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百科

横山春色(散文)

离常州东约10公里,由北向南横亘一座山,山上林木葱茏、植被茂盛,人称芳茂山。因东晋右将军、散骑常侍曹横安葬于此,又被称作横山。山下就是钟灵毓秀、名闻遐迩的横山桥镇。
横山不高,主峰不过百米,因山立于太湖水乡而秀;周围水系发达,淖塘星罗棋布,水绕山则活;一座座古朴的桥梁端坐于河流之上,宛如流动乐谱上凝固的音符。境内有一座桥,名横山桥,始建于明朝正德年间,清道光八年改建。桥上有一副楹联,由清人李兆洛所撰,上联是“东望湖村,晓日芙蓉开巷陌;西瞻郡廓,夕阳烟火间云霞”,下联为“北吸江湖,万顷桑麻资降雨,南通云渎,千艘菽栗转连云”。桥联以诗意的语言介绍了这里地理气候、物产物流和风土人情。横山桥镇遂因此桥而得名。
江南的春天过了春分才真正丰满起来。五颜六色的花在道路两边依次盛开,白色的有玉兰,粉红的有山樱,嫣红的是海棠,还有颜色更深的紫荆。汽车进入横山桥镇区,透过行道树林,在村民房前屋后还可见成片的桃花,她们像一群活泼可爱的水乡女子挥动着粉色的丝巾热烈欢迎远方的客人。葱茏的山坡连着田野,一畦畦的油菜花自顾自地开着,就像碧绿的毯子上织出的金色图案。婺源的油菜花开得漫山遍野、兴化的油菜花挤得水泄不通,就如同整版金灿灿的油画让人反而失去了视觉焦点。这里的油菜花黄绿相间,疏落有致,颇有“留青“的意境,让人舒心悦目,感觉意味隽永。
人在横山镇上,伫立潞横河边,观这条流淌了千年的小河不仅泛动着历史的波光,更映照出现代人的悠闲。潞横河的水很浅,浅得只能划行小筏子,水面如同一张镜子可以映出人脸。倒垂在水上的柳梢轻轻划动,像是情人在耳鬓厮磨。一阵春风吹过,河岸的冬青、夹竹桃发出沙沙的声响,仿佛在朗诵大地的诗句。河边的石椅上,几个年老的村民或坐,或靠,或半躺,其中一位老者说了一句话,在座的人并不正眼看他,有人至多微微点一下头,表示赞同。偶尔飞来一只蝴蝶,激发起其中一位的童心,只见他用手一挥,手没有触到蝴蝶,倒打在旁边人的脸上。被打的人也不生气,只是“嘿嘿“地笑笑,只沿着蝴蝶飞走的方向瞟了一眼,便又恢复了慵懒的模样。
走进曹巷,两边是古朴的江南民居,粉墙黛瓦斑驳了历史的记忆。据史载,司马炎从曹奂手中接管政权,将曹氏子孙全部赶出了京城,有一支就流落到芳茂山南麓,他们集居之地世称曹巷。曹氏定居这里后,第三代出了一个曹横。曹横自幼聪颖,延续了建安文脉,诸子百家无所不通。他长得身体魁梧,腰圆膀粗,练就一身好武艺,在平定赵王司马伦、东海王司马越叛乱中屡立军功,被擢升为右将军。晋咸康年间,曹横引兵迎战燕王慕容遑,亲冒矢石,奋勇杀敌,不幸战死沙场。后来晋康帝感念曹横忠义,赐其金头玉臂厚葬于此,还恩荫其子孙世袭为官,令其举家迁往京都建邺。因此,如今整个曹巷没有人家姓曹。
曹巷是横山脚下最古老的一条小巷,窄窄的巷子弯弯曲曲,走过几步就能看到一堵墙,拐一个弯又是一堵斑驳的墙。墙上露出的青砖与脱落的石灰印子组合起来,远远望去就像一位历经沧桑的老人正在诉说一段历史。司马伦曾拿“解”与“蟹”说事,杀害贤士解系。据史载:“晋解系,字少连,与赵王伦同讨叛羌。时伦信用佞人孙秀与系争军事,更相表奏。朝廷知系守正不挠,而召伦还。系表杀秀以谢氐羌,不从。后伦、秀以宿憾收系兄弟,梁王彤救系等。伦曰:吾于水中见蟹且恶之,况此人兄弟轻吾邪?遂诛之。”这完全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因为蟹横着行走,曹横也不能为赵王所容。在一个大兴文字狱的王朝,每一个美丽的汉字都可能成为刺向文人胸膛的匕首!
走到曹巷底,蓦见一树海棠仿佛滴着胭脂、倚着斑驳的砖墙盛开,让人从历史的幽思中回过神来。墙角的砖缝里、门前的石阶上、天井的井栏边、屋后的榆树根部都长出了一块块油绿色的青苔,这是春雨的杰作。阳光照在青苔上反射出春天的暖意,不禁让人想起晏殊的那首《破阵子》:“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一棵粗壮的槐树从院子里横斜着探出来,树冠几乎笼罩了大半个院落,几只小鸟在枝上来回追逐。它们一前一后,形影不离,不时发出清丽的鸣叫。就听得一阵“突突,突突,突”的摩托车声响从巷口响起,就见一位小伙载着如海棠一般明艳的姑娘缓缓驶来。姑娘搂着小伙的腰,嘴巴贴着他倾侧过来的耳朵正说着悄悄话。也不知小伙说了什么,只见他做了一个怪脸,惹得姑娘一脸娇嗔,粉拳轻打在他的后背上。这是春天的旋律,这是青春的节奏!
漫步至横山脚下的芙蓉村,这个以盛产芙蓉而名闻江南的村庄,就见一排民居倚水而建,高低错落的屋檐粉墙倒映在水中。一只白鹅、几只水鸭在水中来回游动,碎了池塘里的云影波光。白鹅伸长脖子,仰头对着天空“鹅,鹅,鹅”地欢叫着;水鸭时而抖动翅膀,甩落身上的水珠,时而静静地低头打量自己在水中的倒影,一副自在、怡然的样子。黄鳝在塘边的泥土里钻出通向春天的洞,时不时地探出滑溜溜的头,蛰伏了一个冬天的它们不会放过任何经过的猎物。它们机警地埋伏在洞口,一有风吹草动便缩回洞里,发出的声音似沉寂生命的呐喊,具有水滴石穿的穿透力。
在塘口的石埠上,一个女人正蹲着洗衣服,就见她先用肥皂将湿衣前后涂抹,然后挥舞棒槌使劲敲打。河水映出她那矫健的身躯,一对丰满的乳房随棒槌上下抖动,如同胸前藏有活兔。棒槌声声,时缓时急,回声就像打击乐响彻在村庄的上空。在岸上等着浣洗的女人见她汰洗衣服太慢,发出一阵抱怨:“有什么好揉的?又不是你男人的那玩意儿!一晚上还没揉够?”石埠上的女人也不甘示弱,连忙反击道:“怕是你家男人那玩意儿软皮耷耷了,你想揉也没劲吧?一大早就出来放骚!”说着,站起身来,让出位置。端着洗衣盆上岸的女人,故意踢下一块瓦片,在水面上漾起一圈圈涟漪,溅起了如酒一般的塘水,惹得水埠上才弯下腰正准备浣洗的女人又是一阵笑骂。
春分过后,池塘清澈见底,就见大小不一的田螺像形态各异的汉字在河底写着春天的散文,这时在芙蓉村还看不到芙蓉的风姿。只有春水微漾,泛动着芙蓉的意象。相传北宋理学家周敦颐在一次去润州(今镇江)祭扫母亲墓地的途中经过此地,见这里一塘又一塘的芙蓉,心有所触,于是产生了写作《爱莲说》的冲动。周敦颐认为,牡丹乃花之富贵者;菊花为花中隐士,莲花才是花中君子。君子光明磊落、胸怀坦荡,为人正直,具有独立的人格,令人钦佩。君子与隐士比,他不避世,敢于担当,“知其不可而为之”;与追求荣华富贵的人比,他安于淡泊,独立思考,“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道出了莲花坚贞纯洁、无邪清正的品质。做人要像莲花一样,即使黑夜笼罩全身,还要保持一双雪亮的眼睛。
元末明初,一代理学宗师谢应芳生逢乱世,其时世衰道丧,而他仍坚持以斯文为己任,崇正辟邪。从元至正初年起便隐居于武进白鹤溪(今常州钟楼区邹区镇鹤溪河),构筑小室名曰”龟巢”,自号“龟巢老人”。他对学生循循善诱,总结出一套独特的教学法,延陵学子尊称其为龟巢先生。到朱元璋建立明王朝时,谢应芳已到古稀之年,辗转至芳茂山隐居,继续著书立说。每当朝中官宦、民间学子路过常州,总要去芳茂山上的“龟巢”拜访先生。不管来人官阶多高、名声多大,谢应芳都一律平等相待,且言谈必论向善。
晚年的谢应芳牙齿几乎全部脱落,完全失去了咀嚼食物的功能,但他对美味佳肴的向往丝毫没有减退。有一次,他到横山西麓的大林寺拜访。寺院方丈知他无牙,便特意精心制作了几款豆腐菜肴,味道上佳又不需要费力咀嚼,吃得谢应芳连连说好。此后他们两人在一起除了品茗论禅,还时常切磋制作与品尝豆腐斋菜的心得。谢应芳吃豆腐多了,便体悟其“虽无肉料之味,却有肉料之功”,因而“最宜养老”的效果。喜吃豆腐的老先生一直活到97岁高龄才谢世。如今当地人制作的豆腐老少皆宜,“软比牛酥便老齿,甜于蜂蜜润枯肠”。横山豆腐、百叶不仅飘香在农家的厨房,还走进了江南的各大超市。
在横山桥不仅可以吃到可口的豆制品,而且还能吃上用田螺制作的河鲜美味,有白汤的,有红烧的,有麻辣的,还有用田螺塞肉的,尤以芙蓉田螺最为知名。当地人就地取材,鱼是鲜活的,提上砧板还活蹦乱跳;肉是新鲜的,摸在手上还有猪的余温;菜是新鲜的,叶子上还沾着露水,根茎上还粘着泥土。烹饪时,即使什么佐料不添加,新鲜的食材也能在舌尖上划出一缕春天的气息。坐在一家农舍的庭院里用餐,感觉春天触手可及。院外是一大片的油菜花,随风飘来一缕甜甜的味道。桌子上摆着鱼、虾、红烧鸡、鲜笋、百页蒸咸肉、红汤豆腐,还有碧绿的菜薹。这里的菜薹好吃又好看,夹一筷子入口,仿佛就将春天含在嘴里,让人都不舍得嚼动。
横山自古就有十八景,虽然有的已经消失在历史的尘烟里,但在苍翠的树林里还可以见到大林寺、白龙观等历史文化遗存,它们以凝重的表情诉说着发生在这里的故事,有除妖斩魔的,有勤俭持家的,有发奋苦读的。它们与先人的坟茔一起见证了横山桥人世世代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楼”的耕读之梦。带着吴侬软语的读书声,从不远处学校里飘出来,像春雨落在行人的心上,让人滋生出一种求知的欲念。
清明之前的横山桥处处繁花似锦,正是蜜蜂和蝴蝶忙碌的时候,它们穿梭在花间草丛,或钻进花蕊亲吻花心,或立于绿叶觊觎春色。它们既是春天的主人,也是春天的客人。因为有了它们,春天的景色得以跃入人们的眼帘;因为有了它们,春天的旋律就从一处流到另一处,从一季传到下一季。从“永葆环保公司”里走出的女子,一个个勤奋似蜜蜂、轻灵如蝴蝶,连她们的名字都透出一丝春的味道,有叫桂玉、春桃、林英的,有叫建梅、飞燕、玉兰的。她们像一群花蝴蝶自信地仰着头、肆意享受春天的阳光,像是在尽情展现自己的美丽。这家专业处置危险废物的公司以雄厚的技术和周到的服务,永葆横山绿色发展的底色,为本地企业消解了一种又一种污染物,描绘的是一幅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蓝图。
如今横山桥人严守生态红线,不越雷池半步。他们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关闭了数十家化工厂;他们积沙成塔,多渠道、大投入开展环境综合整治;他们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把生态建设成果源源不断惠及每一位居民。这里山清水秀,景色宜人。行走在横山桥的大地,宛如行走在一幅生态画卷上:脚下是清澈见底、碧波荡漾的河水;抬头看是蔚蓝的天空,白云悠悠,水鸟纷飞;一排排小巧、精致的农舍端坐在庄稼的腹地,如处子一般的沉静;男女老少脸上挂着知足的微笑,眼神透出追求美好生活的自信。一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新型小城镇正在中吴大地上崛起!


返回顶部