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百科

饭好四散食,话孬四散呾

饭好四散食,话孬四散呾。这句谚语的意思是随便吃人家顿饭没有太大的问题,但话就不能随便说了,以防“祸从口出”。但从现在的时局来看,这句谚语不合时宜。饭,如今也是“四散食”不得的。君不见,吃错了一个饭局,也有可能导致十分严重的后果,还是小心为上!如果要“与时俱进”的话,宜改为“饭孬四散食,话孬四散呾”
这样的“饭”,我就敢“四散食”
此文重点不讨论饭该不该吃,话该不该说,重点又是在于副词。“四散”就是用来修饰动词“食”和“呾”的副词有“乱”、“胡乱”的意思。这是个古语词,原义是向四面散开去。例如《晋书·刘琨传》:“流移四散,十不存一。”唐·白居易《感怀》诗:“昨夜云四散,千里同月色。”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回:“于是把马头勒回,谓众军曰:‘四散摆开’。”明·施耐庵《水浒》第七十一回:“其余道众,收得经资,收拾醮器,四散下山去了。”由于把“四散”放在动词前面、用来作修饰语,所以就慢慢有了散乱无章的意思,引申而成为了修饰后面动词的副词了。下面的两个例子就比较明显,《东周列国志》第三回:“其奈戎兵四散乱窜,双拳两臂,撑持不住,只得一同奔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百回:“(卜子修)对那些车夫乱打,吓得那些车夫四散奔逃。”潮汕话的“四散”从“四散开来”进一步引申为“乱”、“胡乱”。
四散,澄海等一些地方也说成“散四”,意思与“四散”一样。
也只说成“散”,上面的谚语,有些地方就说成“饭好散食,话孬散呾”。还如“散物”(乱搞一通)、“散来”(胡来一气)等。歇后语有:青盲把衣——散哭父。青盲,潮音[cên1 mên5](星夜),视障人士;衣,潮音[ui1](医生),指用竹篾做架子、用纸糊的衣物,烧化给死人的(有的是托刚刚死者顺便带过去阴曹地府给以前死去者)。一边哭着祭拜先人,一边烧化纸糊衣物的丧俗叫做“把衣”[bên2 ui1]。现在的“衣”[ui1]已经不仅仅是衣服了,还有汽车、手机,甚至美女等等。因为瞎子看不清东西,不知道那些“衣”是送给谁的,所以,有可能拜错了死者(父亲)表错了情。所以叫“散哭父”,意思是哭祭父亲时哭错对象了,但双关语“散哭父”也指胡说八道。例如:“你孬听伊在散哭父,撮话拢总无影个(你别听他胡说八道,他说的话都是没根据的)。”“散哭父”的“哭父”是用来表示强调“胡乱”的,所以,可以说成“散哭父来(乱来)、散哭父呾(胡说)、散哭父物(乱搞)”等等。
“四散”的另一个同义词是“听散”。听,潮音读阴去声作[têng3](窗3),如“听散来、听散呾、听散物”。“听”也有随意、任意的意思,俗语有“听造化(听天由命,凭运气)、听兴衰(凭运气)”等。旧时生产对队集体出工劳动,偶尔有“猪肉糜”吃,大家都希望能一勺子多舀些猪肉到自己碗里,但大家都眼睁睁地盯着,也不好意思挑着猪肉舀,只好“兴衰糜听舀”,就看你的手气了。因为“听”有听凭、任凭的意思,引申为任性、随意。所以“听散来、听散呾、听散物”中间的“散”也可以省略而讲成“听来、听呾、听物”。
还有一个副词“就头”,如说“就头来”、“就头呾”、“就头物”。似乎“就头”的意思偏于“随意”“随性”,“胡乱”的程度没有“四散”“散”“听散”严重。
松鼠没人管,也敢“四散食”。
上面例子里的“听”读[têng3](窗3),但用耳朵接收声音信息的“听”读阴平声[tian1](厅)。这属于一词多义,而用声调异读来辨别它们。
巧的是,“散”字也一样,上面例子中读[suan3](线),是分散、零散、四散的意思;有特色的方言词还如“散仙”,“散”是闲散的意思,指闲散成习惯而工作风格有些拖沓的人,稍稍带有揶揄的意思。另一音读阴上声[suan2](产),指面状粉末儿。如“药散”、“青蒿六一散”等等。这个词古已有之。唐·白居易《闻微之江陵卧病,以大通中散、碧腴垂云膏寄之》诗:“已题一帖红消散,又封一合碧云英。”
【注】本人感冒,“支声醪醪[lo5],听着好然鸭母沕[bhi7(味)]田螺”,还时不时冷不防几声咳嗽[ga1 sao3](胶扫),好像厝边放鞭炮。唔敢录音,惊畏惊走撮熟客。孬意思啦!
链接阅读:
1、“林伦伦方言茶话”开台辞
2、老实终须在,积恶无久耐
3、家己鼻头糊屎,颠倒嫌通街市臭
4、潮汕方言诗的闲间故事


您可能感兴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