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乡村振兴开局重点工作有哪些 奋力开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局面—年份]乡村振兴领
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难题作为全党职业的重中之重,持续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扎实推进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农业农村进步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为党和民族事业全面开创新局面提供了重要支撑,当前,我国进步不平衡不充分难题在乡村最为突出,主要表现在:农产品阶段性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农村基础设施和民生领域欠账较多,农民增收后劲不足,农村自我进步能力较弱,城乡差距依然较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辉煌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职业回顾
过去一年,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想法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灵魂,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职业总基调,坚持新进步理念,坚持高质量进步要求,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深化市场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着力推动高质量进步,扎实做好“六稳”职业,全面落实“六保”任务,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坚定打好三大攻坚战,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壮进步,农业农村进步取得新的成就,乡村振兴实现良好开局。
取得的成果
(一)粮食产量保持稳定
粮食生产再获丰收,总产量达到 66384 万吨,比上年增加 594 万吨,增长 0.9%,夏粮产量 28359 万吨,增长 2.1%;早稻产量 2627 万吨,增长 0.9%;秋粮产量 35398 万吨,增长 0.6%,棉花、油料、糖料、肉类、禽蛋、牛奶、水产品产量均有所增加。
(二)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 14617 元,扣除价格影响实际增长 6.6%,增速高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 1.1 个百分点,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转移净收入分别增长 8.6%、5.7%、6.5%、10.1%,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达到 11540 元,扣除价格影响实际增长 6.5%,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 29.0%,比上年下降 0.3 个百分点。
(三)农村改革深入推进
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取得重大进展,全国共颁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 2.06 亿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全国已有超过 13 万个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完成改革,确认成员 1.14 亿人,累计向农民股金分红 3251 亿元,供销社综合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效,全体系销售总额达到 5.97 万亿元,增长 11.6%,农垦改革扎实推进,国有农场办社会职能改革全面完成,农产品收储制度和价格形成机制改革不断深化,以市场定价、价补分离为核心的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取得成功,棉花、大豆目标价格改革试点顺利开展。
(四)农村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不断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改善,农村教育“两免一补”政策全面落实,营养改善规划惠及 3700 万农村学生,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稳定在 95%以上,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全国共有 4366 万人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1479 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纳入社会救助兜底保障范围,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稳步推进,全国共有乡镇综合文化站 3.3 万个,农家书屋 57.5 万家,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开局良好,累计完成改厕 1000 多万户,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率达到 60%以上,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 22%。
(五)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
按照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的目标要求,经过各方面共同努力,预计全年减少农村贫困人口 1000 万人以上,贫困发生率下降到 1%下面内容,全国 832 个贫困县中已脱贫摘帽 436 个,易地扶贫搬迁建设任务基本完成,累计建成集中安置区约 3.5 万个,安置住房 266 万套,960 多万建档立卡贫困群众乔迁新居,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壮扶贫、生态扶贫等工程扎实推进,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升,物品部扶贫协作和中央单位定点扶贫深入开展,社会力量广泛参与,脱贫攻坚合力不断增强。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当前我国农业农村进步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复杂,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的任务依然艰巨,我们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想法和党的十九大灵魂,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职业总基调,坚持新进步理念,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推动高质量进步,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坚定打好三大攻坚战,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壮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