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百科

那些收养医生护士的澳洲人

在澳洲,向来不乏“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义举。路人用牛奶箱制服持刀歹徒是义举,草莓藏针时群众涌向农场团购支持农场主是义举,山火肆虐后匠人自发建群帮助受灾家庭清理修建也是义举。某国的“官方动员”的确高效有力,只是难免出现张文宏所说的“欺负老实人”现象,比如护士含泪削发明志、医生千里徒步支援这样的典型事迹。相比之下,澳洲的“民间动员”有点散乱无章,但都是发自真心你情我愿的守望相助,没有指令的威迫和道义的裹挟。你伸援手我即点赞,你若袖手我亦无怨。其实澳洲政府对疫情下的医护工作者已经做出了好多周到的安排,比如说无偿的幼儿看管服务,这样他们就不用担心孩子无人照看;还有新州政府免费为一线人员提供的酒店住宿和停车服务,这样他们就可以减少感染家人的风险。但很多土澳村民感觉还是不够,有一群人就在脸书上分区域成立这样一些组织,叫Adopt a Healthcare Worker,直译为“收养一个医护工作者”。
以下是这些群组迄今为止的成员数:Adopt a Healthcare Worker Sydney,1万6千人。Adopt a Healthcare Worker NSW Regional,5千人。Adopt a Healthcare Worker Victoria,2万3千人。Adopt a Healthcare Worker Western Australia,5万5千人。Adopt a Healthcare Worker Queensland,2万人。Adopt a Healthcare Worker Tasmania,3千人。Adopt a Healthcare worker South Australia,1万2千人。Adopt a Healthcare Worker Canberra,1千人。这里的“收养”当然不是指到民政机构登记后把医生护士领到家里要他们叫爹叫妈,而是为他们义务提供生活上的帮助。悉尼的群组介绍里是这样说的:Healthcare professionals (doctors, nurses, admin & support staff) are going to work for us, so we need to stay home for them!医疗工作者为我们辛勤工作,我们应该为他们宅在家里。We don’t have the knowledge or expertise to help on the frontline, but we can run support for those who do! So we propose that everyone who is fit and willing ‘adopts’ a healthcare worker.我们没有支援一线的专业能力,但依然可以尽绵薄相助。所以我们提议,只要你身体无恙、乐于援手,都可以“收养”一个医护工作者。What does this mean什么意思呢?Healthcare workers – Post anywhere on this group with your postcode医护工作者:在群组里公布你的邮编。Community – Search this group for your postcode, find a healthcare worker near you and offer to ‘adopt’ them.社区群众:在群组里搜索你自己的邮编,找到你附近的医护工作者来“收养”。Do they need you to prepare some meals Have they run out of toilet paper and can’t get to the shops Would they benefit from a text every morning with words of encouragement他们需要帮忙做饭吗?他们是不是厕纸告急却没空购物?每天早上一条鸡汤问候是不是也能为他们提气?当然,热心的村民可以做的远不止这些。有人愿意送咖啡。有人愿意帮忙洗衣服、烫衣服。有人愿意帮忙遛狗。有人愿意帮忙修剪草坪,打理花园。有人愿意帮孩子远程温习功课。有人给Bankstown医院送去了一批复活节巧克力兔。由于口罩短缺,有缝纫师傅愿意为医院做口罩。
有人愿意帮忙做洗衣袋,用来装医护人员的工作服、袜子、帽子等等。有人听说做医护工作很伤手,就买了好多护手霜送出去。有人说,她是一个100%好评的Airbnb管家,愿意用闲暇时间帮忙做清洁工。有人甚至提出,自己家有一个套间,愿意提供出来隔离居住。下图的这个人,她说她是一个残疾人,不会说话,但可以用短信交流。她在家闲得发慌,在合理的路程内愿意帮忙做饭、购物、喂宠物等等。什么是合理的路程呢?她一下子列出了十几个邮政编码:2006, 2007, 2008, 2042,2043, 2044, 2049, 2050, 2131, 2192, 2193, 2194, 2203, 2204, 2205, 2207, 2208。
当然,大多数人只是在群组里冒泡说,我在XXXX,我愿意收养医生护士,有什么要帮忙的尽管知会一声,只要自己能做到,啥都可以。

如上所示,这些群组里充满了潮水般涌来的善意,每个人都理解医护工作者在疫情中面对的风险和压力,所以纷纷提出来愿意鼎力相助。医生护士们也非常乐于被“收养”,那些在群组里帖子说明他们在生活中的确是遇到了好多实际困难,比如说上班交通没有着落、宠物在家没人照看、买不到清洁护理用品等等。下图这位护士,只是在群里喊了声如果谁有多余的厕纸,可不可以给她2卷。结果有人在她门口直接放了一包8卷。
有人正大光明地求助,也有人义无反顾地帮忙。这些群组里的澳洲人似乎对“便宜”看得很轻,不管是被人占了便宜,还是占了别人的便宜,都心安理得,不会觉得谁亏欠了谁。今天我遇到困难,你搭一把手;明天你撑不住了,我就会给你肩膀。时代的一粒灰落到普通人头上是一座山,这次让你头破血流,下次说不定就会让我崩溃窒息。所以碰到这样的大灾大难,大家都应该互相打气,而不是互相嫌弃。在澳洲经常听到的一个词是mateship,可以简单翻译成“同伴情”,有点类似于中国古代的江湖义气。这个词发源于犯人之间情谊,发展于19世纪的淘金热,在一战中的战壕间一度成为热词,经久不衰,霍华德总理甚至想要把它写进宪法的序言。2011年昆州洪水,吉拉德总理也用这个词号召澳洲人团结一致共渡难关。Mateship的概念远远超过了友谊,不仅指熟识者之间相互帮衬,更是指陌生人之间彼此扶持,尤其是在灾难来临、独力难支的时候。什么是“命运共同体”?就是要每个社会成员都深深认识到,任何一个个体的生存发展,都离不开背后数不清支撑自己的臂膀和推动自己的手掌,所以帮别人也就是帮自己。而这种共识,可能正是澳洲人安全感的来源。
点击阅读原文,发现更多与疫情有关的时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