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百科

【颍州文学.征文】阜阳.陈汉军||父亲剃头

点 击 “颍 州 文学” 关 注 我 们 吧!202083期 总第83期
父亲剃头
文/陈汉军

父亲老了,为方便照顾,几年前搬到城里住,大哥专门买了三室一厅,装修好了,配上日常家电,供父亲和母亲居住。不幸的是,三年前,年迈的父亲忽然罹患脑血栓,一下子成了一个半身不遂的人,日常起居全靠照顾。幸好母亲身体尚还硬朗,终日陪伴左右,吃喝拉撒,用心照料。父亲性格倔强,始终不信就这样成了个废人,一直坚持不坐轮椅,不住拐杖,日常行动就靠着颤颤巍巍的挪步,那蹒蹒跚跚的样子,真像个刚学步的孩子,看着让人心疼。自从患病以后,洗澡理发都成了一件难事,父亲体胖,洗澡需要两个人架着才行,不过城里的洗浴条件好,给父亲洗澡也不是件难事。至于理发,父亲总是坚持要回老家的集上去理,说城里理发太贵还不给光胡子。那就带他去吧,反正也可以顺便带他出去透透气。老家集市只是一个很小的去处。现在出门打工的人多,集市已经早已没有了往年的热闹和喧嚣,只是在双日逢集时才会有些人气,不到中午就散的差不多了。集上唯一的剃头铺子却是个例外,每天不论逢集背集,总是聚集了不一样的男女老幼,这里已经成了一个小型聚会场,人们在这里谈天说地,互相传播各种信息,东庄谁谁去世了,西庄谁谁得重病了,李庄谁谁和儿媳妇吵架了,张庄谁谁又改嫁了,东家长西家短的故事在这里被交流着,互通着。父亲就是在这里剃头,每隔两三周,我都会开车把父亲从城里带回去,到这个小剃头铺子给父亲理发。一到门口,停下车,父亲就会坚持自己开车门,自己走路,不让别人搀扶,有一次我问父亲,怎么每次去理发时,下车走路都要自己来,不让我去搀扶,万一摔一跤,可不得了,父亲抬起头很认真的说,其实,我就是想让老家的人看见,孩子给我照顾的很好,我身体还行,还能走呢。
进到剃头铺子里,老师傅总会笑脸相迎,放好椅子,把父亲搀扶过去坐好。一边给父亲围上围巾围布,一边还会问父亲,最近怎样啊?看你刚才自己走的挺稳当,恢复的还行啊,啥时候能回来打扑克牌啊?这时父亲都会笑嘻嘻的回答,不行啦,身体跟破自行车一样,不是轮子跑气,就是车闸不行,全身没一件好零件喽!熬一天,算一天吧!剃头师傅也会一边笑着回答,看你自己能走能动的,恢复的好,很快就能自己回家了。一边洗头,剃头,光脸,吹干。一套程序下来,不要20分钟,间隙中,就会把近期听到的新闻旧闻一股脑的说出来,父亲也会时不时的插上几句话,哎呀,那老张头比我还小几个月呢,怎么就走了,啊!那老李头真是够可怜,几个儿子闺女都没有一个问事的,可怜啊!有时有人会问,老陈,你在城里多享福,城里条件那么好,理发水平也高,你还往家里跑,难道家里的条件比城里还好?这时父亲就会讲,那还不是因为城里剃头价格太贵,还不给光脸,掏耳朵。那有家里的划算。别人就会接着问,那你一来一回不要油钱呀,不还是老家的价格贵。父亲就又笑嘻嘻的说,都是孩子们开车带我回来,反正又不要我掏油钱。大家就会哄然大笑,还是你这老头子会算计。这时的父亲就会狡黠的微微一笑不再说话,旁边人就有发着感慨,你看,还是人家老陈的孩子孝顺,知道老子想回家看看,就带回家剃个头,一举两得。听着他们对话,我在旁边也不说话,只是静静地看着他们微微一笑。是啊,可怜天下父母心!父亲非要回老家剃头,即是为了经常回家看看,也是为了给自己的孩子赚一个孝顺的好名声,我们虽然都已经成家立业,但在父母眼中,永远需要呵护,需要疼着,惯着。给孩子一个好名声,也许就是父亲现在疼爱孩子的最好方法了。
作者简介:陈汉军,阜阳市作协会员,供职于宣传部门,在求是网,江淮新闻网,阜阳日报,新安晚报,颍州晚报等发表数十篇散文,诗歌,评论等各类文章。

▼往期精彩回顾▼
【颍州文学】平台发布||《颍州文学》征稿须知
点 亮 “在 看”, 你 最 好 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