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百科

卢氏文苑 | 陈治国:粗茶淡饭香,山村乡情浓

关注卢氏文苑获得更多精彩内容

粗茶淡饭香,

山村乡情浓

文|陈治国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先圣一言,道尽中华民族纯朴的民风:热情、好客。这等“标配”之风最见(xian)于招待客人的饮食茶饭。在那物质极度匮乏、饮食难以果腹的艰难岁月,粗茶淡饭,热情似火,人们特别是山村乡亲的深情、善良、厚道,令人难以忘怀,回味悠长。

那年月,吃饱饭,是一个问题、一个难题、一个在广大农村普遍存在的难题!可是,每当“有朋(客)自远方来”,纯朴的山民一定会倾其所有、尽其所能,让客人吃饱、吃好。那时主要的饭食是玉米糁、玉米糊糊、黑豆面、杂粮面、红薯干、干菜等,小麦白面是奢侈品。农村的家常饭中,饺子、卤面、捞面等是用来招待客人的美味佳肴,平时是很难吃到的。最常吃的是糁子饭,酸菜豆面条,长年如此,吃得令人反胃,却又无可奈何!山区新鲜蔬菜奇缺,青黄不接的季节尤甚。客人来了,能拿出手的只有自家生的豆芽,泡开热炒的萝卜干,在加上粉条和豆腐已是很难得了。所以,那时孩子们非常渴望家里能有客人和亲戚来,这样就可以吃到那些美味,至少可以吃一顿白面条了。那时,除了亲戚外,常有从县里,乡里(那时称公社)来的、专禞运动的工作队员和承担防疫、中药普查、农技推广、地亩估产等专项工作的人员。这些人在村里是吃“派饭”的。母亲饭做得好,家里也收拾得干净,所以经常承担“派饭”任务。我也非常渴望家里能摊上这任务。每当有工作队进村,我就前后跟着,央求让村干部把“派饭”交给我家,尽管常为此受到母亲埋怨(承担此任务是很辛苦的,更难的是食材匮乏还得让人吃好),但我乐此不疲的可怜的愿望就是能吃到“好饭”!

那时,人们虽然贫穷,但真挚的待客之道、如火的待客之情、“机巧”的待客之策,真让人感动、难忘!为了让客人放心地吃饱,纯朴的山里人可谓费尽心机。把屋子打扫干净,盛情迎送是必不可少的。给客人盛饭的碗一定是家里最大的,饭一定是盛得满满的,齐边齐沿的。比较稠的饭,比如卤面一定是鼓得尖尖的。客人碗里的饭还没吃完时,主人早在一旁候着了,及时夺过空碗去盛饭。有时,客人称吃饱了,不让主人再盛,主人认为客人“作假”没吃饱,执意要再盛,就这样你争我夺,争上好几个回合,直到客人同意添饭或确实吃饱了才肯罢手,有时甚至把碗都夺坏了!在我们那小山村,还有一种说法,来了客人,饭菜一定做足做多,要有吃的有看的。就是让客人看到主人家有足够的饭,让客人放心地吃。常见这种情况,有的客人推辞时,主人会把客人拉到厨房,让客人看看锅里的饭,告诉客人,饭多着呢,可别觉得我做的饭不够吃!在那时,主人家的饭够不够吃,是衡量这家人薄气与厚道的标尺之一呢!

在那艰难困苦的日子里,为了让客人吃好,可谓费尽心思,尽显智慧。有一次,到一个同学家去,遇到阴雨天无法离开,连住几天。家里的蔬菜只有南瓜和土豆,学生母亲真是勤劳、善良、聪明!把这两种食材,蒸、煮、煎、炒、炸、拌,每一顿都能做出不同的味道来,我们吃的十分开心!特别是她把南瓜切段、挂芡、炸熟、切丁,做成卤做的拌面,十分好吃,回味无穷!我常想,美味来自于智慧,智慧源自于困境,其根本则源自于山里人的热情好客,善良厚道!

在我县南部山区,还有一个特殊风俗,来了客人,先煮一大碗荷包蛋,称为喝茶,然后再吃饭,说是怕客人在等待做饭时挨饿。考虑得更为周到,更显热情好客。初去南山好友家时,就享受了这种待遇。我还注意到,我吃的荷包蛋,还是好友母亲从邻居家借的鸡蛋!而且,经过那年月的人都知道,“鸡屁股银行”对一个家庭是何等重要!山村乡情又是何等珍贵!让亲朋客友感受到热情的温度,又要避开家境艰难、食物不足的尴尬,贫困厚道的乡亲们可谓用尽心机,用心良苦。那些家境艰难的主人家,招待客人时,经常要做两锅饭。小锅是“好饭”,白面条、饺子等。专供客人吃。大锅是粗粮饭,家人自己吃的。上桌吃饭,只有客人和陪饭的主人碗里盛的是“好饭”,家里其他人则在一边呼噜噜、哧溜溜吃着粗饭,还唯恐客人看到。为了不让客人去厨房添饭时,看到是两锅不同的饭,主人会早早盛好一碗饭备着,客人刚一吃完,主人不由分说,就把备好的饭倒进客人碗里。在这种情况下,常看到一种令人温暖又心酸的场景,那些孩子多白面又缺乏的家庭,孩子常端着一碗粗饭远远地用饥渴的眼神望着客人们碗里的“好饭”!一旦客人说吃好了,孩子们便立刻去哄抢客人剩在锅里的“好饭”,贪婪地争抢、品尝难得的美味!

那些经常下乡进村的工作队员,特别是年长的干部,对这种情况非常熟悉,特别注意留意那些饥渴的眼神。一旦见到主人早早端上“白面备饭”,就明白,主人家的“好饭”是专为自己做的,数量有限。吃完一碗“好饭”后,就早早拿一块“两掺面”馍或粗粮饼,说,你家这馍蒸得好,我吃馍,吃馍还顶饥呢!若主客很熟络,客人还会直接招呼孩子把那“备饭”端去吃掉。如果吃第二碗“好饭”时,主家不断劝客人吃馍,说饭稀不顶饥,有经验的客人就会明白,主家专为客人准备的“好饭”不多了,或是不够了,再添饭,会使主家陷入窘境的。

这些待客之策,充满“机巧”,绝非虚荣,实乃因境所迫,更显山村亲情浓郁厚重!粗茶淡饭中的佳肴美味,更是纯朴乡亲浓烈的亲情,这热情的,灼灼如火的待客之风,浓浓似酒的待客之道,是父老乡亲滚烫的热心肠、真亲情!

初涉城里生活时,对城里人的待客方式很不适应,小锅小灶的,不敢放心去吃,主人习惯以自己的饭量来衡量客人,并以此做饭添饭,许多人常吃不饱的。所以总觉得比不上老家乡村的那种“温度”。后来,自己也融入城镇生活,也被城里人的待客之道所同化,对乡村的那种“热情”反而有些不适了,特别是真的吃饱了,还被热情地强行添饭的做法甚至有些反感。这实在是伤害那纯朴善良的心,也在破坏世间的真情珍品——因为,这种风情现在已是奢侈品了。

这些年,城镇化的飞速发展,农村日益衰败、凋零,农村人口日益减少,皮之不存,毛将安附?粗茶老酒、古道热肠也是渐行渐远,只能在追忆中寻觅回味了。在年轻一代人的心中,这些“温度”“厚道”怕是连痕迹也无存了。

作者简介

陈治国,卢氏一高教师。从教三十余年,爱教育,爱学生,爱家乡。爱回忆,爱怀旧,大抵是暮秋之年的“标配”,常写一点文字,回味激情岁月,抒发浓浓的乡愁。

精彩推荐

卢氏文苑 | 陈治国:洛水岸边是故园

编者推荐

粗茶淡饭香,乡村乡情浓。在那物质极度匮乏的年代尽管是一顿粗茶淡饭,但也蕴含了深深的情愫,体现了山里人真诚的待客之道。“倾其所有、尽其所能”拿出最好的东西招待亲朋客友,淳朴善良厚道之心可见。作者构思巧妙,用朴素的笔墨描写生活中的点滴记忆,抒发对淳朴乡村乡俗的怀念。城镇化的快速发展,物质生活的极大富裕,粗茶淡饭、古道热肠也渐行渐远,成为一种追忆回味。(张瑞)

卢氏文友群主办

文学顾问

牛爱民 任耀邦 宋海峰 李宏文

周天鹤 董建中 韩成章(按姓氏笔画排序)

文苑编辑部

文苑总编:知 和

执行主编:张淑清

副 主 编:卢 辉

责任编辑:张瑞张欣燕 程向楠 邹楠

文字编辑:张 瑞

排版编辑:张淑清

投稿信箱:LSWY1818@163.com

广告招商详询

微信号:cxn294010980

微信号:lsm1685786966

(欢迎加微信详谈)

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