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百科

永康乡愁 || 胡发东:糖 车

点击上方↑“永康乡愁”,风里雨里我们都在这里
by:朱志强
糖 车
文/胡发东摄影/胡文旭

农村绞糖、煎糖的场所俗称糖车。
冬天是绞糖的季节,糖车是冬天里农村最热闹的地方,也是村民们特别是小孩子们最喜欢去的好去处。因为走近糖车,就有一股红糖特有的醇香会扑鼻而来,走近糖锅灶口就会使人感到非常暖和,碰巧凑到糖水成糖出锅时还可品尝到美味的糖勾和糖锅巴,所以冬天里的糖车是非常吸引人的。
计划经济时代,在八字墙村我家老屋厚祥厅西边有块空场地,面积约有400平方米,南面是民宅,北面是村里的仓库,西面也有屋并有一条大道。这个地方四面有屋十分稳风着暖,且出入方便,是竖糖车的好地方。因此村里年年都会在此处竖起糖车,垒起糖灶,进行绞糖、煎糖的农事活动。对糖车我在儿时就十分熟悉,牛拉糖车绞糖、糖水慢慢地煎成红糖的全过程在我脑子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永远不会忘记。
我们八字墙村是三十里坑最大的村,那时全村就有1400多人口,分为16个生产队。在竖糖车绞糖前,村里都要召开生产队长会,决定竖糖车的日子,并通过抽签确定好各生产队收糖的顺序和大体时间。因为竖糖车的场地窄小,各生产队一齐收糖的话,糖梗储存的地方也会很挤,因此只能按顺序来,收一个队的糖梗,绞一个队的糖。待全村各队的糖梗都绞完,得一个半月到两个月的时间。收糖、绞糖一般在立冬后开始,要到元旦前后才结束。
农村绞糖的场所一般分为三部分:
一是放糖梗的场地。约200平方米,一般有一二边靠墙,糖梗挑入场地时一捆一捆靠墙直竖起来,没有墙的两边再用晒谷用的地簟围起来,并开一小口供取糖梗时用。
二是竖糖车的场地。约100—120平方米,主要是安置糖车及铺设牛走道。
三是煎糖的场所。一般搭一个60平方米左右的稻草铺,垒一个安3口二尺八大锅的大糖灶。
竖糖车、搭煎糖铺、垒煎糖灶都是技术活,因此村里在竖糖车的日子里,一定要请木匠、泥水匠到现场施工,通过2、3天的劳作才能完成。
糖车的结构说起来还比较复杂,主要由以下一大批构件组成:一是糖车力子。由梗木做成,分母力子和子力子。母力子的形状呈圆柱状,下半段直径约有80公分,长1米左右,上半段直径小约有30公分,长约80公分,在顶端有一方孔,用于连接糖车的横弯梁。子力子上下半段的直径跟母力子一样大,只是上半段的长度比母力子短,只有25公分左右。两个力子下半段的下半部是圆的,但上半部都有木齿,用牛拉动母力子旋转,可带动子力子同时旋转,在两力子间插入糖梗,就可将糖水绞出来了。二是糖车夹板。由硬木做成,分为上夹板和下夹板,长约3米,宽90公分左右。上下夹板的作用就是把两个糖车力子垂直夹住,上夹板有两圆两方四个孔,方孔处在上下夹板的两头,直径25公分左右,穿透夹板用于安装糖车立柱。圆孔直径约30公分,其中一个孔穿透上夹板。下夹板也有与上夹板相对应并且尺寸也一样的的两圆两方四个孔,方孔也穿透下夹板,便于糖车立柱埋入地下。三是糖车立柱。两根呈正方型的立柱分别穿透上下夹板的两头,向下还埋入地下约50公分左右,并在上下夹板的立柱边用三角硬木片插紧,使糖车在转动时减少抖动。四是支撑木。4根由松木做成直径约15公分的支撑木,一边2根斜向紧紧地把糖车上夹板两头支撑住,显得十分稳固,使糖车不会移动。五是糖车横弯梁。这是与糖车母力子接合的连接梁,用樟木或其他硬木做成,直径约有20—25公分,比较粗大。此梁的上头连接母力子,下半截连接牛横盘,牛横盘上连接两根粗麻绳,麻绳再连接牛轭,大水牛套上牛轭,拉动糖车转动,就可达到绞糖的目的。六是几样小构件。1、“猪头”,是添糖的用具,由硬木做成,糖梗通过“猪头”插入两力子间;2、糖桶,分大桶和小桶,大桶储存糖水用,小桶接糖水用;3、木架,放糖梗用;4、木台板,接糖用;5、木凳子,添糖、接糖用。
牛走道应当也是糖车的重要组成部分,宽约1.5米,围绕糖车呈圆型,直径约10米左右,地上铺有稻草,比较松软,使牛不停地绕圈走脚不会走痛。
通过糖车绞出来的糖水要变成红糖,还必须有一道煎糖的程序。因此竖好糖车后,在糖车正面边上还要搭一个稻草铺,占地约60平方米。铺内主要是垒一只大煎糖灶,灶上安置3只呈三角形安放的二尺八大铁锅。糖灶的灶口特别大,约有70公分见方,很大的树根及柴片都塞得进去。糖灶的烟囱呈方型,有5、6米高。在灶边还铺有一张由松木段搭成的高脚床,供煎糖师傅日夜休息用,一部糖车一般来讲只请一个煎糖师傅。再有一个角落就是摆放糖槽、糖桶的地方。糖灶口边上还有一块放柴片的小场地。
糖梗变成红糖主要有两道程序:
一是绞糖。从安放糖梗的地方,一次取出4.5捆糖梗整齐地摆放在糖车正面的木架上,套上牛拉动糖车旋转,负责添糖的社员(一般都是年纪稍大的老添糖师傅),将糖梗(第一道不用猪头)插入糖车母力子与子力子之间,糖车背面由两人(一般一男一女)接糖,女的坐靠近糖车一点,男的坐远一点,糖梗通过糖车过来后,先由女的一根一根地接住,再传递给男的整齐地摆放在一块约1.8米长、60公分宽的接糖板上,板的一头事先放好一根稻草绳,待接了一小捆后就由男的拿到添糖师傅那边去,周而复始地绞第二遍、第三遍、第四遍,直到将糖梗绞干为止。绞干的糖梗就成了糖杆,也要像糖梗一样一捆捆捆起来分给社员,糖杆晒燥后也可以代替柴烧水做饭。
糖梗绞到第两遍时,添糖就要用上“猪头”了。“猪头”实质上是一个由硬木做成的物件,嵌在母力子与子力子之间,中间有一个10×8公分左右的横向长方孔,用绳子挂在糖车上夹板上。糖梗绞第二遍时就需用猪头的原因:一是糖梗第二遍绞时就已比较软不便插进糖车。二是通过猪头可使糖杆挤紧一点,使糖水绞得更干一些。有时添糖师傅将糖梗添得太多,糖梗将猪头挤得过紧,牛也拉不动,使整部糖车都抖抖动,发出吱吱吱的声音,这时就得“劈猪头”,就是卸下猪头,用凿子将猪头中的糖杆搞碎取出来。这样的情况多了,就说明添糖师傅缺乏经验,糖添得不均匀。
by:胡文旭
二是煎糖。将绞出的糖水放入3口大糖锅用大火煎,通过约3—4个钟头,水分不断蒸发,剩下总量的三分之二时,3口锅的糖水并到2口锅,腾空的锅放入新糖水。再过1—2个钟头,2口锅里的糖水又少了二分之一左右时,糖水已很稠很香,这时将糖水并到一口锅,腾空的锅也放入新糖水,这就叫三并二、二并一。再煎半个钟头左右,糖快要煎好出锅了,这时由2位男社员抬起一只约有2.5米长50公分左右宽的糖槽放在糖灶上并凑近锅沿,煎糖师傅不停歇地用糖勺搅拌糖水,此刻是打糖勾的最好时机。糖出锅时,煎糖师傅要用很快的速度将糖水勺到糖槽里,否则锅底的少部分糖会有焦味。经1—2个钟头糖冷却后,煎糖师傅就用三角型糖刀在糖槽周边划出边缝,再在中间划2条缝,然后一块一块地从糖槽中将糖起出来,这样红糖就制作完成了,这种红糖叫饼糖。如要制作散糖,煎糖师傅要在糖槽里的糖未完全冷却时就将其打散,并不断搅拌直到完全凉了为止,这时的红糖就是散糖。要将红糖制作成姜糖也要在糖槽里的红糖未凉时将已熟的生姜丝伴进去,通过搅拌使糖与姜粘合在一起,这就成了姜糖。
by:胡文旭
糖车绞糖、煎糖的一个多月时间是十分热闹的,生产队轮到在糖车劳动的社员一批接一批,一律实行三班制的劳动制度,每班8人左右,三班就得20多号人,因此队里还须办伙食。糖车的伙食分早餐、中餐、晚 餐、夜餐,一日四餐,队里还专门派两名社员负责此项工作。农村社员劳动实行三班制,大家都觉得很新鲜,有当了一回工人的快活感。
煎糖锅灶门口是非常暖的地方,因此也非常吸引人。灶门口一般有一个2米见方50公分深的坑,是做炭用的。糖水成糖后,一般要清一次火,火泼上水后经冷却就变成了炭。一灶糖煎好或许也有50—100斤炭。一些烤麦饼做小生意的人常常会到糖车买炭用,当时生产队卖炭的收入也是要入帐的。灶口不取炭时只要在坑沿上摆上大柴片,大家就可围坐一起,边取暖,边嘻闹。有时家中吃玉米饼,拿一二个出来放在灶口里,只需几分钟就可将饼烤酥了,然后放上一点猪油及少许盐巴,那真是可口极了。拿一些毛芋、番薯、白豆、黑豆放在灶口也很快会烤熟,吃起来特别香。
在灶口坐久太暖了,有些调皮的小孩子就偷偷地跑到放糖梗或添糖的地方,趁人不注意抽一二根糖梗到灶口来吃,这时身上是热的,嘴里是又凉又甜的,感觉特别舒服。
全村的糖梗都绞完后,糖车就要拆掉,拆时村里也照样要请木匠和泥水匠出场。拆掉的糖车可以说是“五马分尸”,糖车的两个力子一般要浸在村边的门口头塘里,以防来年启用时干燥裂缝;糖车的上下夹板及其它物件都要集中放到村里的仓库里,以防散失;糖锅、糖槽、糖桶等煎糖用的器具也要妥善保管。
农村糖车绞糖、煎糖的情景在大多数地方已销声匿迹了,每当我想起这些传统的农事,想到吃糖梗、吃糖勾、吃糖锅灶口烤酥的玉米饼,心里还美滋滋的。目前少数地方为了办节,如唐先上考、九狮沟等地都恢复了绞糖、煎糖这些农事活动,并与休闲旅游结合起来,使年轻人很有兴趣赶去参观,受益匪浅。同时还推进了红糖产业的延续和发展,对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很有好处。

by:朱志强
作者简介:
胡发东,1954年出生于花街镇八字墙村,退休干部。曾任生产队记工员,先后在县农科所及烈桥等乡镇工作,曾任烈桥、花川、桥下等地党委书记。业余喜欢登山、读书及写点东西,岀版过《情钟大地》、《南溪春雨》等以乡镇任职服务三农为主要内容的文集。

中医认为,红糖具有益气养血,健脾暖胃,祛风御寒,活血化瘀的功效。百优草阿胶玫瑰红糖姜枣茶姜香糖韵 暖心呵护???点击下图即可放大购

|永康乡愁工作室|
?13506797066 (微信同号)
爱 | 愿我们都能被温柔以待 | 王志广
生姜的传说 || 和谷
乡愁 | 古城深处觅芳华 | 曹红美
朱惠英 ||(永康)故乡人故乡事
感恩阅读,点亮“好看”让世界看到你的喜欢。格菱乐炒菜机,新时代开放厨房革命的智能保姆▼点击阅读原文进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