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百科

【西南文学?文论】曾令琪/四川/辞赋应当“活”在当下——读王褒、李石赋随感

西南文学?总编推荐
——微刊总第1357期——欢迎点击以下链接,关注相关资讯
【西南文学?快讯】阿 月(四川)/《西南文学》作家工作室联盟隆重上线
 
 
  【作家简介】  曾令琪,中国辞赋家联合会理事,四川省辞赋家联合会主席,赋坛送美号曰“赋骥”。  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西部散文学会理事,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社科院特约研究员,中外散文诗学会四川分会副主席,孔子美术馆客座教授,贾平凹先生关门弟子,大型文学期刊《西南文学》杂志总编。  写作500余万字,发表、出版文字已达430万字。多部作品入藏北京图书馆、四川图书馆等,有作品翻译为英文、德文出版。多篇散文入录《中国散文大系》,有散文收入《大学语文》,有两篇小说、一篇散文选入中考、高考试题训练卷,一篇小说选为高中语文期末测试卷。中国出版集团?现代出版社2017年隆重推出曾令琪30万字散文集《热闹的孤独》,全国公开发行。近10个辞赋被风景、名胜刻石、刻碑、浇铸铜钟。
辞赋应当“活”在当下——读王褒、李石赋随感
  曹丕在《典论?论文》中说:“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将“文章”的社会功用,上升到治理国家、传之不朽的高度。这里的“文章”,即后世所说的文学。不过,在古代,教育国办,自孔夫子之后,才开始有平民教育,教育才正式惠向民众。但在传统根深蒂固的封建时代,文化的话语权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文学创作走出书斋、走出庙堂、反映生活、服务社会,仍然任重而道远。直到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还在大声疾呼:“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与元九书》)在反映生活、服务社会方面,资中先贤王褒、李石却做得很好,在阅读他们的赋的时候,这方面感受尤深。
一、辞赋作家应当走出书斋
  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古代很多读书人往往脱离生产劳动,其创作也往往局限于书斋,以“空头文学家”(《鲁迅遗言》语)的面目出现在大众的面前,很难得走出书斋,走出闭门造车的“怪圈”。
  令人欣慰的是,资中先贤王褒和李石的赋,在这方面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汉宣帝神爵三年(公元前59年),王褒到“煎上”(今彭州市一带),遇见寡妇杨舍家发生主奴纠纷,他便写下《僮约》一文。这个赋,为杨家奴仆订立了一份契券,明确规定奴仆必须从事的若干项劳役,以及若干项奴仆不准得到的生活待遇。《僮约》中有“脍鱼炮鳖,烹茶尽具”,“牵犬贩鹅,武阳买茶”的记载。有关专家考证说,这是中国、也是全世界最早的关于饮茶、买茶和种茶的记载。后世也由这一记载得知,四川地区是全世界最早种茶与饮茶的地区;武阳(今四川彭山)地区是当时茶叶主产区和著名的茶叶市场。这个赋,相比王褒本人颇受汉宣帝赏识的《圣主得贤臣颂》和其他一些辞赋家的一些“马屁”赋,其社会意义和价值,高明何啻百倍、千倍!
  而南宋的李石,南宋邓椿在其绘画史著作《画继》中评价曰:“(李石)少负才名,既登第,任大学博士,出主石室,就学者如云。蜀学之盛,古今鲜俪。后卒成都,时作山水小笔,风调远俗。卒年七十外。”李石与大诗人陆游交好,陆游对他评价很高。在《感旧》一诗中,陆游对李石才遭埋没、名终不显,表达了一种强烈的不满和愤懑:“君不见资中名士有李石,八月秋涛供笔力。……生前何曾一钱直,没后遗文价金璧!”
  李石留下词作39首,赋2篇(《栀子赋》和《四君子汤赋》),还有其他很多作品,收入《四库全书》14380-14386卷。李石科第出身,辗转各地,其词其赋,都是走出书斋、积极入世之作。《栀子赋》,通过“榴花妥薝,与鹤顶斗鲜;芙蓉濯水,与蜀锦争魄”的表述,表达了“物各有得,汝自怙权,与天争力,上帝照临,汝不无责”的社会观和“岁晚后凋,屈意樛阴,有不改柯易叶者,犹足以侣青青而媲松柏也”的人生观。
  可以说,王褒的《僮约》和李石的《栀子赋》,都是辞赋家走出自己狭小的空间、以生活为师的佳作,值得当今辞赋创作中那种囿于眼界、凭空玄想、远离社会生活的创作者所效法、借鉴。
二、辞赋创作应当密切联系实际
  在中国古代,作为一个阶层,“士”(包括文士和武士,后世更多的时候主要指文士)依附于社会统治阶级,几乎没有自己政治、经济上的独立性。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中古时代隋朝开科取士之后,才有比较大的好转。因此,古代士人的创作,很多时候,缺少与社会实际的联系,有的甚至沦为文字游戏之作。这样的作品,在文学的社会功能方面,自然就差了许多。
  自古以来,很多作家、文学家都比较注重反映社会生活,反映民生疾苦,一部中国文学史,这样的作品也是很多的。其中,资中先贤王褒和李石的赋,在与生活挂钩、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方面,值得我们学习。
  王褒《洞箫赋》《僮约》等16篇辞赋,其中很多内容,都与日常生活有关。李石《方舟集》,收其赋作2篇(《栀子赋》和《四君子汤赋》),可以说均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僮约》《栀子赋》和《四君子汤赋》这样的作品,可谓生活味儿十足。
  明代四川唯一的状元杨慎,不仅在他编辑的《全蜀艺文志》里选有王褒的作品,还专门作了《王子渊祠》诗:“伟晔灵芝发秀翘,子渊擒藻谈天朝。汉皇不赏贤臣颂,只教宫人咏洞萧。”该诗用比喻的手法,赞誉了王褒的才华文采秀发,擅长辞赋,谈耀一代。对李石的作品,大清著名学者纪晓岚等人在《四库全书?提要》中赞曰:“(李石)其文字渊源,出于苏氏,故其文以闳肆见长……纵横跌宕,亦与眉山门径为近也。”
  王褒和李石的作品为什么受到后世的尊崇?想来,除了其思想性、艺术性外,与其对生活的反映,不无关系。
  毫不讳言,当代的辞赋创作圈子内,有一些辞赋家坐井观天,故步自封,自己束缚了自己的手脚,限制了自己的创作空间,也就断送了自己辞赋创作的进步。还有一些作品,不追求创作的艺术性,却沦落为无聊的拍马和乏味的口号,最终丧失了辞赋的很多读者。而同散文和诗歌相比,辞赋仍然属于“小众”化的创作式样,影响力相对而言较为有限。如果辞赋作家架空自己,脱离实际,挥麈谈玄,则辞赋创作的复兴,必将受到很大的负面影响。
三、辞赋作品应当积极地服务于社会
  在古代,国家安定,往往涌现一批歌功颂德的“颂美”之作;就算有所讽喻,也往往是“曲终奏雅”。《汉书·司马相如传赞》:“扬雄以为靡丽之赋,劝百而风一,犹骋郑卫之声;曲终而奏雅,不已戏乎?”而身当季世,或者国家动乱,则往往出现一批自伤自哀、悲国悯农的佳作。但这些作品,或直接,或间接,对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以至作者的居家、百姓的日常生活,都有所反映,为中华辞赋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在中华辞赋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不过,若从辞赋的功用上而言,以上所说所有类型的作品,其作者的目标都很明确,那就是——颂美君主,美化当政,低身干谒,以期仕进;或者悲天悯人,心系家国,忧国忧民,抒发怀抱;或者哀怜身世,感叹飘蓬,抚今追昔,自怨自艾。从某种角度而言,无论作者的情绪消极、积极,这都是在“服务于社会”,给读者带来不同的阅读美感。
  但我们这里着重要说的,是“积极地”服务于社会。说直白一点,就是要为当下如火如荼的经济建设、文化建设服务,特别要为党和政府大力倡导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复兴服务,为乡村振兴服务。
  王褒的《僮约》,可以说是文学作品直接为现实服务的一个典范;李石的《栀子赋》和《四君子汤赋》,《栀子赋》的结尾极力渲染“爰自《典》《谟》,既远有熊,是宅涨风雷之浩渺,攀星虹于倏忽……佐禹治水,我即黄魔;翊汉帝储,我即黄公”,表达出作者一定的政治理想和社会理想,表现了作者“侣青青而媲松柏”那高洁之志。《四君子汤赋》则借传统中药的汤剂“四君子汤”之名,表达出作者“群善之君,心在扶持”、“治人之强弱,况医国之存亡”的政治理念,热烈讴歌了四君子汤,将其品性上升为“全次为上,永驭人群”的高度,表明自己创作的目的就是提倡四君子汤那种“医国之本意”,充分地诠释了辞赋积极为社会服务的价值理念。
  可以说,在文学创作、特别是辞赋创作为社会服务方面,王褒和李石两位资中先贤,为我们提供良好的范本和优秀的借鉴。
结 语
  归纳起来,笔者的观点是:辞赋作家应当走出书斋,杜绝闭门造车的创作模式;辞赋创作应当密切联系实际,反映社会生活;辞赋作品应当积极地服务于社会,特别是为广大的人民群众服务。
  在辞赋具体的创作中,辞赋家可以考虑与文化单位、风景名胜的合作,考虑与经济实体、著名企业的合作,力争做到辞赋家与合作单位双赢、甚至多赢,从而获得最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共同开创当代辞赋创作的新局面,共同推动当代辞赋创作迈向新的高度。
  惟其如此,才能让辞赋创作走出书斋,走出庙堂,走进寻常巷陌,走进名山大川,走进广大读者的内心,从而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建设、特别是助推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最优秀的力作、最具美感的佳作、最值得传世的名作……
  2021年3月13日,星期六,于西都长乐居
         
主 管:四川省文联主 办:四川省辞赋家联合会承 办:  中外散文诗学会四川分会  四川省散文作家联谊会  四川曾训骐三月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四川书生活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首席顾问:贾平凹、赵义山顾 问:  张晓风、黄代培、林 彬、何 武
  黄有全、张用生、郭宪伟、何永康
名誉总编:张人士、梁 爽总 编:  曾令琪(联系电话、也是微信号:18228014307)副总编:
  张永康、李顺治、周晓霞、华 尔
总编助理:
  杨爱民、吴贤碧、齐眉儿、吴雪莉
执行主编:
  胥树东、梁冬梅、张联芹、李朝艳
编 委:王晓蓉、贾秀全、况永夫、曾宪敏李 博、刘智永、褚福海、董庆月陈慧琼、周小平、吴 玲、张诗彬理事单位:
  广东彩格科技有限公司
  四川东柳醪糟有限责任公司
  成都市贵和高科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四川资中县郁树船香教育集团
理 事 长:
  陈志越、唐祥华、蒋大根
  《西南文学》杂志、微刊投稿说明附——《西南文学》杂志微刊邮箱: 675833642@qq.com 《西南文学》杂志纸刊邮箱:   xinanwenxuezazhi@qq.com 《新锐作家》杂志纸刊邮箱:   xinruizuojia@qq.com要 求:  1、只接受原创、首发稿。作者文责自负,《西南文学》没有侦探之责,敬请作者留意。作者投稿时,请附上自己的文学创作简介、近期生活照。  2、作者投稿时,请同时发来以下授权书:  该作品是我的原创首发,我授权《西南文学》杂志旗下微信公众号独家首发。有诸如一稿多投、抄袭等问题,由作者承担一切后果。  3、两周内没有采用,可另投他刊。  4、关于稿酬本平台关闭原创标志,关闭打赏功能。按照常规,本微刊所发文章,暂无稿酬。若作者需要开通原创标志和打赏功能,请在投稿时特别说明。若有读者打赏,则在系统到位后,赏金如数转给作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