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知识

韩非子的用人之术(谈谈对韩非子法术势的理解)

网友提问:

你如何看待韩非“法、术、势”的用人之论?对今人有什么启迪吗?

优质回答:

法是道道匡匡,出了道道用刑治裁,朮是生产生活政治技巧属智的范围,势是造大势压迫一些不良顷向,不敢乱说动,如搞政治运动,如大兵压境顺势劝降。

其他网友回答

韩非的“法、术、势”,其实并不是他自己的原创,而是对之前战国时期的其他思想家的总结。至于说有什么启迪,我可以告诉你——当领导的不会这三招,基本就等于吃干饭的。

所谓“法”,主要是商鞅的流派,就是要以足够的制度来保证体系的运转。韩非继承了荀子的思想,他认为人性本恶,因此单单靠人的道德是不管用的,必须要有制度。此曰“法”。

而“术”,则是申不害的主要思想,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手腕”。法是看得见的条文制度,而术则是看不见的相关策略。法一经制定就不能随意更改,而术则更讲究灵活变通。

至于“势”,是一个叫慎到的人的观点,也就是君主统治所依托的权力和威势。韩非把“势”分为“自然之势”和“人为之势”,他认为,为人君主要尽可能把“人为之势”给攥在自己手中,这样才能够实现对臣子的全面驾驭。

而“法术势”三者,又都是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的。韩非认为,讲法兼势,术为法用,而术可变势。这三者就像五行一样相生相克,运用好了可以产生极其奇妙的效果。

西方人的权术思想,最早也不过只能追溯到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而中国在君主权力的运用方面的探讨,早在韩非的时代就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了。

所以说,玩权术,西方人真不一定是中国人的对手。

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青言论史”,也欢迎您的批评指正。

其他网友回答

法为规矩,术为手段,势为道。法术皆勿背道行,道靠法术显神威。

其他网友回答

不懂回答,谢谢邀请!

其他网友回答

谢谢邀请!

韩非子是战国时期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散文家,其法家学说的创立,为中国第一个统一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的诞生提供了理论依据,被秦王嬴政所重用,奉为治国经要,使秦国富国强兵,最终统一“六国”。 韩非将商鞅的“法”,申不害的“术”和慎到的“势”集于一身,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法、术、势”的用人之道,对当今社会仍有重要影响,很有参考价值。

一、以法为本、法不阿贵

韩非子认为一个国家的强弱是可以转化的,人人都遵守法律国家就强大,反之就陷入贫弱,所以要以法为本、依法治国,对于官员、百姓要以法为教,建立一个知法、守法的社会。

他还是第一个提出“法不阿贵”的法治观念,法律不偏坦权贵,而且“明法制,去私恩;夫令必行,禁必止”,对于违法者还要依法、严厉处置。这种民主、法制观念就是讲,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对于违法乱纪者一律严惩查办。

法治、民主、平等的这些用人之道,对于当今社会尤为重要,不仅是国富民强的需要,亦是国人在经济、文化等各领域与国际社会接轨、合作发展的需要。

二、恃吾不可叛、恃吾不可欺

韩非子认为英明的君主用人时候,不会依赖别人不背叛而依赖不可被背叛,不依赖别人不欺骗而要依赖不可被欺骗。所以需要使用权术,才能有效地控制臣下,用赏赐来使之卖命,用严厉的惩罚来禁绝一切邪恶的念头。

他提出“御人七术”:一为“众端参观”,从各个方面参验、观察;二为“必罚明威”,必须惩罚以显示君王的威严;三为“信赏尽能”,对尽力效忠的一定兑现奖赏;四为“一听责下”,逐一听取意见,督促他们行动;五为“疑诏诡使”,传出可疑的诏令,诡诈地驱使臣子;六为“挟知而问”,掌握了事实反而询问臣子;七为“例言反事”,故意说反话,做逆理的事来刺探臣子。

韩非子认为治理国家,拒绝道德判断,他从“性本恶”出发,以法为根本,以权术御人,来掌控人心。其用人的权术之道还有“权借在下、利异外借、托于似类、利害有反、参疑内争、敌国废置”等“六微”,和“用牀、在旁、父兄、养殃、民萌、流行、威强、四方”等“八防”。说明授权对上下、内外的微妙关系和影响,防止亲人干政、上下笼络人心、和流言武力影响国家稳定。

只能讲这些用人权术有些是适用的,如调查研究、明察秋毫、辩证思维、公私分明等,但是用人不讲究道德基础而过分猜疑,就会造成内耗,所以韩非子在权术方面的用之之道并不完全适用。选人用人当以德才兼备,所谓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恰度授权,才能更好地造就人才,发挥人才的主观能动作用。

三、抱法处势则治,背法去势则乱

韩非子认为光有“法”和“术”还不行,必须有“势”做保证。“势”,即权势、政权,故提出了“抱法处势则治,背法去势则乱”的观点。

他主张“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国家的大权,要集中在君主一人手里,君主必须有权有势,才能治理天下,“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

认为改革就要选拔一批经过实践锻炼的人才来取代旧官吏,“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认为栋梁之才来自基层。

其用人之道的抱势观念有其积极一面,所谓民心所向,得民心者得天下。但也有值得引起反思的地方,如“新官到任三把火”,借此整治不正之风、统一思想很有必要,但如果只追求培养亲信而忽视“兼听则明”,则很容易陷入官僚和个人主义危机,在选人用人方面必须警惕。

综上所述,韩非子用人采用“法、术、势”之道,有其积极方面和深远影响,应辩证地看待和应用,但如果盲目全盘照搬,亦有不妥,严重的会适得其反,必须审时度势,慎重处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