在、共在的混沌”的时间坐标,并在此基础上完成对当下生活的时空观照,并由此获得精神世界天马行空式的绝对自由。时间的模糊性和永恒性共同构筑了人的神性。天天的诗歌中有谜一样的时间感。时间有诗歌本身的神秘。时间的压力来自变化的速度。她的时间,她的空间是咏叹蓝色的。“时间。/碎片。/古老的旨意。//用一个女人的乳房,/替代。/用一个存活的抑或亡故之人,/拥抱它的形象。/用曾侯乙编钟和太阳,/击打灼烧它的心脏。//母亲啊!/———时间。/长久的跪拜已不能表明,/敬意。//只有当我们仰望天籁,/神灵附着于身,/才能在不经意间,/觉察到它的,/踪迹。”(《按时间的形象》),生命与永恒的思考日渐尖锐。“沙漏”是时间的陈述者。《沙漏》里时间,在慢慢滴血。《沙漏之光》与现实保持想象的距离。在神的天空重构生活现场。河流开始预见到光里的未来。“听见水滴的声响,/我们就会忘记时间。”(《明亮的候鸟》)。黑暗与光是共存的我们努力抱住光,将整颗心浸在光里,我们在磕磕绊绊中理解了生活的意义,学会了坚强、忍耐、宽容、爱与被爱,你知道的我们都是被时间抚养长大的孩子。时间制造了自由的相对性和欲望的绝对性冲突“时间让我们出生/又将我们带回来处”(《镣铐》),那么生命成为过程,诗人并不甘心这悲剧的宿命。她行走,唯有心走的“车站没有教堂/只有钟声”(《车站》),这还是时间的嚎叫,有了欲望的时间成了带着镣铐的舞者。“手持蜡烛之人走在时间里/当蜡烛熄灭/时间仍在前行”(《时间的祭奠》),是诗人一定找到了化解时间的永恒和人的生命有限之间的矛盾方法。时间的参照让一个灵魂在更远的光线里蛰伏。时间是女性的。时间中母亲成为救世主。只有“尘埃”的声音能够拉长时间。诗人替众神宣谕,并引领众生,在青春的激情与风暴中行走。“请听听尘埃的声音,请不要打开你的窗子/它拥有铜的质地,锣钹的胴体缠绕并且周而复始/世间之外,那些缠绵的往事开始复苏,我回头/仿佛一位法式者布道于西藏天空/僧侣开始跪拜,臣民,百姓的口鼻与褶皱,河流甚至山川/没有哭泣,没有声响,只有佛陀的咒语。//请听听尘埃的声音,这次一定要打开你的窗子。/陈年的梦开始尖叫呐喊,原野铺展荡漾/花草,和野兽,/帕米尔高原和雅鲁藏布江/天空与闪电开始交媾/大雪封山,冰封万里——!//请听听尘埃的声音,请竖起你尖锐的精灵耳朵/你在一切之内,你在一切之外/你还没有听到吗?/你就是尘埃,簌簌落下/那天尘土风扬/你终于得以安息。”(《请听听尘埃的声音》)。诗人的全称判断,仿佛神谕的无上权力和威严,不容置疑。死亡。死亡和时间有关,是时间的灰烬。死亡是困境的解脱方式。“镣铐”在时间下衍生的死亡的意识?诗人对死亡的理解和回答是“每个人都会死。”死亡是去存在。死亡解构了生,也诞生了另一个神赐“我”,输出精神内驱力。积极靠近思的深刻,让意义在阅读中发生“死亡只是一个游戏”(《叙述》)。“我们会死吗?——当然。/但,正如我们曾汩汩流经的血液,我们依然活着!——/并且生机盎然。——永不被摧毁!”(《镣铐》)。写得越痛月深刻,生命就越痛,最后到无法承受,就有了死亡之“轻”。死亡是生命的一个背面,是可以被重写的,但难以穷尽。死亡是一次性经验,但诗人可以用它打开时间的镣铐。只有那些把自己埋葬的人,才有自由的灵魂。诗人的乌托邦“冲破天空的鸟!/凤凰生在云彩的骨头里。//太阳里都是妈妈的脸庞。/祖父,你的远房侄女今天就要来看您。//树林里都是明媚的树叶儿。/牧羊人牵着他的孩子们来这里过年。//成群的鸟儿栖息于树枝。/叫声最明亮的呀,是我!”(《丰收的鸟》)欢乐颂,狂欢节。仪式感和祈祷方式。《多么晴朗》是表达的欲望引爆的快感。如颂歌如祈祝恍惚迷离沉醉其中。语言及时赶到并带着奔跑的韵律。“多么晴朗!/花朵张着大嘴巴。婴儿站满辽阔的天空和雪白的纳木那尼峰。/绿树成群奔跑。春天带着干粮和山洞一起过火把节。/风。梳着小辫子,书包里挤满糖果,水和小人儿书。/我们给世界命名。我们不是自己。/上帝抱起我们,吻着额头,唤我们:孩子。//多么晴朗。/人和人相亲相爱。每块土地都是伊甸园。每个人吐出的语言都是云。/诗人们沐浴在河里。犹太人的家在天堂。/我们不怕辛苦,热爱劳动,爱我们身边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多么晴朗!/湖水清澈。明媚的阳光带来绿树和百鸟。/爱情坐在长椅上。年华和背影多么美啊!/笑声是稀缺的玉石。/让我们把它们搬上山峰。用最原始的方式——绳子和肩膀。/然后,我们一起用尽力气。像瀑布一样!/笑吧!我珍贵的人间。//多么晴朗。/风声住了。闪电和花朵。/雨水垂下玉眸。彩虹安歇。/绿树成荫。我们住进森林。/了却余生。”这是“面朝大海”、是归去来辞的《桃花源记》、是顾城的《门前》,《多么晴朗》的能见度,使得我们有机会察看诗人内心世界——热爱、挚爱。诗人建造的诗神的家园。“如果。我没有找到家,母亲。/就请允许我把头轻轻地靠在你的膝盖上;/让温暖的阳光照耀着你和我;/让桑干河不老。//牛羊们都来了。/我坐在叶与叶之间的空隙里。/仿佛我就是年轻的!//岁月扯着鞭子。我们亦步亦趋的。/轰雷!——黄河水!——粮食啊!/我们的家。//射日的弯弓。/我不想说。/秋日正在我们胸膛燃烧。”(《秋日》),旷邈和深邃,这样的想象足以让我们满怀敬意。如果说重写神话的人有救世之心,乌托邦就是解构现实,回到具体的事与物,这就是虚构的意义。私人象征和语言言说一首诗让人有读下去的欲望和想法,是一首诗的生命构成具有了存在的价值和审美景深诱惑。天天的《镣铐》总让我怀疑,一首诗真的只是为了寻找象征?“主人开始浆洗衣物。——/从太阳到头颅。/一切未果的都在滋生,从林莽到山河。/于是。我们开始寻找象征。——/来自大地的物语。”(《镣铐》),诗提出问题:谁是主人?谁是那成了神的人留给人间的遗物?“太阳、头颅”的具体变得“抽象”,“林莽到山河”突然的虚无和瞬间的恍惚。诗人知道劳绩的现实中虚构的意义和价值,并努力在虚构中完成意义输出,谁都知道一个人的泪水滴在大海里的感觉和滴在玻璃杯中的感觉并不相同,那“叮咚”一声就会唤醒一片沉睡的涟漪吗?孤独和寂寞的、存在的、现实的内心的痛感回应诗人的一定是——“大地的物语”不会或不会永远是就这个样子。天天的《末代皇帝》《斑鸠》《我,看不见》《朗读者》《会抽穗的骨头》《瑞果的心事》写的鬼魅和魔幻,像一个精灵小妖。她可以自由切换在万物之间。“仿佛有那么多的鸟儿。/成群的末代皇帝。/他们选择集体式逃亡或者接吻式自杀。”(《末代皇帝》),“末代皇帝”所指何处?能指何据?你会接受一个真诚的发傻的人吗?当她爱起来得时候,差点儿一命呜呼。“我以蹲下的姿势和一个人相爱。/世界变得明亮!/啊!——好美丽的天空。”可是爱情就是这样:和这个末代皇帝同宗;和美好的事物联姻。我,看不见,抑或拒绝看见,这或许是一个诗人的眼睛对世界的认知方式的独创。“大火燃尽天宇!”“星星们长着毛边跳跃着。”(《我,看不见》)。“斑鸠是一朵大花的语言。/尾巴出生在夏天落幕于冬。”(《斑鸠》)“斑鸠。斑鸠。/斑鸠的话语里长了虫子。/斑鸠其实只是一只斑鸠。”(《斑鸠》)“她把自己想象成太阳。/梵高火中的栗子。”(《斑鸠》)。别人的鸽子是天天的“斑鸠”,暗通了神的意志并通过女巫唱出来。还有“在湛蓝的雨水中/我发现天空的两片嘴唇//他们发出钢琴的声响/水流哗啦啦啦,响!”(《会抽穗的骨头》)、“久违的沙滩。/贝壳栖息在天空的额头。”(《上升的河流》)、“海浪拍打着岩石/人类的头颅/种下太阳/关于诉说和倾听”(《朗读者》)让我们欣赏了寓言叙述和童真的想象。在《瑞果的心事》显迹了诗人有女性的单纯、温柔和忧伤。“瑞果站在窗口看天空,/她是一个孤单的人。//瓦蓝瓦蓝的,天空。/(她感到惊奇)。夏日里,遇见秋天的神情。//这次她什么都没多想,/一只蜻蜓从水面飞过,/就像一片云掠过碧蓝的天空。//她走进房间,/关上门。”“瑞果”是虚构的少女意象,她可以用藏蓝、蓝色、湛蓝、瓦蓝、碧蓝说话,由此我们可以看见诗人对天空的细致入微的关注和对个人理想执着仰望。“他的女儿是云,常常坐在他的膝上数葡萄藤上的果子。”诗人的感觉里有直觉的穿透,意象超验在静穆的底部,如泉水边的蝴蝶舞蹈在语言的肩膀上。诗的阅读从开始到现在,至少我们可以梳理、判定,天天的写作混沌在天空下、大地上,广场中、庙宇间,她的倾述、宣谕、对话,让我们,让过去、未来、想象都成了不愿离开的听众。最后,我想对天天说,相信未来,因为我们有所期待。我想对读者说,天天的诗是我们在雾霾里重逢了青春和梦想。理想主义是有用的,浪漫的诗人是可以发光的。
【版权声明】 我们尊重原创,《吕游诗界》微信公众号所推内容均已经作者同意。感谢源自网络图片作者。对本公众号图片使用如有异议,我们将随时纠正。
文稿校对:王连宗、魏金山、金宏利
特约编辑:闫维生
压题图片:源自网络
投稿邮箱:zhongguo1970@126.com
微信联系:wansuishige(吕游)
沧州诗社欢迎个人投稿和团队投稿。个人投稿(包括时评、诗评),请发诗歌10-15首(总计200行以内为宜),附个人简介和1-3张照片(头像、生活照均可),也可以随诗歌发来对作者诗歌的评论一篇(2000字以内为宜);团体投稿以微信群和各类诗社投稿,每一次10-20人为宜,每人1-2首诗歌(附100字以内简介),可随发诗社或者团体诗歌评论。期待您的到来!
【请点击关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